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文章对隐性市场和显性市场定义进行了界定,并通过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认为隐性市场显性化要经历内化和外化两个阶段,从而论证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显性啼场可以衍生出隐性市场,该隐性市场在政府规制和比较利益主体的博弈中得以显性化是市场、制度演变等方面所遵循的规律。同时,文章还将该规律对完善我国市场体系乃至一些制度改革中的作用和启示作了相应的说明。  相似文献   

2.
互动     
《三联竞争力》2006,(11):6-6
顺驰遭遇的困境折射出中国房地产市场畸形发展的一面:在房地产商和消费者之间,看似充分市场化,但信息极不对称;而在土地市场上,尽管“招牌挂”制度看起来公开透明,但政府作为惟一供给方已决定了其垄断特质。由于中国仍将持续处于城市化进程中,不乏地方政府希望改变城市面貌,同时以地换钱,这给房地产商带来了发展机遇;而一旦政策面出现变动,至今仍倚重银行信贷的众多房地产商将举步维艰。如此格局下,便不难理解沉默的孙宏斌、沉默的地方政府、沉默的银行了。  相似文献   

3.
我国土地市场墨现政府同时垄断一级买方市场和二级卖方市场的局面:在这种交易环境下,政府作为一个交易主体,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往往忽视或忽略了土地的交易成本。本文从两级土地市场出发,基于政府的角度,分析政府所承担的交易成本,为政府在土地市场的职能转变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4.
丛晶 《中国市场》2014,(26):177-178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是经济体制的改革,关键在于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现代市场体系有效地解决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的同时又兼顾政府的作用。本文介绍建立现代市场体系的内容,建立现代市场体系的关键以及建立现代市场体系中政府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潘玉华 《中国市场》2013,(26):125-126
对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总的来说经历了三个阶段:政府跟着市场走、政府领着市场走、政府陪着市场走。本文通过比较英美模式和日本模式中政府在资本市场和技术创新、对劳动力市场的管控程度方面所起的作用,分析了两种模式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有其长处和短处,市场也有其优势和劣势。进而结合我国的国情得到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误解似乎在市场经济中只有政府干预才能解决市场失灵,正是这种误解导致社会经济生活中政府的作为过度,市场的成长受阻,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微不足道。  相似文献   

7.
《商》2014,(47):9-9
地方融资平台正在上演最后的疯狂,市场再次令政府“事与愿违”。中国政府将在2015年开始地方政府债务的甄别。以决定是否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纳入政府直接债务的口径.进而防止地方债务继续膨胀。结果,在大限到来之前,地方政府却先发制人。不仅公开的城投债市场十分火爆,不少商业银行以及信托公司也纷纷突击为平台放款,因为市场预期这些债务会被优先纳入到政府直接债务的口径。  相似文献   

8.
谈集体建设用地市场中的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佑辉 《商业时代》2006,(30):61-61,82
逐步迈入规范管理阶段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市场,存在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可能,因此阻碍了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市场失灵的原因是集体建设用地利用存在外部性和信息不完全,而政府失灵是地方政府追逐地方利益,与中央政府和其他地方政府利益博弈的结果。本文提出了解决集体建设用地市场中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顿红 《现代商业》2007,(30):178-179
对于我国来说,一个重要的课题是如何转变政府职能,以寻求政府与市场二者在市场经济不同条件下的平衡。本文首先阐述了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几种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观点,接着分析了市场经济国家有关政府与市场的定位问题,最后提出了在我国市场经济正在逐步走向完善的经济转轨条件下,政府与市场关系中的政府职能转变问题。  相似文献   

10.
声音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绝不是说市场是万能的,可以把一切交给市场;更不是认为政府对市场可以撒手不管。  相似文献   

11.
2006年,是我国对楼市的调控之年,政府将继续运用行政、法律、财税和金融手段调控房地产市场。可以预见,2006年广州的土地供应是紧中有松,尽管楼市继承了2005年的习性继续升温,不过土地市场的福音,也将触动商品房供应量的增多,供不应求的楼市涨幅将有所降温。  相似文献   

12.
试论房地产市场中不同利益主体扮演的角色、关系及定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房地产市场发展过程中,政府、开发商、消费者作为不同的利益主体在房地产市场发展中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当前的房地产市场中,不同利益主体应该有适当的定位,以便建立一个理性、健康的房地产市场。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活动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及二者的作用边界一直是备受争议的问题。主要是因为经济活动中政府与市场都可以进行资源的配置和调控,我们常说政府是"看不见的手"、市场是"看得见的手",也就是指二者对经济活力都有控制权。要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的作用,不能将二者混淆,也不能割裂开来,要让它们各司其职,互相补充,共同调控经济。  相似文献   

14.
《浙商》2007,(4):123-123
过去的一年是房产市场发展不平凡的一年.政府一系列大力度的宏观调控加上市场发展的自然规律.使得房产市场在压力与新机遇中日益走向成熟和理性。在成熟的市场条件下.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将是一个必然。  相似文献   

15.
苏旭 《浙商》2009,(2):78-80
“轻纺城发展的第。原则是,市场作为一个公共的服务平台必须由政府主导。在回归国有资本控制后,政府能够掌握市场发展过程中的主动权和主导权,将更有利于市场的定位和发展方向,也有利于整合整个市场资源。”  相似文献   

16.
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主席提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在不久前闭幕的2008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报告中再一次明确提出“建立创业板市场”。由此可见,政府推动创业市场成熟稳定发展的决心是坚定的、有力的。  相似文献   

17.
杨培源 《商业时代》2012,(26):118-119
生态化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功能多元的生态农业所具有的公共物品的特征使其在功能拓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随NGOs的发育和成熟,它将在生态农业发展中起到弥补政府、市场的双重失灵的作用.生态农业发展需要在政府、市场与社会三分框架中界定三个主体的分工合作及优先次序.  相似文献   

18.
李稻葵 《新财富》2011,(12):36-38
中国房地产业好比一个青少年,其成长中长期形成的顽疾,应该在中国城市化和经济较快发展的进程中逐步化解。当前,亟需实现房地产市场的软着陆,需要让房地产交易量逐步恢复,让价格合理地调整,为此,政府应当放开对消费性需求的限制、鼓励房价调整的集体协商、扩大保障房的覆盖范围。如果能够容许地方政府以保障房作抵押发行地方债,使保障房建好用好。那么,中国房地产市场将逐渐演变成一种市场与政府、价格与调控并存的多元化格局,其健康成长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许彩国 《财贸研究》1994,5(2):19-23
市场的完善和市场体系的完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市场的完善化有赖于市场主体本身运行机制的完善,市场体系的完整化可以通过政府的措施予以促成。我国企业目前所处的市场环境是市场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但市场还不够完善。在市场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市场机制和政府调节机制的摩擦与冲突。市场环境的完善主要通过市场机制和政府行为二重机制的作用逐步形成。转变政府职能和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是目前协调市场环境的首要途径,也是协调市场环境的“急症”之所在。  相似文献   

20.
毛锡平  田伟 《商业科技》2008,(12):164-165
一、国内的高房价是政府政策误导的结果 地方政府不仅负有首要责任,甚至是受益者,在推动房价上涨,形成房地产泡沫的过程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政府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基本出发点在于稳定房价,这就是向房地产市场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现有的房地产市场形势、市场秩序与规则,现有的房地产市场利益关系、运作方式等,都得维持。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能够做的只是通过调控市场供求关系,让市场价格达到其均衡水平。也正是在这种观念或政策下,国内的房地产市场尽管经历了两年来的宏观调控却没有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