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使用GARCH模型度量了人民币对日元实际汇率的波动性,并基于VAR的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了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对中日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内,中国对日进出口存在正向的收入效应和负向的汇率波动效应,出口价格效应为正,进口价格效应为负,且出口价格弹性大于进口价格弹性;中国实际收入是推动中日进出口增长的重要动力。短期内,人民币贬值不能改善中日贸易逆差状况,并且向长期均衡的调整速度较慢;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中日贸易的长短期影响均不显著。因此,中日贸易问题的根本不在人民币汇率,而在于中国经济结构和出口贸易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2.
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幅度是中国迈出的重要一步,显示了中国致力于促进经济再平衡,发展内需和让市场力量在汇率问题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人民币朝着汇率市场化又迈进了一步。4月14日,央行对外宣布,自2012年4月16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五扩大至百分之一,即每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的交易价,  相似文献   

3.
和几年前亚洲金融风暴时人民币该不该贬值一样,从去年以来人民该不该升值又成了世界关注焦点。10月7日,韩国一家经济类报纸报道称,未来2周中国或会重新评估人民币价值,幅度高达5%~7%;而10月8日,美国总统布什给国家主席胡锦涛打电话,谈及人民币问题,加上美国财政部长斯诺连续三次敦促中国更快地采取更为灵活的外汇机制。导致人民币升值的市场预期又卷土重来。虽然人民币汇率浮动仍没有时间表,但10月11日以来,国内期货市场各个品种如履薄冰,市场哀鸿遍野。与此同时,一些大型国际金融机构也在推波助澜。花旗集团预计,未来6个月,中国将把人民币…  相似文献   

4.
从1948年12月1日到1999年10月1日,我国共发行了五套人民币。这五套人民币是一部浓缩的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史。从人民币的发展史中,我们能感受到六十多年里国家发展的辉煌成就与坎坎坷坷。  相似文献   

5.
必须谨慎对待人民币自由兑换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3年起,随着美元的不断贬值,发达国家要求中国人民币升值的呼声越来越高。美国官方与媒体不断散布中国人民币应该升值的舆论,美国议员在国会也宣称人民币贬值对美国制造业形成巨大压力,必须压人民币升值。随美国之后,欧洲人也发表了差不多的意见,要求中国向上调整人民币汇率。表面看来,要中国人民币升值,是为了调整中国与这些国家之间的巨大贸易顺差。然而,美国华尔街日报7月17日发表的评论透露了天机。它说,解决人民币汇率的最终办法是完全自由兑换。这意味着什么呢?人民币的自由兑换意味着开放资本账户,这是金融自由化最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6.
最近要求中国放宽人民币汇率波动范围的呼声很高(事实上是要求人民币升值,因为在那些呼吁者看来,人民币被低估了)。在2月22/23日七大工业国的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日本财相盐川正十郎呼吁中国采取措施,允许人民币在更大范围内波动,避免将通贷紧缩转嫁给世界其他国家。这不是日本第一次批评中国的  相似文献   

7.
【美国《华尔街日报》9月9日】中国财政部9月8日表示,中央政府将于9月28日在香港面向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发行60亿元人民币计价的国债。这是中国第一次在内地以外地区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主权外债。此举在媒体报道中被赋予了多重意义,包括不仅将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也为今后内地企业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提供了定价基准,同时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8.
2002年末以来,日本官方及公众媒体又提出一种"中国威胁论"的新说法,指责中国"输出通货紧缩",要求人民币升值.2002年12月4日,日本副财相黑田东彦在英国的《金融时报》上发表文章,称"中国应承担起将人民币升值的责任".2003年1月28日,日本《读卖新闻》发表文章,指责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日本国内的通货紧缩.2月22日,日本财长盐川正十郎在OECD 7国集团会议上向其他6国提交通过提案,要求通过一项与1985年针对日元的《广场协议》类似的文件逼迫人民币升值.3月2日,《日本经济新闻》发表文章称"中国向亚洲国家输出了通货紧缩".3月6日,日本国会参议员山本一太发表言论,提出中国应将人民币升值,以减轻因输出通货紧缩而对日本和全世界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人民币汇率内在不稳定性:结构与制度的原因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一、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客观性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虽然来自美元大幅度贬值后的日、美、欧和中国周边地区,但是,笔者以为,人民币升值压力是客观存在的。人民币升值趋势具有内生性,是中国经济体系内部生成的。从汇率的直接决定因素——国际收支的变化来看,90年代以来中国已?..  相似文献   

10.
人民币需要几个离岸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新加坡、伦敦竞争参与人民币国际化。"当前新加坡正希望成为首个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从而使人民币的国际化再次登上一个新的台阶。"4月20日,英国《金融时报》头条刊文《新加坡欲成首个人民币离岸中心》,引发了市场对于人民币国际化及中国布局全球离岸中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国际贸易的引力模型就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与美国、欧元区及日本的双边贸易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美、中欧、中日双边贸易的主要推动因素是中国的经济产出总量,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上述双边贸易存在负效应,2005年7月的人民币汇率改革使中国对外贸易的总量和增长趋势均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2.
《海外经济评论》2009,(46):18-19
【西班牙《中国政策观察》11月4日】尽管美国财政部10月15日发表报告明确承认,中国没有操纵人民币汇率,但西方对人民币币值被低估的指责声并未消失。  相似文献   

13.
一周新闻     
《中国经济周刊》2011,(18):12-13
1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破6.54月29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499元,自2005年7月汇改以来首次升破6.5关口。"人民币汇率走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2月22日,“欧元之父”蒙代尔在北京参加学术活动时,首次从历史渊源和政治经济学角度,系统分析了为什么关国总有一些政客指责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他明确指出:中国从来没有操纵人民币汇率。相反,过去十多年里,中国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不仅确保了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而且是对世界的重大贡献。美国指责中国操纵汇率是不公正、是没有任何依据的。  相似文献   

15.
张丽杰 《北方经济》2011,(12):82-83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表现出持续升值的态势,特别是进入2009年以来,人民币更是呈现出持续升值的趋势。本文分析了人民币持续升值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同时指出面对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压力及风险必须制定有效的风险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6.
人民币汇价的发展香港渣打银行郭国全人民币在实行了一段颇长时间的“双轨制”后,于1994年1月1日开始并轨。自此以后,人民币采取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与此同时,中国还推行了新的外汇改革措施。无疑,这些都为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人民币循序...  相似文献   

17.
乐观预计中国大概只需30年即可使人民币成为国际主要储备货币。5月25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发布研究报告《走向核心国家中国的"大金融"战略与发展路径》,报告描绘了中国成为金融强国的图景,并给出了相应的路径策略。中国的"大金融"战略日渐清晰。人民币需要30年乐观预计中国大概只需要30年即可使人民币成为国际主要储备货币。中国的金融发展在全面支持中国完成  相似文献   

18.
从计价货币到结算货币人民币国际化迈出第一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经过6个多月的准备之后,备受关注的中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进入实质运作阶段。7月6日,中国首笔跨境贸易人民币结  相似文献   

19.
2001年9月《日本经济新闻》发表了“期盼人民币升值——日渐强烈的中国威胁论”。去年日本财长盐川正十郎马不停蹄地在国际社会上游说“人民币定值过低导致中国出口猛增的同时输出通货紧缩,任何旨在有秩序、有效地刺激世界经济增长并扭转全球通货紧缩的政策都必须包括人民币汇率调整这一环节。”今年美国财长约翰·斯若积极督促中国实行更灵活的汇率制度。其实,美日财经界人士希望人民币“慈悲为怀,普度众生”,其目的是要求中国让人民币升值。  相似文献   

20.
【美国《华尔街日报》7月18日】我们应该记住历史的教训:1994年1月1日,中国的人民币汇率并轨,央行将牌价汇率由1美元兑人民币5.8元贬值至1美元兑8.67元,人民币贬值50%。此前的中国经济高度发烧,通胀最高超过了20%。当久违的通胀再次让我们担惊受怕的时候,人民币实际上已经开始走向高估的道路,而通胀因素在以前则一再被我们轻视。在人民币继续升值的呼声中,我们难道要眼睁睁看着人民币持续走向高估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