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顺驰直以高价拿地和快速扩张著称,为何坚持这种策略?2005年顺驰又提出了变革,其含义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在人们对于顺驰的质疑与这个企业的高速增长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张力。而当人们逐渐习惯了顺驰动辄百分之一百甚至几百的成长速度,并渐渐将“骇客”、“黑马”等词语与顺驰脱钩的时候,这个企业却不再痴迷于天文数字的销售额,而在形势的逼迫下开始了一场可能的“软着陆”。  相似文献   

3.
关于地产商人,总是有很多传说。 孙宏斌退居幕后两年多,如今重临江湖第一线,也引起很多企业界朋友的好奇。有一种说法是,孙宏斌的个人战略比顺驰系的战略重要,而顺驰系的战略叉要比顺驰的战略优先。这也许能理解为什么孙宏斌在先后推出张伟、张桂宗和汪浩之后,最后还是要自己粉墨登场,再做冯妇。  相似文献   

4.
《新财富》2005,(3):70-72,74
尽管在正式场合孙宏斌一直否认顺驰存在“系”的概念,但从目前顺驰中国、融创、顺驰置业间的业务互补及有效联动看,由顺驰中国、融创、顺驰置业构成的顺驰系三驾马车己初具雏形。而且在孙宏斌看来,这三者之间的有效互动正是实现其目标的“秘密武器”。  相似文献   

5.
《新财富》2005,(3):63-66
进入2005年,近三年来一直以2倍以上速度狂奔的顺驰突然把增长速度底线调低到了50%。在变速的同时,顺驰内部正在加紧进行一系列的调整。从表面上看,顺驰似乎突然变得保守起来,但是对于“把每一次变化当作机会”的顺驰来说,这种变化表象后面的真实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6.
一贯以稳健见长的万科,2005年提出了“颠覆”的口号;一贯以速度著称的顺驰,2005年不提“速度”,而以“美誉度”取而代之。难道它们仅仅是为了摘取1000亿这个数字?  相似文献   

7.
万科轮回     
尚言  万山 《三联竞争力》2006,56(10):29-30
顺驰刚刚起步时,万科则正在经受上一轮煎熬,看着眼下的顺驰就如当年的自身  相似文献   

8.
尚言  万山 《三联竞争力》2006,(10):24-28
顺驰以黑马姿态走全国化扩张之路,矛头直指万科,其以速度为核心的操作模式本无错谬,奈何自身能力不足,折于产品设计制造,最后只得“贱卖”控股权。万科恰好大顺驰10岁,顺驰起步之时.万科正在经历顺驰眼下的这一幕。早有血的教训的万科视宏观调控为整合机会.提速前进,老大依旧是老大。  相似文献   

9.
10月,顺驰在中小城市投资的第一个房地产项目——位于湖北荆州的顺驰太阳城,即将完成一期的销售,成功走出中小城市操盘“襁褓期”。回首近一年的操盘路程,荆州人陈旧的住房观念折磨着快速操盘的顺驰,资金回笼和扩张压力让平均年龄在25岁的操盘手们“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10.
《市场周刊》2004,(4):22-24
“南京房地产开发已进入资本竞争时代。”重金拿下南京河西两块地皮的南京顺驰地产有限公司总经理候延良如是说,目前,作为二线城市的南京.其房地产开发竞争已经相当激烈。  相似文献   

11.
n 004年12月的上海,名片上白已经改为融创董事长的孙宏斌,坦承自己还是顺驰的大股东。虽然已经不管具体业务,但Jl项驰的发展习6变依然保留着深深的“孙氏烙印”。 记者:2003年中,你第一次提出了顺驰集团2004年要达到1 00亿元销售规模的口号。2004年川月份,你在苏州表示,这个梢售目标已经达到T。 孙宏斌:去年完成100亿元是我们顺驰计划之中的。2005年,我们在各地的项目经过前两年的投人阶段,也会进人收成期,顺驰的销售目标是200亿元。 记者:业界有质疑,说百亿这个梢售数字含有水分,顺驰的百亿目标是为了造势。你怎么看? 孙宏斌:顺驰的数字绝…  相似文献   

12.
《新财富》2005,(3):60-60
为了做到这一点,付款条件(而不是地价总额)就成了顺驰在决定是否拿地时的重要考虑因素,当然首次支付土地出让金的比例越低越好。虽然顺驰获得的土地和以前协议转让土地时的地价、和起拍价相比往往都要高出很多(顺驰认为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很多地其实还是比较便宜的),但土地起拍价往往隐含了政府的心理底线,这就使得顺驰事实上首次可能只要交付很低比例的地价,就可以满足当地政府的心理底线需求。  相似文献   

13.
陈英 《商界名家》2003,(6):91-91
今年3月,应邀参加了在天津顺驰集团举办的第三届北京地区内刊沙龙京津互动活动。30多家企业的内刊主编、编辑们聚集一堂,让第一次参加这种活动的我,颇有一种“找到组织”的感觉。  相似文献   

14.
业态     
《商界名家》2006,(10):11-11
顺驰中国“闪电易主”;首届中国建筑文化论坛在鄂州召开;三安新农村模式“燎原”北京平谷;外资巨头竟购王府井;2006欧曼欧康杯全国卡车大赛总决赛圆满结束;13家彩电商谋建专利公司;人民币波幅年内扩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企业看来,顺驰是一个异类,在顺驰看来,传统企业同样不可思议。因为,在传统企业看来最重要的东西,在顺驰并不重要,而在顺驰视为生命般重要的东西,在传统企业中却无足轻重。  相似文献   

16.
人物     
《商界》2009,(1):11-11
孙宏斌 45岁的孙宏斌又当了一次“风云人物”。2008年12月9日,首钢融创不惜以20.1亿元拍下北京海淀西北旺项目,成为2008年冷清土地市场中的“新地王”,据估算,该项目楼面地价高达每平方米7000元。首钢融创的前身正是首钢顺驰,2008年年初,顺驰中国已将首钢顺驰50%的股权转让给了孙宏斌旗下的融创集团。目前,首钢集团和融创集团股权各占一半,运营由融创负责。  相似文献   

17.
户才和  王凡 《新财富》2005,(3):62-63
尽管业界对顺驰高速发展的模式至今仍有不同的解读和质疑,但从2002年的约16亿元销售回款,到2003年的40亿元、到2004年95的亿元,再到2005年的预期目标190亿元,顺驰在短短三年时间里已跻身地产百亿元集团的行列。顺驰的秘诀在于,当其他开发商们还在因招拍挂的地价总额而观望时,孙宏斌则用活了土地的时间价值,把地产期货用足用活,充分利用招拍挂土地分期付款周期长达2—3年的条件,以尽量少的资金启动项目并加快开发速度,主要依靠销售回款来覆盖所有的费用。  相似文献   

18.
吴晓波 《商界》2009,(4):18-18
近段时间在各地的企业行走,人人的眼睛都盯着北京的“两会”。说到经济复苏,业界的声音分两派,一是有戏,一是没戏。我是“有戏派”。我从来以为,那些预言中国会死的人,肯定比中国要死得早,这不是诅咒.是历史的观察而已。  相似文献   

19.
乔武 《商界名家》2004,(2):32-34
在中国地产界,天津顺驰集团董事长孙宏斌无疑是最不能忽视,最让人惊诧的符号之一。13年前,因为涉入的一起刑事案件,他度过了近4年的牢狱生活,可出狱后,他白手起家,不到10年时间,就坐上了胡润编制的2003年度《中国大陆百富榜》,以个人资产9.5亿元排名91位;作为一个庞大公司的董事长,他1年里大把时间竟在美国纽约与囊儿享受天伦之乐,对公司的遥控管束完全“无为而治”,对公司下属放权已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作为一个地产新秀,他竟口出豪言:顺驰集团在未来5年,中国将出现年销售额500亿元的房地产企业,3至5年内,顺驰要做全国第一,如果快的话,就是3年。业界喜欢用狂妄.不可思议.胆大包天等词语来形容他,有善意的提醒,也有嫉妒和嘲讽。他却都不在乎,从没试图让外人理解他,“对风险的管控只有靠自己,别人永远不能左右我。研究企业成功.失败的案例都不能让人成功,成功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东西。”孙宏斌,他这份“胆大包天”的背后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义强 《新财富》2009,(11):19-19
最近市场上最火的概念莫过于“物联网”。其实“物联网”的说法早在1999年就已经提出,它的定义很简单: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国际电信联盟曾描绘“物联网”时代的图景: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