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香港与内地金融合作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香港与内地的金融关系日益紧密,金融领域的合作日益加深,中国加入WTO既为两地金融合作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也为之带来了一些挑战,而进一步促进内地与香港的金融合作,是提高我国整体综合国力和保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必要选择。合作的现状1.金融机构的合作内地与香港金融机构的合作主要着眼于优势互补。香港与中国内地和亚洲地区经济联系密切,法律体系和监管制度健全,境外资金可以自由进出,加之处于欧洲和北美时差中心,信息通信发达,金融服务发展迅速。随着中国金融改革的深化和加入WTO,内地的商业银行体系…  相似文献   

2.
香港与内地经济合作前景分析□尹晓波香港与内地的经济合作发展历程表明,香港是内地了解国际信息的窗口,引进资金和技术的桥梁,进出口贸易的主要通道及转口贸易的中介;内地则是香港经济发展的腹地和依托。“九七”以后,香港将以其独特的地位、积极参与和推动中国现代...  相似文献   

3.
内地与香港两地金融合作可以从以下几个不同侧面来考虑,一是从内地金融开放以及在WTO服务贸易总协定框架探讨两地互设金融机构、开展金融业务的可行性与战略意义;二是在金融开放的前提下,内地如何利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为经济发展服务;三是内地因素在香港金融业发展中的作用,如何促进两地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合理分工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香港回归后:粤港金融的衔接与发展廖文(佛山大学香港回归之后,内地和香港都将面临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两地的经济合作与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其中,如何顺利实现两地金融的衔接,是关系到香港能否继续保持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内地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发展的重大战...  相似文献   

5.
实施红筹股战略的调查与启示高文华王飞香港与纽约、伦敦、东京合称国际四大金融中心。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与国际逐步接轨,自满对内地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越来越显著。近几年来,我国沿海省份陆续组建控股集团,在香港注册“窗口公司”,上市红筹股,直接沟通了...  相似文献   

6.
内地与香港的金融合作由来已久.多年来,内地与香港已经形成了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经济联系格局.香港金融  相似文献   

7.
加入WTO被喻为中国的第二次对外开放,也是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的开始。作为内地经济与世界联系的桥梁与窗口,中国的这一历史性发展对香港意味着什么?香港各界普遍认为,对于正处在转型期的香港经济来说,中国入世将为香港经济的突破带来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它将为香港优势产业如贸易、投资、金融服务业等带来新的发展空间,为香港转变成为全球性的商业中心创造条件。 历史性的机遇 去年增长幅度高达10%的香港经济,今年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对外出口大幅下降,上半年除2月份以外,香港已有5个月对外出口为负增长:此外…  相似文献   

8.
《新经济》2009,(4):13-13
在金融海啸未消退之际,中国内地继续出台及落实助港经济措施。《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补充协议六(或CEPA七)5月9日在香港签署。新补充协议中服务贸易的开放措施将于今年10月1日生效,相对以往在下年1月1日生效的做法提早了3个月。  相似文献   

9.
九七"香港回归后香港与内地的金融关系是目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它不仅是事关香港的平稳过渡、保持香港经济持续繁荣的核心问题、而且是影响香港与内地未来经济走势和对外开放程度的重大问题。本文就香港与内地金融发展的差异."九七"后香港与内地的基本金融关系及其展望等作一些探讨。1香港与内地金融发展的差异(1)香港是世界四大银行中心之一。1995年底、香港共有537家来自43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机构、其中营业性机构38O家、全世界100家大银行中有85家在香港营业;银行体系总资产达78420亿港元;香港每3000人就有一家银行机构、成为世界…  相似文献   

10.
粤港经济的互补性和依存性,带来了两地金融业的交流与合作,金融合作是维系粤港经济发展的重要纽带。粤港金融合作是粤港两地之间,涉及两地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以融资为核心的金融上的各方面的合作关系。随着内地金融市场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将有助于增强香港的国际金  相似文献   

11.
在CEPA和《粤港合作框架协议》框架下,内地与香港合作进程加快,金融、物流、房地产、高科技等产业正成为合作新重点。香港巩固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成为未来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为中国与东亚区域贸易以人民币结算做出结算与金融安排,都将使两地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并从调整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12.
利用香港金融优势促进两地金融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香港金融优势促进两地金融合作李兵李虹中国内地与香港同根共祖,水乳交融,存在着天然的、千丝万缕的联系。紧密相连的地理环境,源於一体的文化传统、相通相近的民族习惯,特别是两地久远流长的经贸关系,为两地金融市场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随着内地改革...  相似文献   

13.
随着CEPA的签署和实施,从制度上保障香港和内地之间建立起超越WTO一般成员的更紧密经贸关系,使香港可以从不断开放和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中率先获得好处,从而在国际经济关系格局中为香港确立了新的定位,形成了世界各国和国内其他省市重新研究、评估和关注、重视香港的热潮。而且,在CEPA 框架下,内地的开放程度超越国际上一般的双边自由贸易协议, 以18个领域的开放大幅度扩展到香港最具优势、内地最现弱点的服务业,形成了新一轮发展的互补性。这既是对香港现阶段加速经济转型的有力帮助,又不仅仅是对香港经济的输血,而是使香港作为中国一个城市能享受到祖国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富裕之后对服务业迫切需求的好处。与此同时,也是以香港的国际化、市场化、开放和金融方面的优势推动中国内地更健康、更稳妥地走向全球化。这种新的互补性将有助于香港再创新优势,形成新的战略地位,从而获得发展的可持续性,最终实现双赢。在此条件下,“一国两制”架构的优势终能发挥出来:“一国”是香港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的基础,而“两制”则是发挥香港独特优势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4.
香港历来被誉为国际金融、贸易、服务、物流和旅游中心,而金融中心处于核心地位。香港金融业历史悠久、优势显著,主要优势体现在拥有完善有效的金融制度,包括法治、有效监管、高素质的金融人才及自由资讯流通。CEPA为香港金融业发展提供了新的重要发展机遇。发挥香港金融业优势,促进香港和内地金融业共同发展,是提升内地金融业服务水平、满足内地高度发展的制造业服务需求,提高我国  相似文献   

15.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根据“一国两制”原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回归后的香港与内地金融关系是在一个主权国家的两个不同社会经济制度区域内,两种货币、两种货币制度、两个金融监管当局之间的关系。随着两地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香港与内地的金融交往与合作将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6.
内地和香港加强服务贸易合作的利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江  郑晓敏 《财经研究》2003,29(11):41-47
随着中国加入WTO,几年内将逐步对外开放国内的服务业。在2003年6月29日,内地与香港签署了CEPA,其内容之一就是内地提早向香港开放服务业市场。内地的服务业尚未成熟完善,而这正好是香港的强项。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说明了内地和香港通过加强服务贸易合作,都能够从中获得比较利益,实现经济增长,增加就业。  相似文献   

17.
甘长求 《新经济》1995,(4):50-51
《香港商报》1995年4月25日报道:国家信息中心对香港与中国内地经济变动而引起生产总值的升降,有三个预测:其中两个预测是悲观的,香港对内地投资的减少会引致中国经济增长率的变化,增长率将不同程度地下降;有一个预测是乐观的,可能提高内地的经济增长率。  相似文献   

18.
“九七”香港经济发展将呈现四大趋势中山大学学者黎熙元、关智生研究分析认为,“九七”后香港经济将呈现四大趋势:1、香港作为沟通内地和  相似文献   

19.
财经人语     
《经贸实践》2013,(7):4-5
巴曙松:香港需要找到新空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巴曙松: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正在经历一个较长时期的再平衡过程,国际直接投资和资本流动出现新的趋势,中国通过加快企业对外投资,促进经济转型势在必然。香港需要利用自身的独特优势,在内地新一轮改革和经济转型中找准定位,为内地企业对外投资提供强大的金融支持和专业服务,着力打造企业对外投资的融资、服务、营运和风险管理中心,进一步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及时抓住了国际资本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成功实现经济转型并一跃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当前中国经济的转型、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发展也给香港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问。  相似文献   

20.
孙欢芳 《新经济》2015,(11):30-31
香港一直以来都享有世界金融中心的美誉,70年代以后,金融中心地位逐渐稳定,由原来的小渔村发展逐步向金融中心的道路发展。香港自1997年回归祖国怀抱之后,一直备受关注。实行“一国两制”后,资本主义香港回归社会主义中国内地后能否继续繁荣,保持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是世人最为关心的话题。笔者结合香港经济发展历程,香港经济体系的定位,阐述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现状、成就以及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有力条件及风险,对维持及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有了新的体会及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