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同质竞争已成为存在于但不局限于我国金融市场的突出问题,对金融市场秩序的稳定、金融机构的健康良性发展、经营资源的利用效率均产生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异质性是应对金融同质竞争的核心.本文以事实为依据,以假设为导向,综合运用逻辑树分析方法对金融同质竞争问题开展严格、系统的结构化流程分析,寻求异质性突破,以期为我国金融机构尤其是四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应对金融同质竞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王茹 《当代经济》2009,(16):146-147
我国作为经济转轨时期的发展中大国,经济二元结构的存在已经是个不真的事实,并会导致金融二元结构.金融二元结构主要体现在地区间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的发展成熟程度的差异,而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又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重要环节,因此,统一的货币政策通过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最终传导到企业和个人的效果就有可能存在差异,即统一货币政策的执行效力可能存在显著性的区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主流的金融计量理论是以价格的随机游走和收益的正态分布假设为基础的,而时金融市场价格的分形和混沌研究,则从非线性的角度揭示金融价格的波动规律,并对主流金融计量理论提出了争议和挑战.本文对金融市场的分形和混沌研究做了全面综述,并进行了评价和展望.阐述了这些研究的意义,揭示了经济变量和金融市场价格的非线性特征,并对其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不足之处是这些研究还不能很好地应用于实际经济和金融过程,去解决实际的问题.在定价、建模和预测方面还面临很多困难.对金融市场的非线性研究,让我们对现实世界的理解更加深入和精细.但这些研究并不意味着否定传统经济学理论.正是在不同理论的不断争论和互相印证的过程中,推动金融计量理论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4.
杜莉  王鹏  杜峥平 《经济纵横》2007,(11):40-42
金融规制是政府干预金融市场以保持金融市场稳定的一种制度安排.从现阶段看,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金融规制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金融抑制的现象.为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政府必须减少干预性金融规制,进一步放松规制,并增加扶持性金融规制政策的供给.  相似文献   

5.
金融工具创新始于20世纪70年代,并随着国际性的金融市场的完善而不断的发展.我国作为新兴的金融市场国家,要了解金融创新工具的"双刃剑"作用.我国应该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发挥金融创新工具的良好作用,及时控制与防范金融创新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人们对各种金融问题的研究也不断深化,行为金融作为新的研究领域正逐步得到拓展.行为金融用于解释金融市场中的各种异象也逐步得到认同,并且由于金融学与理财学的密不可分性,行为金融也必然会对公司理财产生深刻的影响.研究行为金融并分析其对公司理财所产生的具体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理论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体系最基本的功能是对资源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配置,这一功能主要是通过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完成的。研究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的文献繁多,主要集中于对金融中介存在必要性的分析以及对金融市场定价问题和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并逐步深入和细化。但是,存在着孤立研究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问题的倾向。实际上,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8.
从“大学生负债百万,无力偿还后跳楼”到“裸条贷款”现象的发生,校园金融市场的乱象引起人们关注.从校园金融市场产生的现实背景出发,从经济学视角对当下校园金融市场的研究发现:作为资金的需求方的大学生具有真实的金融需求,但理财能力和识别风险能力偏弱;作为资金的供给方的校园金融公司盲目追逐市场份额,忽视其金融产品风险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通过分析解释目前校园金融市场乱象的原因并从多个方面为校园金融市场未来的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金融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也得到快速发展并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张。而且,由金融自由化推动的金融市场全球化使全球金融市场的依赖性和相关性日益明显和密切,而金融资本全球化和金融市场全球化又成为转轨国家进一步推行金融自由化、推进金融制度变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金融体系的重要推动因素。以此为背景,本文探讨经济转轨国家金融体制转换与金融稳定和金融效率问题。  相似文献   

10.
滨海新区设立离岸金融市场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滨海新区被批准成为继深圳、上海后我国第三个离岸金融试验地,构建滨海新区离岸金融市场已成为实现我国经济与金融国际化的重要战略。本文探讨了滨海新区如何发展内外分离型离岸金融市场.并就离岸金融市场的业务操作、政策支持、风险监管提出思路。  相似文献   

11.
西部金融组织成长及金融结构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金融制度变迁和组织成长的关系出发,通过理论范式进行推演,并利用实证分析比较东西部金融市场组织结构及其绩效,深入剖析西部金融市场组织结构特征,揭示影响西部金融市场组织成长的因素,从而找到加快发展西部金融市场的有效途径,并试图找出转轨时期金融制度变迁的逻辑线索。  相似文献   

12.
通过将中国主要宏观经济变量、金融市场变量、国际通货膨胀和美国货币政策变量纳入到一个完整的系统中,采用结构化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通货膨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后得知:国际和国内的通货膨胀对中国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并会促使货币当局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另外,中国经济和金融系统对通货膨胀的反应存在一定的时滞,国际因素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随时间逐渐增强。因此,在政策制定方面需要加强对国际通货膨胀的应对,必要时需要以国际通货膨胀为政策制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信息不对称与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决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信息不对称与非正规金融制度。信息的不完全和不确定性是金融市场的基本特征,在金融市场上,信息不对称必然导致信贷风险。同时,获取潜在借款人的信息是需要付出成本的。信息与交易成本的不同种类与组合导致产生不同的金融契约、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不同的金融契约、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所需信息量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为基础,进行了金融可得性、金融市场参与和家庭资产选择问题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可得性对于促进家庭参与正规金融市场及资产配置有着积极的作用,金融可得性的提升会通过对家庭民间借出的降低来减少非正规借贷市场供给.此外,金融可得性对家庭参与正规金融市场的边际影响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即对农村地区的影响高于城市,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要高于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监管者的视角,从市场环境、市场格局、市场管理、市场主体和市场产品五个维度回顾了30年来我国金融体制中的主要变化,并从金融市场融通资金这一最基本功能出发,将金融体制改革促进金融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效率变化作为评价标准,对金融体制改革的五个维度进行了评价.本文认为,未来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性,并在此基础上增进金融体系的市场效率.  相似文献   

16.
游觉健 《经贸实践》2016,(1):126-127
随着金融市场在我国的逐步发展与壮大使得金融市场中出现的争端也越来越多.目前,虽然金融市场中已经拥有一套调解机制,但是针对具体的金融市场问题还是存在很多不能通过调解机制来解决的争端并且机制的作用也十分有限.目前出现的很多金融争端最后都是通过诉讼来解决,金融调解机制陷入了套数多但应用少的困境.金融调解机制遇到的困境具体表现为未能兼具专业性、中立性、独立性、受案范围广和收费标准低的特性并且不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知.本文着重分析金融调解机制当前遇到的困境以及针对具体的困境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希望通过本文的讨论可以使得金融调解机制的比较劣势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地金融的制度基础是农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并赋予农地使用权物权的法律地位.在此基础上,通过农地使用权的证券化和资本化,可以丰富农地金融产品,促进农地金融市场的机制建设,并使农地金融的参与者获得更多的筹资渠道和资产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18.
金融创新是促进金融市场发育、金融行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文章利用突变理论对新疆金融创新进行实证分析,并通过横向与纵向比较,认为新疆金融创新整体发展相对滞后但在不断的改善当中,最后提出了金融创新行业有效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了全球对于金融衍生产品的深刻反思.实际上,从金融衍生市场看,此次金融危机主要由场外交易市场引发的,大家对金融衍生品的交易所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必须作适当区分,正确认识不同市场对金融市场带来的不同影响.可以说,在开始冷静反思金融危机的后金融危机时期,金融市场在危机时期的大幅波动更加凸显了中国金融市场对于股指期赁等场内金融衍生品的需求更为迫切.  相似文献   

20.
离岸金融中心是国际金融市场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特点是:金融交易主要是在外国人之间进行的,交易使用的货币是外国货币.因此,离岸金融中心又称"境外金融中心",即为境外的交易提供一个境内的场所.从60年代开始,离岸金融中心发展很快,各种形式的离岸金融中心遍及欧洲、美洲和亚洲,而新的离岸金融中心还在不断涌现.离岸金融中心对借贷者和银行的吸引力主要是:(1)无政府管制.政府可以对本国金融市场管制很严,但对与国内金融市场隔离的离岸金融市场却几乎不加管制.(2)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