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宪法》中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地方各级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负责。自1983年起,各级审计机关相继成立。由于现代中国审计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建立、发展和成长起来的,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特别是在建立和发展有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阐述了县级审计机关投资审计工作发生风险的影响因素,如审计工作人员数量少、专业水平不高,缺少全程审计跟踪投资项目、缺乏系统审计计划、结算审计力度不足、工程量计算不规范等。因此,县级审计机关应重视并加强专业审计队伍的建设,建立合理的审计工作制度,规范审计环节,并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从而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减少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3.
《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购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以下简称“两个规定”)的颁发,对审计机关来说,是个有利契机。下面就如何贯彻落实“两个规定”,认真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谈点个人看法。一、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有利条件1“两个规定”的颁布实施使审计机关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有法可依。自1986年起,审计机关为配合第二轮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发展需要,先后开展了承包经营责任审计,厂长(经理)离任审计和承包兑现审计等,开展了评价企业法人代表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取得了一…  相似文献   

4.
审计结果是审计工作的最终体现,及时全面落实审计结果,是强化审计监督的重要保证,是审计机关工作到位的重要标志,也是审计工作质量和审计执法水平的重要标志,它直接影响着审计职能的发挥,关系到审计工作发展。及时全面落实审计结果,能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也是依法审计、建设法治政府的需要。然而,审计结果执行难已经成为当前审计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审计结果执行难的问题严重削弱了审计监督权威,制约了审计机关审计监督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5.
审计决定是具有行政执法权限的审计机关向被审计单位发出执行某种纠正措施并做出处理处罚决定的法律书。修订后的《审计法》进一步落实审计机关的审计处理权,明确了审计机关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财务收支的具体处理措施。同时,为了防止审计监督权的滥用,保护被审计单位的合法权益,确定了被审计单位不服审计决定的救济途径等。本就审计机关作出审计决定的几个具体问题作一分析梳理,以利准确地理解和执行修订后的《审计法》。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办理审计事项,应当保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廉洁奉公、保守秘密。这条定律不仅是对审计人员工作态度的要求,更是对其在审计业务中保持自身独立性和客观性的职业道德规范。随着经济的发展,审计这种专业性的工作使得审计人员地位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人的私欲不断膨胀,这对保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设置了重重障碍。因此规范审计人员职业操守,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素质,使审计工作客观公正反映社会经济状况是审计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政府审计结果公告有利于促进政府工作透明化,减少政府和公众的信息不对称,其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公众监督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影响着政府自身的工作效果。作为影响审计全覆盖的重要环节,地方审计机关审计结果公告是政府政务信息公开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保障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且便于国家顺利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因此其质量和效果至关重要。本文致力于分析和讨论地方审计机关审计结果公告在实际执行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关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8.
高婷婷 《市场周刊》2020,(16):0097-0097
所谓审计风险就是指审计人员没有按照规定履行自己的职责和权限进行审计。可以对以下情况做出适当的意见和评价: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以及收支的真实性和合理性、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益、被审计人员需要遵循的纪律、廉政记录以及账簿。这些都是审计机关审计的主要内容,但是由于有些客观原因导致了对审计单位做出了不恰当的审计报告影响了审计决定给企业以及国家带来了损失。  相似文献   

9.
绩效审计是世界政府审计的主流,是我国政府审计的发展方向。长期以来,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日本、俄罗斯、印度、南非等国家审计机关致力于开展绩效审计,取得了显著成效。其经验和做法,值得我国审计机关学习借鉴。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外国审计机关绩效审计对我国审计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中美两国政府审计制度的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威  周恺 《财贸研究》2007,(1):134-139
我国政府审计制度创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设立审计机关,在国务院总理和地方各级行政首长的领导下独立行使审计职权。美国为三权分立政治体制,国家审计长独立行使审计权。本文试就我国政府审计制度的特点、政府审计制度、政府审计规范体系、审计机关与行政、立法、司法机关的关系等,与美国政府审计制度进行比较,希望能对我国政府审计制度的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2019年7月颁布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提出了新要求。文章以新环境下催生的审计结果运用新需求为研究起点,深入调查基层审计机关审计结果运用创新实践,发现当前审计结果运用创新发展存在审计结果运用维度单一、考核统计制度缺乏、协同运用能力不足和审计结果质量不高等困境。因而,唯有创新审计结果运用形式、建立刚性考核统计制度、强化联动协同运用机制和全面提升审计结果质量,方能化解当前审计结果运用创新发展困境,全面提升审计结果运用效能。  相似文献   

12.
《商》2016,(15)
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实施扩大了政府审计结果的受众,提高了政府审计的影响力和审计机关的权威,让政府运作处于阳光之下,为推进我国依法行政贡献重大。本文通过指出公布审计结果公告对政府运作的积极影响,也指出了我国审计公告制度现状问题,对此提出提高政府审计结果公告作用的政策建议和具体执行措施,以期完善我国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提高公众对审计结果公告的信任度,让社会公众了解和支持政府审计工作,更好的发挥政府审计"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行政透明度,为有关部门出台政策提供参考,有效服务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13.
阚宝勇 《现代商业》2011,(23):238-240
经济责任审计是从经济活动入手,通过审计来正确评价领导干部在任职期内对经济职责、遵纪守法等的履行情况,其结果能为组织人事、纪检监察机关调整、任免领导干部提供参考依据。从而使得经济责任审计与常规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专项审计相比较具有更大的风险。本文从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出发探究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产生的成因的,从审计流程来探寻规避、防范风险时应采取的规范程序,目的是不断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家审计机关在规范公共财政支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揭露经济违法违纪事件、保障国家经济稳定运行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实行和社会对国家审计期望值的不断提高,提高审计质量、规避审计风险成为当前国家审计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5.
张勇  陈俊 《商业会计》2011,(15):39-41
2010年9月审计署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国家审计准则)对于规范和指导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的行为,保证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通过对我国国家审计准则建设历程的回顾,重点解析我国新国家审计准则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国家审计风险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在履行审计监督法定职责的过程中,因对特定审计事项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而承担责任或损失的可能性。在我国国家审计机关全面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这一背景下.对国家审计风险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对于提高国家审计质量、明确国家审计的责任,更好地发挥国家审计的监督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内部审计机关为实现审计目标,规范审计行为,明确审计责任,确保内部审计质量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建立和实施的控制政策和控制程序的总称。它是内部审计机关和内部审计人员对自身活动进行控制的自律行为。内部审计的质量应从审计的计划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终结阶段等各个环节加以控制,也就是说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贯穿于审计实施程序的各个阶段。  相似文献   

18.
浅谈现阶段环境审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审计机关是专施独立开展经济监督的部门。其作为独立的第三者可以通过环境审计促进国家环保法律和政策的全面有效执行。鉴于目前我国环境审计刚刚起步 ,应注意解决环境立法、制订规范和评价标准、选准审计模式及审计介入的时效性等问题 ,体现审计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9.
对党政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是新时期加强干部监督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促进领导干部廉洁勤政的重要措施.是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有效手段.是促进领导干部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效保证。近年来,审计机关加大了对行政机关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力度.中办、沪委办有关经济责任审计等规定为经济责任审计注入了活力.指明了方向.从形式上、内容和程序上对该项审计工作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20.
薛健  牛晓红 《现代商业》2014,(33):248-249
在2014年7月27日,中央纪委机关、中组部、中央编办、监察部、人社部、审计署、国资委联合印发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首次明确国企非法定代表人但实际行使相应职权的董事长等领导也要进行审计。作者认为此次对于审计对象的转变指引了内部审计工作对于企业内非法人实体经济责任审计的延展应进一步的延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