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亮 《活力》2014,(10):80-80
电视新闻作为一门声画有机结合的综合性传播方式,画面所含信息量的大小和构图是否完美非常重要,直接影响着节目的质量和观众的收视率。因此,一个合格的电视摄像记者一方面要熟练掌握电视摄像基本技能,一方面要有一定的审美高度和审美意识。只有拍摄出高水准、高质量、令人满意的电视新闻画面,才能使新闻得到更好呈现。  相似文献   

2.
麻雪莲  栗辉 《活力》2005,(5):230-230
电视新闻的“广播化”,应该是一种“返祖”现象。我们都知道,画面是电视节目最重要的构成要素,电视新闻更不例外。在电视新闻中,文稿通常被称为“解说词”,是用来对电视画面进行解说的。必须依附于画面存在,一旦失去画面,再精彩的语言也显得苍白无力。近年来,细心的观众也许会发现,现在的电视新闻节目中,口播新闻数量明显增多。播报的范围也明显扩大了。在2004年中央电视台2月23日的《现在播报》节目中一连气口播了五条新华社的电讯稿,这在过去是难以想像的。这一现象的出现,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3.
王巍 《活力》2011,(15):57-57
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的电视画面是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对于大多数观众而言.观看电视节目都是一次性的。这种时限性要求,电视画面所要表现的主体一定要突出。拍摄时必须恰当的运用画面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来有效的突出和表现主体.减少无关的构成元素,做到主次分明、相互照应的关系,才能拍摄出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的电视画面,让观众在获得信息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4.
邓连昌 《活力》2011,(7):198-198
电视新闻是由语言、声音、画面三个要素组成,融合了报刊和广播的两大优势,既要考虑视觉通道,又要兼顾听觉通道,视觉和听觉两个通道的统一和补充,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采访要充分考虑电视新闻语言稿的特点。做到语言简洁、层次分明,通俗易懂,可传播性。要注意捕捉瞬间新闻信息、新闻背景采集和储备;采访提问的艺术水准,保证新闻采访质量;要突出新闻主题的画面拍摄与选择。  相似文献   

5.
庄震 《活力》2012,(21):102-102
电视新闻作为一门声画有机结合的综合性传播方式,画面所含信息量的大小和构图是否完美非常重要,直接影响着节目的质量和观众的收视率.因此,一个合格的电视摄像记者一方面要熟练掌握电视摄像基本技能,一方面要有一定的审美高度和审美意识.只有拍摄出高水准、高质量、令人满意的电视新闻画面,才能使新闻得到更好呈现. 作为一名摄像记者在拍摄画面时最基本常识是要了解摄像机的基本操作流程和性能,其次就是在拍摄的时候了解画面构成(拍摄时怎样为画面构图),在拍摄时充分应用光线、影调、线条、形状等元素拍好画面,以独特的视角,利用多角度、多景拍摄,给后期编辑制作留下足够的编辑空间.  相似文献   

6.
在新闻报道竞争日益激烈的态势下,电视新闻依靠直观、快捷、现场感强等独有的特点吸引广大观众并深受青睐。如果把一条电视新闻报道比作一条波形的话,文字是方向和结构,画面就是波峰和高潮。没有了波峰,波形只是一条直线。没有了画面语言的视觉效果,电视新闻也就会变得平淡且缺乏活力,它们的关系应当是相互依存并相互补充的。画面语言是电视新闻报道区别于其他报道形式的重要一环,它运用方便,极富感染力,视觉冲击效果强,真实可信,是电视新闻报道的最大优势,也是电视新闻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7.
刘碧芳 《活力》2007,(8):136-136
电视新闻作品反映着客观世界的变化,同时也渗透着作者对生活、时尚以及对社会的独特理解和对电视新闻美的体验。然而,电视观众对电视作品的收看、理解与评价,会有较大差异。这是观众在收看电视时经常发生的现象,是一种正常的审美结果。画面语言是电视新闻的基础语言,电视新闻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充分展示画面语言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王丹 《活力》2013,(13):50-50
后期制作是完成电视新闻作品的必要步骤,它不仅是保证制作质量的技术处理过程.也是进行艺术再创作的过程。图文字幕是观众从电视画面的捕捉消息的一个重要来源,是电视画面中的不可或缺的部分,不仅是一种对节目装饰和说明的手段。而且已经成为电视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电视新闻的特点,通过对电视新闻的基础语言——画面的解析,指出电视新闻中画面统一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对电视新闻画面中应该统一的几个主要关键部分进行分别介绍,主要围绕画面和真实性的统一、画面和声音的统一以及技术和艺术的统一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基于此,给出了如何保证电视新闻画面统一性的通用准则,统一新闻画面的主题。最后得出只有在电视新闻画面的制作中严格遵照统一性规则,才能真正而充分地发挥电视新闻的独有优势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姜鹏 《活力》2010,(6):247-247
一、电视新闻画面的真实性 就电视摄像而言.电视画面是摄像机从开机到关机不间断地拍摄所记录下来的一个片段,我们又可以把它称作电视镜头。电视画面和电视镜头是可以通用的,是一个对象的两种称呼.只不过因场合不同各有选择。当然,作为观众所看到的电视节目是经过多重的编辑、修改、制作以后得到的,那么我们就可以简单地把他们在电视屏幕上看到的那个活动的图像,称为电视画面。  相似文献   

11.
姜禹 《活力》2012,(15):52-52
日前,从央视《新闻联播》,到各省的“卫视新闻联播”,都是时政新闻报道的主阵地。以往,大多数电视观众对时政新闻画面的评价是“单调、刻板、不鲜活、没有反映基层实际”。这样的新闻是给政府官员看的而不是给普通老百姓看的。久而久之就会无形中拉开电视新闻节目与观众的距离。不仅使收视率下滑,更重要的是在宣传贯彻落实一些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事关民生的具体决策、  相似文献   

12.
刘学文 《活力》2014,(16):51-51
在所有的电视节目中,新闻和新闻评论性节目应该是质的支撑点;而电视画面在新闻评论节目中的作用,也具有支撑和理性力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认为以画面图像为主要传播形式的电视和以言论恩辨为主的评论很难结合在一起。但早在八十年代末,电视工作者就开始了将二者结合起来的探索和尝试。中央电视台最初在《经济半小时》栏目里.让经济新闻评论粉墨登场.继而有了《社会经纬》和《观察与思考》的摸索和修正,有了《东方时空.焦点时刻》的栏目雏形,终于在1994年4月1日郑重推出《焦点访谈》,后又有了《新闻调查》……地方台节目中,鹤岗电视台最初在《周末一刻》栏目中偶尔制作“经济观察”类的评论性节目,后《周末一刻》演变为《边城方圆》栏目,其中单独开辟了一块五分钟的小栏目《社会写真》用以“聚焦社会热点,评说百姓关心话题”。不到10年的探索,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逐步在蔚为大观的视觉消费产品中凸现出自己的品格。  相似文献   

13.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电视新闻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入人们的生活当中。电视新闻是一种通过镜头来表达和传播信息的方式,电视新闻记者在剪辑前期拍摄了大量的新闻信息和画面。然而,这些信息和画面并不都被人们需要,这就需要新闻剪辑者有一定的剪辑能力,在剪辑过程中,既能够保证信息的真实有效,同时,也能够使剪辑出来的新闻信息容易被人们接受。因此,在这篇文章中,笔者主要论述在电视新闻剪辑过程中信息真实有效的重要作用以及在电视新闻剪辑过程中信息真实有效的表达途径。  相似文献   

14.
曲乘砾  尚莹 《活力》2011,(5):215-215
电视新闻是以生动形象的画面和声音题材来表现主题的,随着人们对电视这一传播媒体认识的不断深化,对电视新闻的策划、拍摄和后期制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把握受众心理、接近群众,接近生活,拍活作鲜电视新闻,最大限度地调动受众的视觉和听觉系统,造成更强烈的心理冲击,从而收到最佳的传播效果。这就需要创新意识在电视新闻的策划、拍摄和后期制作以及观念上都要如影随形。  相似文献   

15.
裴立敏 《活力》2011,(12):232-232
拍一部成功的电视专题片,画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而画面信息量的大小、多少,又决定着画面的质量。通过观看多部地方台拍摄的电视专题片.我们发现,绝大多数专题片,缺乏画面的信息量,有的甚至没有给观众传递有价值的信息。这里固然有拍摄人员的技术原因外,更重要的是没有真正了解画面信息在专题片中的作用,或者说,根本没有重视画面信息。那么如何提高画面的信息量呢?我想应该首先明确这样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谭威 《活力》2014,(10):125-125
电视新闻摄像是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重要元素,他的工作并不是简单的为解说词配上画面,他为新闻作品提供富有说服力的画面并保证作品的艺术性,将文字、编导的思想具象化并最终形成视觉影像。编导意识作为摄像师必不可少的职业素养,在新闻摄像中体现的不是很明显,使得很多的新闻作品在拍摄时,摄像没有自己对于画面的理解,对作品的个人创意。其实编导意识在新闻摄像中不是很需要,很多新闻摄像根本不明白什么是编导意识,编导意识有什么作用,本文重点写了编导意识在新闻摄像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发挥自己的编导意识,提高作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苑洪春 《活力》2011,(5):202-202
电视区别于报纸与广播的最大特点是视听结合,声情并茂。在电视新闻中,画面、解说词、同期声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同期声,它在烘托节目主题、渲染现场气氛、展示人物个性等方面发挥着画面无法替代的作用,给人以强烈的现场参与感、感染力和说服力。广义上说,电视新闻同期声是记者在现场录制画面时同时录下的各种声音。包括记者出镜解说、新闻人物语言、环境背景声、现场声响效果等。本文主要探讨新闻人物同期声的运用问题。  相似文献   

18.
金伟群 《活力》2012,(21):94-94
一、了解什么是电视新闻同期声 电视新闻同期声是同期录音的意思,它是摄像记者在电视采访中进行现场判断、选择和记录的重要内容,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声音,并伴随着电视媒体中的节目形象展现出来,从而增强节目的真实感和表现力. 二、为什么要运用电视新闻同期声 从某种程度上说,一则电视新闻仅靠画面和解说,让观众看到听到的只是摄像记者想要表达的观点,而运用同期声,由当事人告诉观众所发生的事情,则会提高电视新闻节目的真实性,更具说服力.另外电视新闻中合理应用同期声可以使节目内容更加客观真实.  相似文献   

19.
杨刚 《活力》2014,(16):56-56
随着当前网络的发展,电视新闻面临巨大压力,特别是对于一些地方面积较小,人口较少的县,电视新闻节目中容易出现新闻亮点少,收视率低的现象,因此电视新闻节目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电视新闻节目内容和形式创新上,阐述县级台的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电视画面是电视传播的重要表现元素,是电视内容的主要体现者,直接被人们的感觉器官所接收并还原成“意思”,是节目结构的主体要素,其信息含量大小直接影响电视传播信息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