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今世界五大问题:人口、资源、能源、粮食和环境,其实质都是生态失衡问题,使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加上贫困、落后和不平等问题,一起成为笼罩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阴影。众多深刻的历史教训和严峻的现实让我们越来越意识到:绝不能以牺牲环境和后代的生存条件来求得经济一时的快速发展,人类生产、生活与资源环境是一个联系的整体,  相似文献   

2.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物质保证,加快能源工业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的重要内容:我市是能源生产和消费的重点地区,面对新世纪,如何保持能源、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3.
最近.我们对邯郸市农村庭院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专门调查.旨在充分利用农村庭院的闲散土地.广泛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小康建设。据本次调查显示,全市庭院经济总收入21.74亿元,占全市农村经济纯收入191.7亿元的11.48%,人均增收317元。我们深深感到.庭院经济是一种投资小,风险低、效益高、资源利用充分的综合性经济,依然是当前条件下,我市农村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方寸之地,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4.
李应建  粟欣泉 《特区经济》2004,(11):204-205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在环境、资源、人口等全球性问题日趋尖锐的现实中,反恩人类现代化文明的发展道路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它所表达的是现代社会人类科学技术与经济的高度发展的条件下,对自身行为的全新的价值定位与全球化的伦理理想。  相似文献   

5.
草地生态环境的优劣不仅关系到畜牧业能否健康发展,也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黑河的草地在国土资源中占有较大比重,科学地开发利用草地资源,切实保护好草地生态环境,实现草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对黑河市的整个环境建设和经济建设起到推动作用。一、黑河市草地生态环境现状我市草地资源十分丰富,据1983年黑龙江省草原普察资料统计,我市草地总面积为1853.7万亩,可利用草地面积lthe.5万亩。我市地方口径现有天然草地1540万亩,可利用草地面积1360万亩。平均亩产鲜草433公斤,总产54亿公斤,理论载畜量295万个羊…  相似文献   

6.
陈翠芳 《湖北经济》2002,(10):19-22
诚信是市场经济秩序的道德基础,是我国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重要前提,但现实中我国的诚信状况令人堪忧。尽快地改善我国的诚信现状,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就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而言,人类社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种模式,传统经济模式、“生产过程末端治理”模式、循环经济模式。传统经济模式对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处理模式时,人类从自然中获取资源,又不加任何处理地向环境排放飞舞,是一种“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线性开放式经济过程。在早期阶段,由于人类对自然的开发能力有限,以及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较强,所以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不凸显。但是后来随着工业的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增长,环境静的自净能力削弱乃至丧失,这种发展模式导致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资源短缺的危机越发突出。这是不考虑环境代价的必然后果。  相似文献   

8.
冯东升 《中国经贸》2012,(6):159-159
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具体模式,即按照自然生态物质循环方式运行,且运用生态学的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其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一产品一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资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循环经济则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运行模式是“资源一产品一污染物”。其特征是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低排放,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我们的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矛盾。  相似文献   

9.
王述璐 《辽宁经济》2012,(10):86-87
低碳经济的提出源自人类社会对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现状的反思。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忽视社会、经济和生态的总体成本效益的统一,容易导致资源低效利用、污染环境的企业行为,难以统计和处理碳排放成本,也很难进行低碳化的投融资决策,因此需要发展新的财务管理模式——绿色财务管理,以适应低碳经济的需求。绿色财务管理纳入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利于更好地协调企业与社会、生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练兴常 《宁波通讯》2005,(11):28-29
人口、环境、资源是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问题。环境问题是这三个问题中最现实、最突出的问题.经济的无序发展、影响和破坏了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各类生物的生存环境。因此,必须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海洋环境污染的治理,建设碧海生意和绿色港湾,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的海鲜食品.促连海洋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李健 《中国经贸》2012,(10):148-148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自然能源和资源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而资源的持续发展也成为了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如今,全球的资源开发与使用的现状令人担忧,大量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浪费、环境的污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能源面临枯竭等等问题都在威胁着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而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持续发展问题就成为了当前全人类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马军 《发展》2008,(6):52-52
一、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循环经济观是基本前提 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就要改变观念,树立资源不断循环利用的理念。新的发展观要求着眼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各个方面。不仅要重视经济指标,而且要关注社会发展指标、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不仅要增加经济增长的投入,而且要增加社会发展的投入,增加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投入,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全面协调发展。新的系统观要求我们要正确看待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人类只是整个生态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其他物种和资源在这个系统中都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不能随意破坏和无节制地利用资源,否则必然威胁到我们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新的价值观要求在考虑自然时,不再像传统工业经济那样将其作为“取料场”和“垃圾场”,  相似文献   

13.
李宏 《特区经济》2004,(11):135-137
完善我国耕地保护制度,对于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的阶段,切实保护好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护农民权益,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现实针对性。使用土地要科学,是要求我们有一个科学的用地观,正确认识人类与土地的关系。要科学地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充分考虑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规划的关系,充分认识到土地这一资源不可再生的特殊性。由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科学规划用地必须现在就从农村做起。  相似文献   

14.
张君浩 《北方经济》2004,(10):35-36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 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项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在这种经济中,人们高强度地把地球上的物资和能源提取出来,然后又把污染和废弃物大量地排放到环境中,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型的和一次性的,是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  相似文献   

15.
人类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全面发展,是人类与自然资源、环境之间的相互协调,是人类对自然资源有限度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由于资源的有限性,要真正实现一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再生资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再生资源利用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和以后的实施要点进行了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16.
谷佳  王涛 《黑河学刊》2002,(3):24-25
早在1972年,当西方社会还陶醉于高增长、高消费的“黄金时代”时,著名的“罗马俱乐部”就在《增长的极限》一书中向世人提出警示:自然界的资源是有限的,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也不是无止境的,人类的发展终将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制约。事实被不幸言中,人类对资源和环境进行竭泽而渔的掠夺式开发和利用,已经遭到自然界的无情报复。世界上的环境危机事件不断发生。而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相对不足,经济正处在高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里,生态环境的失衡状况则显得更为严重。一、我国生态环境现状1.森林资源毁坏严重。据九十年…  相似文献   

17.
张芳芳 《魅力中国》2010,(14):36-36
目前,我国面临的现状是资源短缺、人口剧增、环境恶化,为进一步改善环境,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共赢”发展。循环经济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准则.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运行方式和规律,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社会生产从粗放增长转变为集约增长。  相似文献   

18.
邱能吟 《福建经济》1991,(7):36-36,37
几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泉州市运用党中央赋予的优惠政策,灵活措施,发挥资源优势,在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上取得很大成效,带来了生产建设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都有一个逐步加深的过程,加上受当时经济、技术等诸多因素影响和限制,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也伴随着对自然环境破坏,恶化或开发利用不尽合理的一面,主要表现在:1.经济、人口的发展与土地资源的不平衡性,泉州人多地少、农产品自给率低,人均土地、人均耦地面积仅及全国平均水平的1/5,且有下降趋势。农业生产适应不了人口增长,粮食人均占有量呈下降趋势,既牵制了农业结构调整又造成轻工业原料紧张的局面。2.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不充分。一方面我市表现为土地资源相对贫乏,另一方面表现为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拥有量与利用程度呈逆差现象。目前林业用地占总面积63%,但产值仅占农业产值2.8%,浅海仅利用4%,滩涂只开发55%,中低产田占耕地面积达70%等。3.旅游资源,海港资源尚未充分发挥。几年来旅游业有一定发展,但现状与条件还有相当差距;港口条件好然没有得到很好利用。或利用不充分,目前港口吞吐量不及吞吐能力一半;运输结构不合理,海运量仅占货运量很少的一部分,此外,丰富的劳动力,密切的泉台关系,众多的海外华侨等优势也尚有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五大问题:人口、资源、能源、粮食和环境,其实质都是生态失衡问题,使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加上贫困、落后和不平等问题,一起成为笼罩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阴影.众多深刻的历史教训和严峻的现实让我们越来越意识到:绝不能以牺牲环境和后代的生存条件来求得经济一时的快速发展,人类生产、生活与资源环境是一个联系的整体,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经济增长并重,环环相扣才有科学发展之协调.  相似文献   

20.
罗必良教授新著《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趋势、机理及对策》一书由山西经济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这部近30万字的著作是罗教授主持的中华农业科教基金项目“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最后成果。这部书站在理论高度,结合我国处在经济体制转轨,工业化迅速推进,经济快速增长的现实背景,通过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历程和现实矛盾的分析,系统、深入地探讨了我国的农业资源和环境保护及其可持续发展问题;通过总结发现农业经济、资源与环境的不同组合方式及其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提出了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保持农业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方式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