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国有企业改制的方法和途径 国有企业改制是将国有企业的资产量化为股份,并改变原有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过程。国有企业改制目的是将国有企业改造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现代企业,通过改制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国有企业改制涉及到国家、企业和个人利益,改制所选择的方法和途径很重要,是关系国有企业改制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王瑛 《企业活力》2004,(2):66-67
<正> 国有企业的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通过改制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当前主要的、迫切的任务。而国有企业改制必须从行政措施、政策调整发展到主要靠法律调整,换而言之,国家和企业、企业和企业、企业和职工等之间的关系,要用法律来解决。而国有企业改制中要发挥法律调整的作用,就必须注意相关法律理念的指导作用和法律理念本身的更新。在此仅就职工权益问题与法律保护作些探讨。 改制前,国家是企业的单一投资主体,企业资产增值归国家所有,国家可以通过行政手段干预企业经营,并承担企业经营风险责任,包括  相似文献   

3.
近日,法国政府已向国务委员会提交了一份有关法国电力公司改制的法律草案,主要内容是将法国电力公司从一个100%的国有企业改造成一家股份有限公司,同时改革该公司的养老金筹措制度。  相似文献   

4.
雷雪松  金英华 《活力》2005,(10):58-59,61
税收是国家对社会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税收离不开经济,而企业所得税作为国家对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税种,对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资源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以及国有企业改革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需要所得税制给予配合和支持。但就现行的企业所得税制度来看,有些方面与企业改制有不相适应的地方,需加以研究解决。下面就中直企业改组改制过程中,现行企业所得税制某些方面对国有企业改革产生的影响及其应采取的对策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制中的产权界定和资产管理目标模式庄志加,丁予君一、我国国有企业股份制改制的关键所在(一)产权界定产权是财产所有权在法律上的表述,是一定所有制关系下经济活动的当事人对财产的一种意志关系,它通常表现为当事人对一定财产的支配权和转让权。商品...  相似文献   

6.
“改制”中的深层矛盾及解决途径延年,乔俊民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国企业制度的一次重大革命。“改制”中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矛盾,这些矛盾严重困扰着国有企业制度改革,成为成功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障碍。本文仅就政府的两难地位...  相似文献   

7.
企业转制是指依法转变企业原有的资本结构、组织形式、经营管理模式,使其符合现代企业制度。即一方面从资产角度讲,清晰产权,另一方面从人的角度讲,理顺劳动关系,使其在客观上适应企业发展的新的需要的过程。一般是将原单一所有制的国有、集体企业转变为多元投资主体的公司制企业和股份合作制企业或者是内外资企业互转。人员由"铁饭碗"的职工转变为劳动合同制的员工。目前我国所提到的企业转制是指国有企业的改制,但广义上也包括其他性质企业的改制,比如集体企业的改制、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改制、中外合作企业的改制等等,甚至更多类型的非企业单位,比如事业单位改制,也被统称为企业转制。企业转制的目标主要有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特别是随着企业上市的需求增大,很多企业将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作为最终的转制目标。在企业转制过程中,国有企业转制涉及法律关系复杂、具体事项繁多,其中蕴涵着诸多的法律问题。尤其是国有企业产权转让会涉及债权债务处理、职工安置、国有资产管理、国家对特定行业管理等法律问题贯穿其中,所以,企业法律顾问在企业转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桑福利 《活力》2004,(7):134-134
企业改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要形式和重要方式,尤其是作为国民经济主要支柱的国有企业的改制问题显得格外重要。本文拟通过对国有企业改制审计调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对策分析。为企业改制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政府对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的重视,表明国有经济工作重点已经开始从对国有企业的管理转换到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无论是政府职能的根本性转变,还是国有经济战略性布局的调整重组,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包括劣势企业退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以及推动发展混台所有制经济,都离不开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运营和调控,只有上升到这个层面,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企业改制中要保护职工权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改制,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必由之路。通过改制,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盘活了国有资产,逐步使国有企业走出了困境。但是,有的改制企业由于改制操作不够规范,致使原企业的职工特别是大龄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基本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和倍受社会关注的焦点。一是片面甩包袱,下岗、裁员刀切。有的改制企业,不是在制度创新、技术改造上下功夫,而是急于甩  相似文献   

11.
将国有企业进行改制,会计问题是企业能否改制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因为它关系到国有企业的所有者、经营者和职工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国有企业是否能够真正转换经营机制和迈向现代企业制度。在这个改制过程中设计的会计问题很多,但主要包括资产评估中的会计问题、产权界定与转让中的会计问题、股权设置和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改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延续和发展。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要求,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个成分的关系,即消费者、企业、政府的关系。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制度创新包括产权制度创新、组织制度创新和管理制度创新,其中产权是前提,组织是保证,管理是基础。  相似文献   

13.
张顺文 《四川会计》1998,(12):43-44
泸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继1996年完成集团化改制后,又投入了紧张的股份制改组改制,通过近一年的股份制改组改制工作,使集团公司各级领导和部门认识到,无论是改组改制中的资产剥离、评估,预申报材料的撰写,法律意见书的出具,都离不开财务信息和数据。财务部...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改制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出资人、债权人、企业和职工等多方面的利益,既要积极探索,又要规范有序。但前一阶段国有企业改制工作中出现了一些不够规范的现象,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为保证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工作健康、有序、规范地进行,有必要加强对国有企业改制、重组中的内部审计。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改制是当前我国经济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促进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国有资本运行效率和效益的内在需要。本提出国有房地产开发企业改制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16.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我国加入WTO后,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国有企业改制改组的方式也日益多元化,利用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已成为促进国有经济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因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的登记问题。国家经贸委、国家财政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商洛市的国有企业改革和全国一样,大致经历了责任制、承包制、股份制等由政策调整到制度创新的过程,并取得了阶段性进展。除极少数国有企业因种种原因尚未改制外,绝大多数原国有企业已进行了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为主的多种形式改革。止2003年底,全市国有工商企业280户中,已改制247户,占应改制企业的85.7%。但由于  相似文献   

18.
目前,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的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已全面展开,它涉及到许多财务与会计问题。这些问题能否得到合理解决,直接关系到国有企业改制的顺利进行,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的资产评估、产权界定、产权管理等财务与会计问题。本文就此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党的十六大报告又明确指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积极推进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也再次强调,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国家对国企改革逐步的强调了国企改革的步骤方针,可见国有企业改革仍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国有企业改革的目的即通过改制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最终实现国有费产的保值增值.文中以国有企业改制企业目前的现状为主线,浅析现代企业制度的落实与前景,并对改制企业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关于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定位和运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定位:代表国家行使股东权利 对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制,是国有企业改革及其制度创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