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7 毫秒
1.
《企业管理(北京)》2003,(2):26-26,28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企业和企业家目前面临的外部法治环境,倾听企业和企业家的呼声,反映他们对中国企业联合会维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工作委员会(简称维权工委)工作的评价和建议,维权工委于2002年7月至8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维权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向国内各种所有制企业发出维权调查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6份,回收率39.2%。从本次问卷的回收情况来看,样本企业有较强的代表性,能够客观地反映目前中国企业和企业家的总体维权状况。调查结果表明,目前中国企业和企业家面临的法治环境从总体上讲还不完善,仍存在一些侵害企业和…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有关企业家被害、企业和企业家权益被侵害的事件时有发生,企业家从某种程度上成了一个弱势群体。因此,维护企业和企业家权益问题成为当前的热点话题之一。日前,记者就企业和企业家维权话题采访了著名商法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教授刘俊海博士。  相似文献   

3.
读了《如果没有企业家》一文,被张维迎教授的学识折服,更对文中所提要给企业家安全感深以为然。在当下的中国,许多企业家没有太多安全感。企业家为什么没有安全感了呢?张教授认为创造一个能够自由竞争同时保护私有财产的市场环境是留住企业家的途径,我认为这仅仅是从经济上留住了企业家,同时还应该在精神上留住企业家。  相似文献   

4.
更正     
《中国企业家》2008,(1):14-14
《中国企业家》2007年第25期《2007年25位最具影响力的企业领袖》《中国企业家》杂志今年做了一个活动,让企业家写企业家,记者金错刀给我的任务是写马云,他们总编牛文文又安排我写王石。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个有兴趣观察中国经济现象的老人。虽然离开岗位近十年了,但兴趣不减。《中国企业家》作为观察中国经济运行的窗口,是我必备的读物。曾经也不断选择一些文章向在位的年轻人推荐。多年阅读《中国企业家》,影响最深的感受有三:  相似文献   

6.
著名经济学家周叔莲教授强调:中国要有自己的企业家,企业家应具有创业精神、创新精神和依靠群众精神。他说:“国有企业困难重重,必须用创业精神来解决困难,用新办法解决问题”。──本刊编辑部我感到当前我国的企业家特别要发扬三种精神,即创业精神、创新精神和依靠群众的精神。企业家要发扬创业精神我想从何谓企业家谈起。大家都讲企业家,到底何谓企业家,并不完全清楚。企业家有很多定义。例如:1.企业的经理厂长就是企业家。2.企业家是经营管理企业的专家,是一个特殊阶层。3.企业家首先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但不是所有的经营…  相似文献   

7.
丁伟 《中国企业家》2005,(24):272-284,286,288
从《中国企业家》被命名.到对企业家精神的大力宣讲.从对商业趋势的及时反映.到对争议性话题投注以一以贯之的视角和价值观——20年来.《中国企业家》杂志和企业家阶层在中国的沉浮命运息息相关。为什么市场上那么多商业财经类媒体.惟有《中国企业家》杂志被视作本土企业家价值最典型的守护者?《中国企业家》其魂魄.其风骨,其内涵.有何独特之处,整理二十年来《中国企业家》创造出的一句句口号,在一次次关键事件上观察与评论的立场,或许能帮助人们能体察出部分答案。  相似文献   

8.
读者     
谁能照亮企业家的"黑暗面"?《中国企业家》2007年第14期《危险基因》对《危险基因》一文中企业家的"黑暗面"印象深刻,把中国企业家的四大"黑暗面"进行了仔细研读以及自我对照。虽然,本期的调查是针对500强的企业家而言.而我现在只是在做一家初创  相似文献   

9.
二十年前,大家非常陌生的一个名字——《中国企业家》横空出世;十年前我们响亮地打出了”国力的较量在于企业.企业的较量在于企业家,只有造就强大的企业才能造就强大的中国”这样的核心理念。我们杂志创办20年和二次创业10年来最大的价值,我们认为就是创造了一个共识.创造了一个有关于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价值在全社会的共识。但是也非常遗憾,近两年,尤其是2004年以来,这个共识在某种程度上被打破了。  相似文献   

10.
决策失败与执行失败——中国企业家与国外CEO的失败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失败,是财经媒体永恒的话题。《中国企业家》杂志的研究失败系列,基本上囊括了近年来中国最著名的企业和企业家的典型失败案例,引起广泛关注。同样,《财富》、《商业周刊》等国外著名财经杂志几乎每期也都有国外企业家失败的最新报道。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企业家》2010年第6期李主编:你好。我是《中国企业家》杂志的订阅读者,也算是传媒人。贵刊2010年第6期的第004页中,中国企业家世  相似文献   

12.
近期,江苏黑松林粘合剂厂有限公司捷报频传。继今年4月份“第七届全国化工企业管理创新大会”选择该企业进行现场推广并予以特别表彰:5月中旬,该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刘凯鹏的第6部企业管理专著——《心力管理故事》由著名管理学家、企业文化专家、清华大学博导张德教授进行逐篇点评.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近日,在2014年全国企业家活动日暨中国企业家年会上,刘鹏凯当选为我国化工行业唯一的一位全国优秀企业家。  相似文献   

13.
长江后浪推前浪,这一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也同样适用于中国企业界高层的权力更替。前不久,国家对7.1万个国有企业的15.6万名经营管理者进行了调整,一汽、二汽也在换帅之列。与国有企业相对应的个私民营企业,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创业的第一批民企企业家,即便当时才20出头,而今也纷纷步入了50至60岁的银发岁月。据《中国企业家》杂志对创业企业家所作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近九成创业者仍担任企业高管层领导,担任企业顾问的只有3.4%,而完全退出企业管理的仪占8.0%。种种的迹象表明,中国正迎来企业领导大换班的高峰。  相似文献   

14.
据2003年8月公布的《中国女企业家发展报告》.以及2003年11月底公布的《中国女企业家基本情况调查》.中国的女企业家只占中国企业家总数的不到20%.而他们掌管的企业却有98%处于盈利状态.这在工业企业平均亏损率约为20%的中国.实在是一个惊人的成绩。  相似文献   

15.
《南方周末》“中国内地企业创富榜”,对包括“个人财富”、”社会责任”、“企业文明”和“公众形象”四个大项为中国民营企业家进行的排名,是国内进行的第一个此类活动。有人对此提出质疑,怀疑此举的意义和做法,笔者却持支持和赞成的态度,并对其设计和组织提出过一些建议,虽然我曾经多次谢绝过一些评选活动组织者的邀请。  相似文献   

16.
这两天我和我的企业家朋友们讨论的最热话题就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这次的《意见》是党中央首次聚焦“企业家精神”,这让我感到特别惊喜,我们都觉得它充分反映了对企业家群体的重视,对企业工作者的肯定,并且还致力于为大家创造一个更好的发展环境所以,我也想借这个机会,与大家分享我觉得的适合企业发展的好环境。  相似文献   

17.
Peter Navarro是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商学院教授,曾著有《即将来临的中国战争》,反周期商业操作是其研究课题之一。《中国企业家》通过电子邮件对其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8.
潘松 《人力资源》2011,(8):34-36
用"印度方式"行动近年来,国际学术界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就是印度企业的管理经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四位教授曾合著了一本名为《印度方法——印度的顶级企业家是如何实行管理革命》的著作。在书中,他们认为虽然印度企业常与美国企业家身处相同的环境,但除此以外,他们却并没有什么相似之处。不论是印度企业家还是美国企业家,虽然都是企业的领导者,都主持着各自的行业领域,都对企业的发展之路有深谋远虑,都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颇有心  相似文献   

19.
<正>如果他们做到了,企业家这个称号才尤为可敬我虽然是一个写作者,身处文化圈,但很关注企业家这个群体,也算比较了解,之前我写过《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而且我不在“此山”中,更可以跳脱出来观察。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企业家呢?我们习惯上会把企业分成几类:一种是小微企业,严格说跟企业家三个字没什么特别的关系,就是“小老板”,基本上通过自力更生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和官场高层不可能有深度交集;就像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得有多少作品一样,一家企业至少到中型的状态,它的  相似文献   

20.
展望 《企业文化》2009,(7):35-36
中国企业要想走出去,维权势在必行,虽然中国的老字号轮番在海外被抢注,但真正走出国门维护自身权利的企业则少之又少。王致和维权成功为中国企业海外维权发出了积极信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