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本文利用分布滞后模型、协整、向量自回归等方法,研究了三种主要贸易方式的出口价格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传递.结果显示,一般贸易出口价格的传递弹性大于进料加工出口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对一般贸易出口的负面影响明显大于进料加工出口,而来料加工装配出口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比较有限,更主要受世界需求、国内劳动力成本等影响.出口价格的汇率传递具有较强的滞后效应,渐进式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利于降低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的冲击.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时变参数模型检验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出口价格汇率传递程度和非对称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变化对出口价格的传递程度依然较高,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可以降低汇率变化对出口价格的传递程度,且这一影响效应有不断上升之势.(2)即使不考虑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背景,人民币汇率变化方向对出口价格的传递也呈现非对称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可以使出口价格的汇率传递产生新的非对称性,并进而增强汇率传递的非对称效应.(3)与贬值相比,人民币升值时,汇率变化对出口价格的传递程度相对较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可以进一步降低人民币升值下出口价格的汇率传递程度.(4)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可以提高汇率变化对出口贸易调节的效用,但其对汇率传递程度和非对称效应影响程度依然较低,这主要是由当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在出口中所占比重较低以及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发展滞后于结算发展所致.因此,未来的政策着力点应是:一方面,深入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进程的同时,着力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的发展;另一方面,继续推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并注意保持其与资本账户开放的协调.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我国纺织品出口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误差修正模型,采用近期数据,实证分析了人民币升值与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关系.笔者认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提高在短期和长期对纺织品出口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由此,提出了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利用外汇金融工具规避风险、适时参加出口信用保险等一系列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我国纺织品出口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误差修正模型,采用近期数据,实证分析了人民币升值与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关系。笔者认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提高在短期和长期对纺织品出口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由此,提出了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利用外汇金融工具规避风险、适时参加出口信用保险等一系列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5.
1、加工贸易额在总贸易额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并且以进料加工为主 2001—2004年外贸出口中,加工贸易在总贸易额中的比重逐年提高。其中,加工贸易出口金额均大于一般贸易出口,并且差额趋于扩大;而进口金额却低于一般贸易进口。我国加工贸易发展早期是以来料加工为主,直到1989年进料加工进出口额首次超过来料加工贸易额,达53.1%。此后进料加工一直是加工贸易的主要形式。从表1中可以看出,加工贸易中进料加工贸易总额不断扩大,到2004年,已是来料加工贸易总额的3.5倍。  相似文献   

6.
选取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49组月度数据,采用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实证估计了汇率、出口退税以及贸易成本对我国出口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短期,出口退税率上调与贸易成本下降对出口的综合激励效应会减弱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的抑制效应;在长期,人民币升值通过有效调整出口商品结构也促进了出口增长。  相似文献   

7.
结合中国农产品1994~2009年出口结构的变化,研究人民币汇率对我国各类农产品出口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农产品出口缺乏价格弹性。因此应调整和优化农产品生产与贸易结构,避免人民币大幅度升值,要求出口国放松或取消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贸易限制。  相似文献   

8.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出口的长期作用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有研究大多仅考虑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降低贸易合同签订后汇率波动风险的短期作用,本研究则在理论层面考察了人民币结算对出口影响的两个长期机制:“美元供给转移效应”与“人民币海外存量缓冲效应”,前者指利用国际结算/支付职能在既定外部需求增量下降低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后者则通过储藏手段职能缓解既定幅度升值对出口的冲击.随人民币结算占比不断扩大、海外人民币投融资渠道等条件逐步具备,这两种机制将对人民币长期升值背景下的我国出口起到一定保护和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9.
J曲线效应理论是探讨汇率变动影响出口贸易的重要理论之一,主要通过构建计量经济学模型对人民币汇率影响中国粮食出口贸易进行实证研究,本文以此理论为基础,研究人民币汇率到底与我国粮食出口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粮食出口与当年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显著地呈反向相关关系,即随着人民币的不断升值,我国的粮食出口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10.
郭晓远 《经济师》2013,(12):17-19,21
长期来看,汇率的变化会通过商品价格、国内外贸易、资本的跨国流动、税收等因素传导至国内的生产活动中,从而对国内宏观经济甚至产业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文章基于VAR模型构建的实证模型分析,从实证角度得出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中国产业结构的具体影响。研究结论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升值对我国第二产业的发展具有短期内的抑制作用,对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具有短期内的促进作用,但长期内抑制或促进效应均变弱;总体而言,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升值能够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中国目前的经济仍然对于出口拉动有着较强的依赖,汇率的高低对于出口有着重要影响作用,而贸易产业的转型和升级对于我国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又有着推动作用,在这样的宏观经济背景下研究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波动对于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形势下我国出口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人民币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不断攀升,人民币汇率风险对我国出口企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文章的目的是要增强出口企业对汇率风险的抵抗本领,有效规避人民币汇率升值给企业带来的风险,让企业自如应对国际市场的风云变幻。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分析人民币汇率对中美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显示: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对美国出口有负面影响,这种影响对减少中美贸易逆差具有一定作用;人民币升值对美国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即中国进口美国商品与服务贸易额的影响很小。同时由于中美贸易的高度互补性,人民币汇率变化对美国从中国进口商品价格具有传递效应。从这一角度分析,人民币升值对美国失业率的减少具有负面影响。然后直接对人民币汇率和美国失业率直接建立最小二乘估计模型,分析双方的关系,并通过Eviews的分析以及对结果分别进行关于异方差和自相关的检验,发现人民币汇率与美国失业率的相关性在2004年以前并不显著,2005年7月以后,美国失业率也没有随着人民币升值而下降,反而因为金融危机出现大幅上升。本文预测结果意味着人民币升值并不是解决美国就业问题的有效方法,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汇率变化是出口企业经常遇到且必须回避的风险,随着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深入,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强.人民币升值会造成出口企业预期利润减少,价格竞争力下降,在开拓国际市场中遇到阻力.只有有效的规避汇率风险,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人民币升值带来的不利影响,才能使外贸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  相似文献   

14.
笔者以2005年第3季度至2011年第4季度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在计算我国农产品出口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基础上,建立模型实证分析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我国主要农产品出口省际区域结构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我国主要农产品出口省市的农产品出口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如果人民币升值1%,我国山东省、广东省、福建省、浙江省以及江苏省农产品出口分别减少1.37%、2.26%、3.07%、0.68%和1.64%,而辽宁省和北京市农产品出口则分别增加0.2%和2.35%,但对上海市农产品出口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2002年以来,伴随弱势美元和人民币的实际升值,汇率变化通过对不同技术含量产品的影响作用于不同技术产品的出口。我们采用更加细化的HS 4分位省级贸易数据,基于出口复杂度指数测算出中国省级出口技术水平,并使用省级变系数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探究汇率变化对中国省级出口技术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弱势美元对东部省份出口技术水平的推动相对较小,而对中西部省份的推动相对较大,并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异性。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技术水平和FDI提升以及人民币汇改都对中国省级出口技术水平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且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具有显著的空间变异性,而技术水平和FDI空间变异性不明显。据此,应借势人民币汇率调整对国内资源配置和产业升级的正效应来抵消对出口的负面影响;通过政策引导资本投资于中西部省份,大力发展中西部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来遏制其与东部省份出口技术水平差距的扩大。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基于VAR的Johansen协整检验和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实证分析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长期静态影响及短期动态影响。结果发现,长期进出口贸易的汇率弹性均不显著,进口的汇率弹性较大,出口几乎无汇率弹性;长期进出口贸易的变化主要由国内外收入决定;短期内,进出口的汇率弹性同为负,即汇率贬值,进出口均增加,汇率升值降低出口的同时,进口也会下降且下降幅度大于出口的减少;而且向长期均衡调整的力度较小。因此说明单纯的汇率调整不能有效改善我国的贸易不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中美贸易规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中美贸易关系在总体发展的同时,不断上演变奏插曲=除了反倾销等惯用的贸易救济措施和迫使人民币升值的策略,美国开始采用不同以往的方式和手段,以对中国造成更大的压力,实现自身的经济和政治目的。由于中国对美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很高,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影响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因素。根据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影响一国出口的因素有:进口国GDP规模、出口商品价格、进出口国之间的汇率。结合到中美两国的实际情况,影响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因素还有:中国劳动力工资水平、美国内部平均失业率、通过建立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的计量模型,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影响中国对美出口的主要因素有:美国GDP规模、中国零售价格指数、中国劳动力平均工资指数、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并试图据此结论找到发展中美贸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汇率是国际贸易中重要的调节杠杆,在一国对外贸易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使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数据作为研究基础,采用1994-2010年的年度数据,然后构建模型,研究其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经实证研究得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会导致中国出口贸易的减少。此结果与一般理论分析一致,但是与现实中的人民币名义汇率与出口贸易的关系截然相反。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利用2000-2007年的中国海关数据库和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深入考察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加成率的影响,并同时揭示了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人民币升值显著降低了出口企业的加成率,并且对于出口依赖程度越高的企业,人民币升值对其加成率的负面影响越大;(2)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加成率的影响具有动态效应,且可能存在1年的时滞,它对企业加成率的抑制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呈递增趋势;(3)人民币汇率对不同特征的出口企业加成率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影响:人民币汇率升值对出口企业加成率的消极影响随着企业生产率水平的提高而降低,随着企业融资约束的增强而增强;从所有制性质来看,私营出口企业的加成率受到人民币升值的冲击较大;在贸易方式方面,加工贸易企业的加成率受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较小.进一步地,文章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考察了人民币升值影响出口企业加成率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人民币升值通过“价格竞争效应”和“规模效应”降低了出口企业的加成率.文章为资本市场开放条件下的企业行为选择和贸易政策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对外贸易中贸易款项的支付大多数都在远期,因此对未来汇率变化幅度的预期,会影响汇率对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从而导致汇率传递出现非线性特点。本文对此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显示,预期未来汇率变化幅度较大时,汇率对出口价格的传递程度会下降甚至可能出现负向传递。实证部分本文使用STR模型分析了1999年1月—2016年7月在汇率预期的作用下人民币汇率对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研究发现当人民币汇率预期变动幅度较小时,汇率传递系数为正,人民币汇率升值会导致出口价格上涨,贬值导致出口价格的下降。但是当人民币预期汇率的变化幅度达到一定的阈值后,人民币汇率升值会导致出口价格下降,而贬值会导致出口价格上涨。因此货币当局有必要关注汇率预期尤其是大幅度汇率变化预期的存在对进出口价格和需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