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中国纺织》2015,(4):40-42
机器换人已经成为了行业应对劳动力成本上涨最直接的对策。随着劳动力价格的上涨,中国制造业的"人口红利"正在不断消失。世界经济的深度调整,发达国家推进"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全球制造业高端化竞争趋势日益明显。而纺织工业要从"纺织大国"走向"纺织强国"正是竞争高端制造业的一个真实写照,"新常态"的来临助推了行业走向高端的节奏,倒逼企业必须向"质量"、"效率"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微博     
正@知而善行制定国家强制标准,倒逼制造业装备升级,从而引领产业升级,是最容易做到的,意义非凡。如果说"产业升级"是战略,那么"质量升级"就是战术,中央这一次算是给出了方向,路子完全是对的!@冉泽V《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管理办法(试行)》和《天然气管道运输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  相似文献   

3.
中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及目标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未来中国面临的最重大的现实问题之一。本文从工业化、工业现代化、工业文明三个层面对"制造业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分析,从而形成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目标预测的"基本参照系"。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及中国制造业发展特点,本文构建了包括总量指标、结构指标、技术指标、能源环境指标在内的三层次中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以"基本参照系"和指标体系为基础,对中国制造业发展趋势进行研究,提出了制造业2015年和2020年可持续发展具体目标。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市高端制造业综合成本测算及敏感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将制造业综合成本分解为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提出了综合成本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26个城市的数据,对我国城市高端制造业综合成本进行了测算和评价,并对高端制造业对不同成本的敏感度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高端制造业对显性成本的敏感度较低,而对隐性成本的敏感度则较高,尤其是对隐性成本中的科教及创新能力、投融资环境、政策保障能力、政府工作效率、市场发育程度五项隐性成本指标更为敏感。最后,从综合成本角度提出了一些促进高端制造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制造业现在面临着两大问题,第一是成本,第二是环境保护,亨斯迈纺织染化会不断根据需要调整策略,和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相结合,从而达到一种共赢。"——PAUL HULME  相似文献   

6.
滕勇  王振喆 《董事会》2014,(6):66-67
正企业并非选定了战略、加以施行,即可获得竞争力的提升进而增强盈利。完备的管控体系是战略妥善执行的必备条件,而管控体系的系统规划与优化提升是长期持续的过程制造业毛利率近年来下降趋势明显,随着需求增长减缓与成本压力加大,制造业企业纷纷开始引入精益管理概念,力求维持成本优势。然而战略选择的真正成功,不仅需要企业在资源上充分支撑,还必须有相适宜的管控机制与组织架构来配合。中国制造业企业长期以来存在重业绩、轻管理的  相似文献   

7.
<正>改革开放近40年的时间,我国的制造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改革开放初期的"三来一补"到模仿制造,再到消化吸收发达国家先进的制造技术,直至现在在高铁、装备制造业等领域引领世界潮流,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我国制造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也是我国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产业工人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他们最富有组织性、纪律性和革命性,最能代表工人阶级的特性,是工人阶级的主力和骨干。数以亿计的产业工人是我国工人阶级中发挥支  相似文献   

8.
杨志勇 《董事会》2011,(1):50-52
低成本曾是中国制造业的一大优势。生产要素成本持续快速上涨、税费负担重等都给制造业带来了冲击,劳动密集型行业发展上的优势正在逐步丧失。面对新形势,中国企业唯有顺应形势.因势利导,进行竞争力再造,才有出路。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令出版、广播、沟通走向民主化,3D打印让"制造业民主化"成为可能。3D打印也许是继2010年的云计算、2011年的物联网之后最火热的一个技术词汇。3D打印也属于"信息技术",只是把制造业的一些环节自动化了、数字化了——这是否可以被称为第三次工业革命?诸多迹象都在表明,美国的制造业正在强化,制造业在缓慢回流本土,3D打印这一兼具信息技术和制造基因的变革又将如何改变全球制造业格局?  相似文献   

10.
中国制造业贸易成本的测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贸易成本的估计采用缺乏微观基础且基于对称性假设的理论模型,本文利用克服以上缺点的模型,估计了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制造业各产业的贸易成本,结果显示:1997—2007年,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成本在制造业各产业上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逐年下降趋势,在制造业所有的产业中,高技术型制成品贸易成本最低,下降幅度最大。在主要贸易伙伴中,中国与日本、韩国的贸易成本低于欧美国家。中国与欧美等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的技术鸿沟,高技术产业仍处于国际产品内分工的低端环节。因此,国家亟待调整和出台国际贸易及相关支持政策,引导、促进中国制造业在国际产业价值链中加快升级,减少贸易成本。  相似文献   

11.
逆向全球化     
长供应链过高的成本,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一种新的趋势:逆向全球化。3D打印机越来越便宜,桌面设计与生产工具让个人进入制造业,制造成为定制化的和众包式的。长供应链过高的成本,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一种新的趋势:逆向全球化。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工作的离岸外包:通过国际合作,利用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力成本差异,工作经由跨国完成。"外包"的对象是新兴市场,其中又主要是中国,因为那里不仅劳力更为便宜,工人的权益诉求也较为薄弱,环保标准也比较松懈。现在,情况似乎出现了某种逆转。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一项调查,有1/3强的美国制造业经理人(他们所服务的公司营业额都在10亿美元以上)  相似文献   

12.
外贸订单出现"冷转移",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东南亚成为中国服装制造业的最大竞争对手。通货膨胀面前,中国工人不再"廉价",在成本、关税、资源等压力下,出走东南亚到底是失去还是另一种获得?  相似文献   

13.
美国制造商协会(NAM)的统计表明,工资成本仅占美国制造业总成本的11%,运输成本和快速分销成本比工资成本占有更大的比重。中国以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丰寓优秀的劳动力资源、较完备的工业体系和大量的市场需求,承接了并继续承接发达国家与地区转移的制造业,这是制造业全球重新分工水到渠成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中国制造业现阶段的竞争优势主要是价格,因此成本控制在企业管理中就成为了重点中的重点.本文基于企业价值链提出了制造业的成本控制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5.
由于一直带着"传统行业"的帽子,纺织行业与信息化之间总是被认为存在不小的距离,这种认知和其所决定的行动都造成了纺织行业信息化工作起步晚、进展迟缓.劳动密集被认为是行业的最突出特点之一,也是行业成本优势的典型力量.事实上,传统制造业在国际竞争中维持竞争力,就必须把各种可能的成本大量降低.信息化恰恰为传统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在28+10中,充分重视行业信息化工作.此次,本刊特别邀请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副总工程师翟燕驹为我们解读28+10中信息化项目.翟燕驹重点解读了"适合纺织行业的ERP系统的研究开发"这一重点内容,并深入分析纺织行业ERP实施现状、趋势,对如何更好落实ERP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成本和规模只能成制造业之大,附加值和行业地位才能成制造业之强。改革开放30年中,中国人最愉快的事之一,就是发现左邻右舍后院里做出来的小东西不经意间成为隐形冠军,中国的打火机占了世界产销量的90%,眼镜占全球销量的90%,全世界70%的玩具产自中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次将对我国干中学的研究从宏观层面拓展到微观层面,利用1999—2007年的大样本企业数据测算了我国465个四位码制造业的干中学学习率,并在Sutton(1991)内生性沉没成本理论的框架下检验了干中学对我国制造业市场结构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现阶段干中学的学习率呈现整体较高、行业之间差异较大的特点;干中学作为一种内生性沉没成本确实具有进入阻止的作用,能够提高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减缓我国制造业在市场规模扩张过程中市场结构趋于分散的态势,而且,干中学对我国制造业市场结构的影响大于另两种典型的内生性沉没成本——研发和广告。为优化我国制造业的市场结构,政府应当下大力气保护企业投资内生性沉没成本的激励,对产业市场结构的干预应当充分考虑各个产业在干中学强度上的差异,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干中学对研发的挤出。  相似文献   

18.
入年以来闹得沸沸扬扬的富士康,在承诺涨薪之后,如今想搬家了。除了早已布局的天津,河南也是其"落子点"之一。在"高薪"或被"高薪"的时代,为了继续保持较低的成本进而谋取更大利润,国内沿海地区的加工制造业正向中西部转移,且步伐渐行渐快。  相似文献   

19.
今年4月以来,全国10多个省相继出现淡季"电荒"的现象。据预测,今年的电力缺口总量将超过历史上最严重的2004年,"缺电"已成为今年最严重的社会性问题之一。在"用工荒"之后,电荒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虽然企业已经习惯了限电措施,但是由于今年的电荒来得早,尽管采取了应对措施,对企业的成本还是有影响,尤其是对中小纺织服装企业带来的后果将严重得多。  相似文献   

20.
科技·信息     
"亚洲制造业论坛"大腕云集以"推动亚洲制造商对话,促进亚洲制造业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亚洲制造业论坛,是由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和亚洲制造业协会等亚洲主要工商团体共同举办的高端商务论坛,也是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惟一的"制造业"专题性品牌活动。亚洲制造业论坛已经被业界誉为"亚洲制造业发展的晴雨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