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李娜 《珠江经济》2003,(8):34-35
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过程就是从计划金融向市场金融过渡的过程。1979年开始的金融改革是一场深刻而影响深远的制度变迁,不仅对中国金融制度的现代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且构成中国未来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基本内容之一。中国金融制度的变革与经济体制的变革类似.同样采取的是渐进式市场化模式。符合渐进式市场化改革要求的金融制度变迁过程血该具有帕累托改  相似文献   

2.
中国市场经济产生的内在逻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国正处于传统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研究这一过程是如何发端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结合历史具体分析计划经济和市场因素的内在联系,并进一步解释了在一定条件下中国市场化改革发生的合理性.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既是经济运行机制转换的过程,也是制度变迁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制度变迁理论来分析这个问题.本文结合马克思和新制度主义对制度变迁的分析,分别指出了传统体制下存在的阻碍和促进市场化改革的因素,以及二者地位转化的关键步骤,从而说明了中国市场经济产生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3.
1979年至2006年,中国银行业市场化改革先后历经起步、探索和深化三个阶段,已逐步建立起以间接调控为主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银行组织体系和由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的监管体系。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看,中国银行业市场化改革与变迁是一种主要由政府推动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一种先易后难的渐进式制度变迁,一种以增量改革促存量调整的制度变迁。中国银行业改革依赖并滞后于整体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过程实质上是银行产权变迁的过程。28年来,尽管中国银行市场化改革经济绩效是显著的,但是,仍然在组织制度、市场制度、宏观调控制度和监管制度等方面存在着某些缺陷。  相似文献   

4.
保险产品市场化已成为全球保险市场发展中不可逆转的趋势,从各国保险产品市场化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和路径选择看。保险产品市场化的过程是一个在各自特殊特定条件约束下逐渐进行的系统性的制度变迁过程。现存市场运行中的一系列制度结构的存在及其发展演变,不但是各国保险产品市场化制度变迁的初始约束条件,也是保险产品市场化制度变迁得以发生的路径依赖。因此深入推进我国保险产品市场化,就必须借鉴保险产品市场化的国际经验,针对在我国保险业所存在的种种制度型障碍,开展一系列制度创新,这是全面推进我国保险产品市场化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市场化进程对外资技术溢出的影响:中国的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计量检验了中国市场化进程对外资技术溢出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化进程不仅促进了中国工业生产率的增长,而且是促进外资技术溢出的决定性因素。市场化进程的各项制度变迁内容都显著地促进了外资技术溢出。要素市场发育在推动中国生产率增长中扮演重要角色。在地区比较后,研究进一步发现,东部地区外资技术溢出的决定因素是市场化进程,要素市场发育是决定外资技术溢出的最重要的制度变迁内容;由于市场化进程缓慢,中西部地区R&D吸收能力相对更重要一些,非国有经济的发展是该地区促进外资技术溢出的主要制度变迁因素。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商业信用制度的诱致性变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商业信用制度的变迁是一种诱致性制度变迁,但它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的,明显不同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那种完全自发的诱致性制度变迁。这一诱致性制度变迁源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商业信用制度的“外部收益”性,而政府确立面向市场化的改革后使商业信用制度的诱致性变迁成为可能,非政府主体自发恢复被政府剔除于制度供给之外的商业信用制度,进而影响政府的制度供给,迫使政府最终设立发展商业信用的制度装置,促成商业信用制度实现诱致性变迁。  相似文献   

7.
<正> 一、中国地区间金融政策供给的制度变迁在体制转型的大背景下,随着金融政策供给的不断变迁,金融资源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控制逐步向市场配置过渡。在分税制改革后的"财政准联邦"的格局下,地方政府更是通过制度竞争,加剧了资金跨区配置的竞争,导致了社会资金在地区间分配的差异性扩大。金融资源配置逐步市场化的过程,也是资源配置由政府信用单一支配,向政府信用逐步减弱控制力、金融信用和商业信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化成为我国制度变迁的明显特征。市场化的实现,是经济运作机制发展目标、竞争手段和组织模式变革的综合结果。社会经济组织模式变迁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社会经济转型的核心因素,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过程。  相似文献   

9.
杜创 《世界经济》2023,(1):3-31
本文运用激励理论,建立理论框架分析当代中国疾病防控体制变迁和未来改革方向。从多任务平衡问题出发,提出绩优的疾病防控体制应该是一个激励系统,其内部各项制度要素协调互补,激励相容,以实现多任务激励平衡。作为激励系统,疾病防控体制模式选择受财政体制、疾病谱等一系列外部条件的影响。外部条件变化引起疾病防控体制的制度变迁,这种制度变迁的最终结果是激励系统的整体演化,其过程包括渐进式三阶段。基于1949年以来中国疾病防控体制演变的经验资料验证了本文主要理论观点。中国未来改革趋势是以管理体制为重点带动全面改革,即从疾病防控的属地管理体制走向垂直管理,并提高财政补偿中的激励强度。  相似文献   

10.
利益集团支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是制度变迁的主导力量。而很多关于我国银行体制改革的分析均未引入利益集团及其利益的博弈均衡,且没有将政府也作为一个具有有限理性的经济人来看待,这样就不能从微观角度来解释我国银行制度变迁过程。本文依据地方政府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干预程度,将商业银行制度分为行政主导型银行制度和准市场型银行制度二种类型,从利益集团博弈角度分析我国银行制度变迁的具体过程。  相似文献   

11.
促进银行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银行业税收政策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到银行业的经营成果,本文结合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状况,从分析银行业税收政策的不足和缺陷入手,对我国银行业现行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做了细致的分析,并借鉴国际税收政策改革的经验,对我国银行业税收政策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金毅 《特区经济》2011,(5):83-85
本文基于1996~2006年间中国银行业的相关数据,从生产率的视角研究商业化改革以来,中国银行体系效率的发展变化。本文检验了中国银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表明:中国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银行业主要依靠要素投入、特别是资本投入来推动增长,表现出与中国宏观经济相类似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社区服务公共产品供给方式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天芳 《特区经济》2008,(6):289-291
在我国社区服务经历了计划经济和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这样两个阶段。由于经济体制的不同,社区服务公共产品供给方式也体现了不同的体制特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社区服务逐渐走出了政府包办式的服务模式,向着社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但在体制转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由此本文提出社区服务公共产品供给方式改革的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胡洪力 《特区经济》2007,224(9):74-75
我国银行业虽经近20多年的改革,银行业市场化制度创新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本文通过对我国银行商业制度创新程度的定量描述,发现其创新速度太慢。因此,本文就放宽银行进入门、加大中小银行的培育,加快银行业产权制度创新,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创新,改变监管思路,完善商业银行自身监督机制等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流动性过剩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以商业银行为绝对主体实行分业经营体制和资金融通的我国来说,流动性过剩对商业银行自身和经济的发展都是不利的。本文分析了流动性过剩产生的原因及其对中国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从微观和宏观层面上提出了一些有助于商业银行应对流动性过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problems facing China in the wake of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 Chinas has so far (September 1998) avoided devaluation of its currency, but growth has slowed down and much more economic reform is needed, especially of the fragile banking system. The article focuses on China's financial fragility and outlines the required policy measures.  相似文献   

17.
常欣 《开放导报》2008,(4):22-27
从当前通货膨胀的形成和治理看,某些方面的改革还相对滞后,突出反映在与政府管理体制有关的改革;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市场化方面的改革。这意味着改革需要继续向深度推进,也意味着在分析通货膨胀问题时,不能忽视中国仍处于体制转型之中这一基本特征,应当进一步放宽视野,开拓思路。  相似文献   

18.
关于股权分置改革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棉之 《特区经济》2006,211(8):102-103
我国资本市场在短短十几年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作为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形成的新兴市场,我国资本市场还存在着许多影响其功能正常发挥的问题,股权分置无疑是中国资本市场的首要问题,股权分置改革正是顺应市场发展的要求,本文主要阐述了股权分置的产生背景、现实影响以及后股权分置时期关于股权分置改革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服务业体制沿革及其“十二五”战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改革经历了起步、全面推进和突破三个阶段,在释放服务业潜能、垄断性服务业市场化改革、物流和文化产业改革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同时也存在垄断性服务业实际开放度低、教育医疗等领域进展缓慢、多头管理严重、市场准入体制性障碍等问题。十二五改革攻坚要以构筑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主体为目标,以教育医疗领域和垄断性服务业改革为重点,以政府管理体制为核心,加大力度、分类推进,建立起促进服务业高效运行的市场环境和宏观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银行业存在着巨大不良贷款,不良贷款的处理,关系到我国银行业改革和我国的金融安全,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减少不良贷款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