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马克思的追随者及后继者中,存在把社会预测绝对化的倾向。看不到偶然性的作用,不承认社会存在不可预测的方面,有人甚至认为资本主义的末日是“可以精确计算出来”的。这种看法不仅不能坚持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反而把历史决定论歪曲成宗教宿命论一样的神秘理论。波普尔的理论也不乏有这样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理论,只有世界历史性社会主义才是科学社会主义。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地域性的、不成熟的社会主义,是列宁所指出的"两制共存"世界历史时代的社会主义,这就是从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宁的世界历史理论出发,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现实社会主义是实现理想社会主义的必经阶段,理想社会主义即世界历史性社会主义,是现实社会主义发展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3.
田静 《品牌》2011,(12)
马克思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进程中,突出强调了生产力、科学技术、世界市场等方面的发展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趋势和方向.邓小平在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遵循马克思的思想,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提出对外开放的政策、把中国融入世界的思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等,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历史思想新的内容,形成了邓小平的历史发展观.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产生的理论渊源于17世纪的意大利哲学家维科、19世纪中叶的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世界历史思想萌芽和德国哲学家黑格尔。马克思立足于唯物史观,用生产力和各民族国家普遍交往的发展说明世界历史的成因,从而为世界历史理论奠定了科学的基础。马克思立足于近代资本主义的历史现实,认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才是世界历史的现实开端。世界历史是一个合乎规律的发展过程,但不是自由意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马克思逝世后,唯物史观受到了以保尔·巴尔特为代表的敌视马克思主义的思潮的曲解和干扰。在这形势下,恩格斯通过五封书信展开了对德国青年派机械经济决定论的批判,指出历史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并针对经济决定论提出了历史合力说,捍卫、完善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相似文献   

6.
《品牌》2015,(4):100-101
在历史唯物主义中,马克思把人当做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主体,即认为社会历史始终是围绕是人来发展的。在马克思的哲学中,其中一个基本范畴是"现实的人","现实的人"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有生命的具体的个人"、"现实社会关系中的人"和"历史的发展的人"。他们为了满足自身和他人的需求,在社会中创造了各种各样的生活必需品,从而创造了人类的历史,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说,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而人民群众是作为人的主要构成成分,在创造历史发展过程中他们是重要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技术与制度的关系问题是经济学家们争论不休的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关系的各种观点,探讨了"技术决定论"、"制度决定论"、"互不决定论和互相决定论"以及"协同演化理论",并对各种理论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8.
《商》2016,(3)
历史唯物主义赋予"劳动实践"作为自己的研究本体,人类历史实现了事实性与规范性的统一,而马克思分配正义理论以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从而马克思分配正义理论在方法论上实现了事实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只有真正厘清马克思分配正义观的阐释方式,在此基础上消解历史长久的"马克思与正义"之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人类社会发展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现实社会主义社会合理存在和发展的理论渊源。新时期学习和探讨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理论不但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当代意蕴。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理论在理论实质、制度层面、发展阶段以及发展途径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而在物质基础、交往和联系机制及研究视野等方面又具有相同点,准确把握两者异同才能真正理解其本质。同时,要切实把这两种理论应用到当今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去,以更好的指导实践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取得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商》2015,(52)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运用其所创立的唯物史观研究人类社会历史进程及其得出的科学结论。马克思恩格斯对世界历史的考察首先是基于对世界历史发展其内在推动作用的生产力方面入手,来研究世界历史在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中产生。而我们对世界历史形成的内在动力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正确看待和理解我国的各个发展阶段,能正确引导我们正确看待共产主义事业。  相似文献   

12.
《商》2015,(28)
马克思用"世界历史"的概念,最早从理论上探讨全球化的问题。他认为全球化开始于资本主义但最终结局是共产主义,因为全球化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创造了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同时也奠定了群众基础。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的概括总结以及对未来全球化发展的预测,为当今世界全球化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从马克思提出的全球化的思想出发,分析了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形式,以及马克思的全球化思想对中国应对全球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阐述了新古典经济学关于企业的基本涵义及其决定因素的观点,并分析了科斯对此问题的不同看法。通过对科斯和马克思理论的比较分析,指出了现代企业理论的根本缺陷,就是它把资本主义经济中现实的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的交换关系,或者说劳动力商品的买卖关系,看作是历史的起点,而不是像马克思那样,把它当作历史发展的结果。因此,从整体上看,马克思的企业理论比科斯的企业理论更深刻、丰富,也有更强的科学解释力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李荔 《商》2013,(7Z):122-122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理论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剩余价值理论又是马克思的生产理论和企业理论的主要内容。马克思把对劳动力的提高和相对刺余价值生产的理论分析,同资本主义造成的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化的历史过程结合进行了分析,这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围绕价值转形的争论已延续百年,争论是基于一个未明言的前提,即马克思有"一个"价值转形模型.事实上,马克思提出了没有资本流动的价值转形、有资本流动的价值转形两套价值转形理论.价值转形问题的实质是解释价值规律从简单商品经济到资本主义经济的历史演进,这种演进的动力是生产力进步和资本的跨部门流动.因此,只有把生产力进步、资本跨部门流动作为基本前提,才能解决价值转形问题.在生产力进步的历史进程中,超额剩余价值是最核心的概念.  相似文献   

16.
剩余价值理论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影响,但是如今100多年过去了,这一伟大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理论能否经得起当今时代的检验,我们是否仍要坚持和发展这一理论来解释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经济现象,已经成为理论界颇具争议的问题。本文将从历史发展的视角重新认识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17.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商业经济理论,研究方法表现为,社会制度的本质决定以马克思经济理论分析和探索流通领域的社会生产关系。计划经济的转轨决定以历史的方法,根据中国国情研究商业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的著作中,虽然没有明确使用过"全球化"这个概念,但这并不表明马克思没有全球化思想。事实上,马克思总是能够从全球的视野去思考和分析问题。马克思以宽广的眼界,放眼全球,从对各民族经济交往扩大所形成的世界体系的分析中,考察和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问题,并在对这些问题的论述中,向人们展示了他关于全球化的普遍本质和一般规律的思想,为人们提供了正确观察和处理全球化问题的理论武器。同时也为我们今天制定应对全球化的战略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9.
浅析经济增长中的技术进步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对目前学术界中在经济增长理论中两种最重要理论模型:技术创新内生化增长理论和制度创新内生化增长理论进行介绍,引出在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与制度创新之间关系的主题.笔者通过先后介绍"技术决定论"和"制度决定论"的主要观点,结合国内外学者对该领域相关理论研究成果,重新审视了在经济增长环境下技术进步与制度创新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他的那个时代就预见了今日的全球化理论,在他的的思想中表述为“世界市场”理论和“世界历史”理论。它是全球化理论的前期阶段,但并未过时,理论本身的指导性、创造性,对今日的世界各国依然有警示作用,对我们更好的处理面临的全球化问题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