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于当代西方经济学,我们应该采取批判地借鉴和吸收的态度,绝不应该让其占据我国经济学教育的主导地位,绝不应该让其成为指导我国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进行经济管理决策的主导性的理论依据。正确地认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所设定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的研究对于解释和解决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问题的重要作用,正确认识当代中国马克主义经济学的新发展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指导意义,是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经济学教育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
从世界文明史这一大视阈来看,经济学的发展也是各国在思想和理论上相互交流、补充、碰撞和融合的结果。而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两种社会制度、两种经济学体系并存的背景之下,正确解读马克思关于1830年以来的西方经济学是庸俗经济学的论断,正确理解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两重性,以及它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关系,意义尤为重要。一部经济思想史告诉我们,应该遵循"使社会的一切要素从属于自己,或者把自己还缺乏的器官从社会中创造出来"1的经济学发展规律。一方面,只注重从属型发展观,盲目崇拜和全盘照收西方经济学是不可取的,应该谨防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庸俗性质、意识形态性或者资本利益取向;另一方面,只注重创造型发展观,全盘否定和排斥西方经济学也是不可取的;应该重视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实用性或者科学性。我们有这个理论自信和创造能力,通过伟大的亿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构筑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此同时,我们可以少走弯路,发挥后发优势,从当代西方经济学中吸收和借鉴适合于中国国情的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重要差别主要体现在它们不同的研究取向上。由于西方经济学有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历史形态和不同的理论流派,因而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这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在研究取向上既有重要差别,也非完全对立、毫无共同之处。因此,分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研究取向上的关系不能一概而论,应当而且必须进行具体分析,科学分析不同时期西方经济学的不同形态、不同流派在研究取向上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哲学化倾向浓厚,在文化艺术、社会学和历史学等领域的影响力也远超政治经济学,存在着"去经济学化"的特点。西方马克思主义"去经济学化"现象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和现实根源。"去经济学化"背离了马克思的思想轨迹,破坏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影响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发展和创新;重振政治经济学,恢复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经济学传统,是未来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学研究与教学存在的基本问题与解决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经济学教学与研究面临的主要矛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对经济理论提出的高要求与现有经济学研究与教学的相对低水平之间的矛盾。核心问题是应该如何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指导地位的前提下,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经济理论;关键是要坚持用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为中国经济学的指导思想;重点是在辨证扬弃的基础上,大胆借鉴和充分利用西方市场经济经济学理论,将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辨证扬弃了的西方市场经济理论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生产理论研究方法上存在三个方面本质区别:西方经济学的生产理论是以"经济人"假设为出发点,把劳动者仅仅作为生产要素研究;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生产理论是以"历史的、现实的人"为出发点,把劳动者既看作生产要素,又作为生产主体来研究.西方经济学的生产理论只研究生产一般,因而使用价值(即效用)范畴是其研究的核心;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不仅研究生产一般,更注重研究生产的具体社会形式,因而把价值范畴作为研究的核心.西方经济学用个体主义方法,把生产理论仅仅置于微观领域来研究,致使其理论体系在微观与宏观上形成脱节;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运用唯物辩证法,在宏观和微观的有机联系中研究资本主义的生产和再生产问题.  相似文献   

7.
论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的位置和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确定位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的位置和功能,需要把握好以下问题:要正确看待西方经济学,分清西方经济学和当年马克思批判的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关系,鼓励对西方经济学进行创新性研究,有分析地加以利用;正确看待马克思主义在教学和研究中的指导作用,理解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采取与时俱进的态度来创新和发展政治经济学的资本主义部分,针对社会主义国家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社会各阶层之间利益关系的矛盾,来创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深刻认识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在研究目的、任务、对象及方法诸方面存在着重大区别。在肯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科学性和西方经济学的庸俗性、辩护性的前提下 ,要对西方经济学中科学成分进行借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既要研究生产关系 ,又要研究生产力中的资源配置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 ,在保证社会整体利益的前提下 ,经济人的假设有一定合理性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继续坚持重点研究公平的基础上 ,也应研究社会经济效率 ,正确处理二者关系 ;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产权理论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对西方经济学教学工作的指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前,在我国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着偏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倾向。在教学安排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地位发生动摇;在教材建设上,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批判西方经济学的内容有逐步削弱甚至被取消的趋势;在教学实践中,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指导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在分析、批判的前提下,吸收与借鉴西方经济学中有用的、合理的成分,是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建设工程,既要重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建设的研究,还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对西方经济学教学工作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丁冰,1930年出生,重庆长寿人,1961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经济系,现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兼任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总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顾问、西北大学等十所高校及研究机构教授、客座教授、研究员或顾问。丁冰教授长期从事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一分为二"的科学态度正确对待西方经济学。为此,他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两大理论体系作了  相似文献   

11.
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时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线,然而学界对这一课题的理论理解尚不一致。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供求关系分析的方法进行比较研究,认为西方经济学关于供求关系的分析仅仅反映交换领域关系,抽象掉了社会生产关系;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则注重研究供求背后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的总和。西方经济学认为供求关系决定价格,资源配置似乎都是在交换领域通过价格机制完成的;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则认为供求关系只能"调节"价格而不是"决定"价格,市场经济中的真实经济关系是价值决定价格,同时又调节供求关系,进而实现资源配置。西方经济学宏观领域研究的供求分析只是总量问题,并不区分个量与总量在性质上的差别,更没有认识到数量背后深层的结构和比例关系;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则认为社会再生产在"数量"的背后还包括了结构和比例问题。其重要启示在于:认识供给侧不能停留在交换领域的供给数量,而是要深入生产领域的生产端;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忽视需求侧;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决定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遵循"质量法则"。  相似文献   

12.
近百年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受制于四种狭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概念界定,局限十分明显:地理空间的定义强化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地域阻隔,时间维度的定义加剧了马克思主义虚无论的倾向,按照研究立场、方法或观点的定义削弱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意蕴,依据某一研究领域的定义忽略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特征。在借鉴和吸收有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必须拓宽狭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内涵,突破其具体研究领域的概念束缚以及不同研究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概念差异,建立具有包容性、开放式、多元化和松散型特点的广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框架。广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有利于整合并超越后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学等狭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各种学说,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三大主要组成部分的均衡发展,有利于保持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研究之间的协调关系。在重振政治经济学研究传统的同时,进一步提升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60年政治经济学教学与研究的特征总结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60年来,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与教学历程以1978年改革开放为界,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及取得成果等方面有很大差异。政治经济学未来发展应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流地位,实现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处理好基础性与先进性的关系,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多元化,提倡经济学的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增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定性分析和数理分析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科学地看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地位和作用,需要对二者进行客观的理性比较。西方经济学聚焦资源配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聚焦劳动解放;西方经济学以物为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以人为本;西方经济学聚焦效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聚焦效率基础上的公平。二者在现代化建设中各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陈俊杰 《经济论坛》2010,(2):215-219
经济学方法论是对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哲学探讨乃至根本反思。在纵向结构上,可分为经济学的哲学方法论基础和各种具体方法;在横向结构上,又可分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和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等。社会主义中国的经济学研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引进与普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在中国经济学界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6.
两种社会保障调节收入分配理论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保障制度是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都对社会保障制度调节收入分配进行了理论分析。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还是西方经济学都认为,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的手段,是工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的客观要求,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但受研究立场和阶级局限性的影响,两者在研究视角、研究方法上存在重大区别。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比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具有指导意义,西方经济学具有实用意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必须坚持的经济发展指导思想,西方经济学中有价值的,先进的方法、观点、理论也是值得借鉴学习、吸收利用的。文章就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两种经济学进行比较分析,谈谈比较两种不同类别的经济理论得到的启示,分析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我国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经济正义原则的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平生 《经济学家》2007,1(2):27-31
本文试图总结西方马克思主义重新构建马克思经济正义原则的理论贡献.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所重构的经济正义原则是一种关注生产活动和劳动过程的正当性的正义理论,表现为"交易正义"、"产品(或收入)分配正义"、"生产资料的分配正义"、"生产正义"和"权利正义"等具体形式.指出这种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风格的正义理论与当代西方自由主义正义理论的主流思想即罗尔斯正义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并评价了罗尔斯关于分配的正义论和"作为公平的正义"论.  相似文献   

19.
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导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认清西方供给学派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这一问题上的根本区别.西方供给学派基于要素价值论的分析混淆了价值与财富的区别,不仅忽视了价值的流通与实现、忽视了价值分配对生产的经济效应,而且割裂了需求与供给的辩证联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则将社会再生产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有机统一起来,不仅关注价值的生产和流通,更关注价值的分配,从而能更有力地解释和正确引导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不同意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作为过时的、不应再“坚持”的“传统马克思主义”、用当代马克思主义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否定“传统马克思主义”、制造“传统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割裂与对立的理论观点。邓小平理论等当代马克思主义,是坚持与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成果。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是一脉相承的源与流的关系,是继承、坚持与发展的关系。不能用“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方法,否定马列主义与毛泽东思想。对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我们都应系统地深入地掌握,都不能照搬照套。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领域,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主导,不能以西方经济学为主导。更不能用西方经济学挤压和取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