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近年来中国房地产业的持续过热和房价的节节攀升,社会舆论和学术界的研究有一个倾向:即认为土地财政是导致上述问题的首要因素,改变现有的土地财政制度是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关键。本文测算了地方财力对土地出让金的实际依赖程度,通过建立地级市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运用广义矩方法,分别研究了土地财政对房地产开发投资相对规模和商品房销售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地方财力的土地出让金依赖程度对房地产开发投资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房价的影响并不显著;房价的主要影响因素来自于适应性预期和经济社会基本面。从而,本文指出稳定房价应保持房地产政策稳定,平衡房地产市场供求;而防止房地产过热则可通过完善地方税体系等措施降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政府同时要做好房价上涨过程中的利益再分配。  相似文献   

2.
黄静  吴群  王健 《财经论丛》2017,(12):12-21
明确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的影响机理,有利于缓解当前地方政府高度依赖土地财政的现状.本文从经济增长和制度环境双重角度构建影响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的分析框架,并采用2000~2013年我国省级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在短期内具有激励作用与惯性特征,长期具有收敛趋势.土地财政产生于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之中,经济增长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分税制改革背景下,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等程度是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的前提,土地出让制度市场化改革、 地方政府竞争、 房地产业支柱型产业定位政策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滞后一期财事权不对等程度对当期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具有负向影响,由此反映出分税制改革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地方政府竞争中,招商引资的竞争方式在短期内对地方土地财政依赖度的影响尚不显著,但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的竞争愈激烈,地方政府愈加依赖土地财政.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理论建模结合实证检验的方法,深入分析了中国财政透明度对腐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财政透明度的提高能够抑制腐败,但目前作用相对有限,贸易开放度、民营化、公务人员工资及政府规模对腐败有显著负影响,教育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对腐败没有显著影响;夏普里值分解的结果进一步揭示了各变量对腐败的相对贡献度,财政透明度的相对贡献度较小但有逐渐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我国288个城市的截面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了地区资源依赖程度与政府财政透明度之间的关系。初步统计数据印证:平均而言,我国资源依赖程度较高的城市,具有较低的财政透明度。进一步实证分析表明:在控制相关变量的条件下,资源依赖程度在较高的显著水平上对财政透明度产生负向影响;分位数回归显示,处于财政透明度较高分位数水平上的城市,资源依赖对财政透明度的负向影响相对较高;模型回归结果显示出较好的稳健性。本文实证结论发现,资源依赖是我国地方政府财政透明度的另一影响因素,进而从新的角度支持了对资源依赖程度较高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政策建议。同时对于资源依赖程度较高的地区,可以参考采掘业透明度行动计划的国际经验,要求地方政府提高与资源相关财政收入的透明度,以减少地方官员寻租行为。  相似文献   

5.
李斌  李拓 《财经论丛》2015,(1):99-106
以中国式分权为视角,运用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对土地财政引起环境污染的直接效应及环境规制效应进行分析,并利用中国2000-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动态面板计量经济学模型,采用系统GMM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土地财政规模扩张直接加剧了环境污染;低水平的环境规制会刺激土地财政规模扩张而加剧土地财政的污染效应;经济增长、城市化、能源效率等也是影响环境污染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2001 ~2013年的中国省际数据,利用基于相对剥夺理论的改进的Yitzhaki指数来测度地方财政科技支出的空间非均衡,在考虑空间因素前提下,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对地方财政科技支出空间非均衡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个体相对剥夺与财政科技支出成反比;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与本地区个体相对剥夺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的直接效应,科技人员规模、地区竞争程度、科技财政分权与本地区个体相对剥夺之间均存在显著的负向直接效应;与此同时,科技人员规模、地区竞争程度对相邻地区个体相对剥夺产生显著的负向溢出效应,科技财政分权对相邻地区个体相对剥夺产生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2000—2014年的数据,把分税制改革、土地财政和房价水平纳入分析框架,首先分析了分税制改革对土地财政影响的背景因素,在此基础上研究土地财政对房价水平的影响。分析表明,分税制改革导致地方财政困难,从而使地方财政过度依赖土地财政是影响房价过快上涨的重要因素。根据分析得出两个假设,并以房价为因变量,财政支出分权度和土地出让金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模型显示土地财政作为分税制改革和房价的中介因素,对房价的影响非常显著,得出了土地财政推高房价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当前房地产价格不断暴涨的现实出发,在理论基础上分析了土地财政的根源和弊端,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土地财政对政府、房地产开发商和消费者所造成的影响,引出三方利益体对土地财政的态度,进而得出土地财政是最终影响房价的主要因素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指明我国当前房价上涨的根本症结在于地方政府长期依赖的“土地财政”,依此对症下药地寻找破解“土地财政”的思路和方法,寻求房地产持续发展的健康之路。  相似文献   

9.
我国地方财政非税收入近年来不断扩张,相应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其中有国家发展方式、现行行政体制等宏观的深层次原因,但从其社会因素看,这种财政结构在运行中不断自增强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也与部门、官员腐败及有利于维系这种腐败的财政管理互动关联。本文实证分析了非税收入规模、官员腐败与财政透明度的互动影响,研究发现: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非税收入规模扩张会显著促进官员腐败行为,而官员腐败行为会使官员倾向于降低财政透明度,进而导致非税收入规模进一步扩张。进一步,本文研究了不同类别非税收入与官员腐败、财政透明度的关系,发现行政性事业收费收入规模和专项收入规模存在上述类似的循环影响关系,而与罚没收入规模不构成完整的逻辑循环。本文认为,在现行政府体制下,应控制非税收入规模的膨胀,并主要从治理腐败和加强与改革财政管理方面遏制其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0.
我国各地的房价上涨与土地财政和信贷扩张有紧密联系。本文以2010-2016年的百城价格指数为研究对象,利用面板模型数据分析土地财政、信贷扩张以及两者的交互项对房价的影响,发现土地财政是房价上涨的主要根源,信贷规模扩张主要是通过土地财政而影响房价上涨的,信贷规模扩张越快,土地财政对房价上涨的影响效应越大。其中,土地财政对房价上涨的影响效应,一二线城市远大于三四线城市。各地应以财政领域的改革为突破口解决房价居高不下问题,降低各地方政府获取土地财政收入以及进行土地融资的动机;同时,降低信贷资金的乘数效应,严防信贷资金通过各种形式流入地方融资平台。  相似文献   

11.
12.
"渠道"若"渠"     
<正>销售工作从本质上来说是管理工作。消费者需求是企业营销源头活水,销售渠道如灌溉系统。从中国农民几千年总结出来的田间管理经验中,我们的销售工作似乎可以得到一些启示。事实上,在我们的销售工作中,制造商这一大水库,一直控制着整个灌溉系统流量。经销商是分散在各地的小水库,它从制造商那里获得水,并通过水渠向田间送水;零售商就是田间地头的蓄水池,农民从池里取水浇田。从大水库列小水库再到  相似文献   

13.
曹玫 《电子商务》2005,(1):37-39
<正>一旦诚信问题被化解,网上商城与传统卖场的尖峰对话时刻也将不远矣在国美、大中、苏宁三大巨头奋力鏖战,分角必争之时,数码网上商场的主力“搜易得”,消除羁绊,大举发力,提前投入到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之中。它的参与,使零售业的市场格局变得更加微妙,也让三大巨头深感危机。  相似文献   

14.
把握稳定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对制定适宜的外商直接投资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利用中国加入WTO并对《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进行修订,从而放松外资准入限制这一事实,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借助倍差分析法构建较为合理的工具变量,分析了促进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本土企业就业的影响.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显著促进了本土企业的就业,并且这一结论在考虑非线性影响、国有企业改革等因素后依然稳健.此外,外商直接投资对本土企业就业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就业以及影响企业的退出概率来实现的.本文的研究进一步深化了对当前"稳外资"与"稳就业"关系的认识,进一步阐释了放松外资进入领域限制从而扩大对外开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17.
三金 《上海商业》2006,(1):76-78
本月12日结束的“2006年中国零售业高峰论坛”,发布了一份关于中国儿童用品市场2010年将达上千亿元的研究报告。以这份研究报告为指引,好孩子集团总裁宋郑还宣布了公司第四次”洋务运动”正式启动,此番话一出口便引起了与会论坛巨头的众所瞩目。本届零售论坛可谓大腕云集,论坛主席由博鳌亚洲论坛主席龙永图主持,2005年中国首富黄光裕等近2000名中国零售业巨头企业集会,专家和巨头们对“好孩子”的三次洋务运动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8.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要改变“中国制造”在消费者的低端形象,必须有一些自己的国际强势品牌。弄清我国企业目前在品牌创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国际品牌创建时可能遇到的障碍,制定出我国企业在打造国际强势品牌时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 不久前,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彼得·圣吉将系统动力学与组织学习、创造原理、认知科学、群体深度对话及模拟演练游戏融合在一起,构建出“学习型组织”蓝图。《则富》杂志将这一蓝图称之为21世纪最有竞争力的管理新技术。《财富》500强中的三分之一,包括微软、福特和杜邦等开始利用圣吉介绍的工具和方法,建立学习型组织。该理论的核心是要求企业不断的学习、创新,在企业内部成立以学习为目的的组织,才能取得竞争对手不能拥有的资源,利于不败。近日该理论被译成中文,一时间国内的企业也开始了“学习”和“学习型组织”。  相似文献   

20.
茅于轼 《大经贸》2001,(7):12-14
茅于轼要为中小企业正名。在国外,政府"帮小"不"帮大",在我国,政府是"帮大"不"帮小",中小企业甚至往往成为打击和刁难的对象。这几年,政府花大力气关闭五小企业,理由是技术落后、破坏环境、恶性竞争。茅于轼认为,三条理由似是而非,都站不住脚。而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原则,就必须善待中小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