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基于中国7省42个保护区周边社区调查数据,构建了保护区周边社区多维贫困指标体系,采用AF多维贫困方法测度了区域多维贫困状况并比较了保护区内外多维贫困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采用偏差校正匹配估计量的方法计量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对多维贫困和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保护区周边家庭贫困现象比较突出,区内家庭贫困程度比区外严重,卫生设施、通讯、能源使用、道路交通和生态环境维度贫困比较高发,贫困发生率均高于收入维度。从多维贫困视角来看,现阶段生物多样性保护还不能产生减贫的效果,也不会显著加剧家庭贫困程度,但会显著减少家庭人均纯收入,减少7%左右,主要是显著减少了家庭人均农林业纯收入,造成该现象的直接原因是野生动物肇事且生态补偿制度不合理导致农户农林业经营积极性和效率不高,根本原因在于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融合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
云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存在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云南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云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云南省自然保护区中又拥有较大比重,分布在云南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对多种生态系统和大量动植物的保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经过多年的努力,一些重要珍稀濒危动物种群数量有所增加。但这些保护区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客观因素,大多数保护区地处边远落后山区;二是来自于周边村寨巨大的人口压力;三是来自于当地政府和保护区,主要是缺乏长远规划、大力投资等问题。保护区资源受到如此多种因素的威胁,保护效果得不到充分发挥。只有采取强有力的保护措施,如加强社区共管、拓宽投资渠道、进行科学规划管理等,才能使保护区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3.
中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应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开发与利用,才能符合保护的要求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本研究在保护区资源保护和周边社区经济发展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学者多年来的研究成果,首先分析了中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发展的研究现状,进而分析了中国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保护与社区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最后综述了国外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协调发展的经验,认为中国未来自然资源保护与社区协调发展的方向是:(1)开展保护区和社区的共同管理;(2)完善保护区管理政策;(3)公平分享所得利益;(4)建立健全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林业冰雪凌冻灾害造成全省122个县(市区)不同程度受灾,涉及林业人口792万人,造成林业直接经济损失47.43亿元。其特点是:灾害持续时间长、受灾范围广,强度大、危害程度深,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影响深远,次生、衍生灾害隐患大。建议国家应在启动灾后生态系统恢复工程,对受灾退耕农户补助期限延长5年,启动天保工程区重点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加大对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扶持力度等9个方面给予解决。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化对农业人口的福利与生计产生多重压力,尤其是保护区周边以自然资源为生计基础的贫困人口,因此更好地理解保护区周边农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与适应机制对于政府制定有效的政策非常重要。文章利用广东省4个保护区周边社区抽样调查的234份有效农户问卷,运用Heckman Probit选择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农户气候变化感知及其适应行为决策的因素。结果表明:户主受教育程度、农田面积以及是否拥有电脑影响农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但是,影响农户对气候变化感知的因素与影响农户气候变化适应性行为的因素存在一定差异性,参与保护区培训、受教育程度越高、农田面积越大、居住地到市场距离越近的农户,越容易采取适应性措施。收入多样性指数越高、农户人均年收入越高的家庭应对气候变化的概率越小。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西天目乡政府、周边社区不同类型村民代表等主要相关利益者的12个小组访谈,及104个农户和59个社会公众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天目山自然保护建设中,自然保护区管理者、当地政府、以农林收入为主的社区农民和以非农林收入为主的社区农民等主要相关利益者的需求取向;指出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居民之间主要冲突是:⑴野生竹笋抚育经营受限,社区居民经济收入减少;⑵补偿措施不到位,社区居民预期收益未能兑现;⑶保护区总体规划滞后,当地项目投资开发受限。最后,提出了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冲突管理的基本框架和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7.
保护区周边农户自然资源依赖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源的过度利用和依赖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性是有影响的,因此识别保护区周边农户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度,有助于保护区定位到最需要帮助的农户,帮助农户从传统的高度依赖自然资源的生产活动中解放出来,更好地实现保护与发展的统一。本文利用湖北省、江西省、云南省14个保护区周边社区抽样调查的594份有效农户问卷,通过Heckman两阶段估计模型,判断保护区周边农户是否利用自然资源以及自然资源依赖度的影响因素,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研究区域农户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度较高,其中收入来源中依赖自然资源的比例为28%,食物来源中消耗自然资源的比例占42%,能源消费中自然资源的比例占27%。(2)保护区管理对农户在收入和能源支出中的资源依赖度有显著影响,表明参与保护区的管理、培训和保护区发展项目可以减少农户生计活动对于自然资源的依赖度。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秦岭自然保护区群周边社区佛坪县、太白县、洋县和周至县的288户农户为研究对象,通过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并评价森林资源功能指标体系,进而判断农户对森林资源的经营偏好。研究结果表明,秦岭自然保护区群周边社区农户对森林的生态保护功能意识较强,对森林资源多种功能的开发和利用意愿较弱。最后提出,通过社区共管等农户参与模式继续对生态环境和物种多样性的保护;推广节能燃料的使用,减少农户对薪柴的依赖性;周边社区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林下经营,不断开发森林资源的多种功能和效益。  相似文献   

9.
2010年5月10日-6月9日,国家林业局与大自然保护协会、美国东西方中心共同组织了“加强能力培训、提高中国保护区管理有效性及保护区高级管理人员领导能力培训班”。本次培训针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区管理计划、保护区生态旅游、保护区管理体系、保护区保护规划方法、保护行动规划等方面的理论与案例分析,尤其是对法律、法规及执法、管理制度、科研和监测、提高公众意识、资源管理和社区共管、创新保护策略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根据在四川省16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进行抽样调查的927份有效农户问卷的数据,通过分位数回归模型探究影响保护区周边农户收入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户主健康、教育、劳动力人数、社会关系、人均耕地面积、生态旅游、保护区培训与发展项目对家庭人均纯收入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家庭地理位置、市场距离、家庭负担比则对家庭人均纯收入产生负向显著影响。其中社会关系、人均耕地面积和林地面积、外出打工人数、家庭地理位置、保护区培训、发展项目等因素对中低收入农户影响明显,而教育、生态旅游等因素对中高收入阶层农户影响较大。基于研究提出加大保护区周边社区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重视社区共管工作及开展环境宣教活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自然保护区农户生计抉择对推动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改善农户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以辽宁省6个自然保护区周边980个农户生计抉择微观调查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Mixed Logit模型,实证探究自然保护区政策对周边农户生计抉择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保护区周边农户风险感知在自然保护区对农户生计抉择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自然保护区政策使得周边农户由务农主导型向务工主导型和创业主导型转变,影响系数分别为1.22、1.42,稳健性检验结果验证了这一结论;(2)自然保护区通过影响周边农户风险感知间接影响农户生计抉择;(3)相对于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周边农户非农生计抉择影响更明显;(4)相较于男性户主,自然保护区对女性户主的非农生计抉择影响更明显。文章基于可持续生计理论和风险感知理论,构建了“自然保护区-风险感知-农户生计抉择”的分析框架,丰富了自然保护区对周边农户生计抉择的作用机理,为协调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路径。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启示:一是应完善自然保护区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生态服务产业发展。二是鼓励保护区周边社区农户参与生态旅游等...  相似文献   

12.
退耕还林生态补偿进入退耕还林时期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不同区域的生态定位和对退耕补偿的预期是各不相同.本文以此为出发点,以一个国家级少数民族贫困县为案例,调查了解自然保护区周边生态脆弱区周边社区退耕还林的实施情况和模式,通过了解农户意愿和实施效果,考察前后退耕还林时期生态补偿的方法和效果,为在生态脆弱的少教民族地区实施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模式进行分析和判断,最终更有利于退耕还林工程成果的维护.  相似文献   

13.
准确评估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周边社区农户生计水平风险的影响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对于提高我国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效果以及保障周边社区农户生计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陕西和四川2个省17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941户周边社区农户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似不相关回归模型以及倾向得分匹配模型综合评估自然保护区建立对农户生计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1)自然保护区的设置使周边社区农户自然风险和政策风险分别增加了4.2%和3.1%,对人口风险和经济风险影响不显著。具体而言,自然保护区的设置使周边社区农户野生动物致害风险增加7.3%,土地被占风险增加了4.4%,资源利用受限风险增加了7.1%,移民搬迁风险增加了2.3%,失业及未找到工作风险增加了6.3%,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基准模型结论可靠。(2)自然保护区的设置显著增加了周边社区贫困农户的自然风险和政策风险,分别为6.3%和3.7%,而对富裕的农户生计风险的影响不显著。(3)相较于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周边社区农户政策风险的影响更大,分别为17.6%和8.3%。提出建议:一是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区补偿政策,对自然保护区内的社区实行以国家为补偿主体的"生态补偿"制度;二是鼓励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农户开展特色种植、养殖业,参与生态旅游等非农产业,帮助农户实现生计转型,减轻其对自然资源依赖利用的压力。文章采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估自然保护区影响,同时分析了影响的异质性,具有一定创新性。  相似文献   

14.
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发展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促进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文章从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性出发,对学者们关于社区发展视角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以及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4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综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保护与发展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包括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周边社区居民福祉的关系、自然保护区政策的有效性以及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组合运用3个方面。通过跟踪保护与发展的研究进展,认为中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既要不断健全管理体制,又要创新符合中国国情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5.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联合保护与社区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群众参加武夷山保护区联合保护的重点是把区内群众引向联合保护,把周边群众吸引到联合保护。联合保护工作的主要对策是建立生物走廊带,创建保护区周边生物防火带等。  相似文献   

16.
试论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黎贡山是世界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1992年被 WWF 列为具有国际重要意义的 A级保护区,总面积12.45万 hm~2,自然保护区建立15年来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主要探索:将自然保护工作纳入政府任期目标责任制;完善管理机构;落实面积,核权发证;注重依法办事。提高执法水平,严惩犯罪;强化社区公众自然保护意识,在开展社区扶贫活动中引导社区参与保护;成立农民生物多样性保护协会;科教兴区。  相似文献   

17.
1959—1999年,我国共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1118处,总面积8461万 hm~2,占国土面积的8.62%。它保护着2000万 hm~2的原始天然林、次生林和约1200万 hm~2的湿地。中国的自然保护区面临着威胁日益严重、与当地群众的冲突加剧等主要问题。开展保护区社区共管活动有利于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同时促进保护区周边地区社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农户耕地保护补偿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理论上分析影响农户耕地保护补偿意愿的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再借助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并根据农户调查问卷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自然资本拥有量较多的农户家庭倾向于较低的耕地保护补偿需求;而拥有较多金融资本的农户家庭倾向于较高的耕地保护补偿需求;货币化补偿相比于其他补偿方式对农户耕地保护补偿意愿的激励更强;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户的耕地保护补偿意愿具有显著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农户耕地保护补偿的意愿越强烈。  相似文献   

19.
太平山自然保护区是贵州省黎平县重要的林业生态系统,在维护林业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是推进生态文明的本源。但由于该保护区建立之初欠缺科学规划,管理比较困难,林业生物多样性也面临严重威胁。通过对保护区的综合科学考察,基本全面了解了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情况,认为该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丰富度较高,同时也发现了该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威胁因素。在研究分析威胁因素特性之后,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太平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户耕地保护补偿意愿及其影响机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研究目的:探讨不同地区农户对耕地保护补偿标准的意愿,并对其影响机理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研究方法:农户调查、计量模型分析。研究结果:农户对耕地保护补偿标准的意愿相对较低,其中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户对补偿标准的要求要明显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而在影响农户耕地保护补偿意愿的诸因素中,地区差异、农户受教育水平及农户对征地的意愿发挥着比较显著的作用。研究结论:本研究为推进和落实农户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