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僧人的社会经济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寺院僧侣的社会生活已呈现出强烈的世俗化倾向。他们既隶属僧籍又挂名俗籍,与世俗家庭依然保持密切的宗法和经济联系,可以相互继承财产和代偿债务。僧人基本脱离了寺院的集体生活,多与妻儿姊侄共居同活,并象普通百姓一样参加传统私社。僧人名姓也多带俗名俗姓。这些变化,是佛教寺院集体经济和僧侣个体私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中世纪中国寺院僧侣生活世俗化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2.
《中国老区建设》2007,(3):64-64
佛门僧侣,素有“苦行僧”之称,他们生活简单朴素,长寿却比比皆是。广州六榕寺住持法量法师介绍了佛家养生百字诀:[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总结了青海省刚察县在寺院管理工作方面的基本情况、主要措施、工作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寺院社会化管理工作的建议,主要是:坚持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加大对僧侣的培训教育工作力度,增强其遵纪守法意识;坚持规范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建立健全寺院僧侣的社会保障机制等。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总结了青海省刚察县在寺院管理工作方面的基本情况、主要措施、工作成效及存在的向题,提出了加强寺院社会化管理工作的建议,主要是:坚持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加大对僧侣的培训教育工作力度,增强其遵纪守法意识;坚持规范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建立健全寺院僧侣的社会保障机制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西夏五种土地所有制中的个体小农土地所有制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西夏的个体小农土地所有制主要是通过开垦荒地而形成的,西夏小农生产者所受的封建剥削沉重;个体小农是国家与贵族、地方、僧侣地主争夺的剥削对象。  相似文献   

6.
藏经楼寻踪     
藏经楼,难以想像的古老与神秘。一卷卷经籍就是一个个世纪的重叠。在重庆华岩寺,藏经楼是僧侣和俗人最为痴迷的风景。仿佛轻掀角,就能阅尽历史沧桑…[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风土人情     
印度的苦行僧在印度的深山密林里或荒芜原野上,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印度教的苦行僧盘腿静坐、双目微合,十分虔诚地祈祷着;在城市和乡村,人们也能见到衣衫褴褛、手捧托钵的游方僧。印度的苦行僧究竟有多少,谁也说不清,但是苦行僧的队伍一直在不断地扩大,这倒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印度教把人分为四等,最高一等叫婆罗门,也就是僧侣。僧侣在社会上有很高的地位,这使他们滋生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清高”思想。他们轻视一切物质享受,认为世上的物质享受乃是人类罪恶之源。他们隐遁于世,持杖托钵云游四方,没有固定归宿,完全是一群靠人们施舍…  相似文献   

8.
《广西经济》2014,(2):5-5
2月14日,束埔寨副首相兼王宫事务部大臣贡桑奥,狄旺僧王和布格里僧王及数百名僧侣以及上千名信徒当天上午共同在乌栋山上举行麦加宝蕉节佛教仪式。麦加宝蕉节定于佛历3月15日,“麦加”是指印度三月名,佛教信徒,  相似文献   

9.
如果没有史书的记载,可能谁也不会想到,典当行开始于南北朝时期.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更想不到它竟然是从佛家的清净之地——寺院中衍生出来的.而最初的经营者是看起来与商业毫不搭界的僧侣。  相似文献   

10.
这几年因工作机会到老挝出差,虽说每次都来去匆匆,没有更多时间像背包族那样细看山水文物、体验乡风民俗,但也算对这个曾经陌生的邻国有了些许了解,虽然肤浅但却印象深刻。老挝人口大约510万,85%的居民信奉佛教,庙宇更是遍布全国各地,而且寺庙也是老挝最辉煌壮观的建筑。在老挝,身着橘黄色袈裟的僧侣随处可见,并且备受人们尊重。  相似文献   

11.
人们普遍认为,僧侣平日吃斋念佛,生活清心寡欲。而在佛教大国斯里兰卡,全国4万名僧侣有2000多万虔诚信徒供奉,不少僧人竟然吃得体重超标,逼得该国卫生部不得不制定一套新的"布施条例",限制捐赠的食品种类。原来,信徒捐给寺庙的食品往往富含脂肪和糖分,僧人吃惯这类"贡品",体重超标不说,还普遍有患心脏病和糖尿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泰国素有“黄袍佛国”之称,95%的国民信奉佛教,僧侣达30万之众,佛寺有3200多所,平均每个行政村或每1600人就拥有一座寺庙,每160人中就有一名僧侣。 泰国佛教属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按戒律又分为大众派和法宗派,前者戒律宽松,  相似文献   

13.
滴水之恩     
牛国栋 《走向世界》2011,(36):62-63
南山山清水秀,为济南数百处清泉的水源地。佛家独具慧眼,建寺院都会选择风水宝地,且总会有清泉相伴。灵岩寺的卓锡泉、袈裟泉.九塔寺的缎华泉,开元寺的甘露泉,兴国寺的龙泉,般若寺的林汲泉等等.无一例外。清泉既提供了僧侣们的生命之水,也滋养了禅房周围的花木丛林。而汩汩的泉水.淙淙的溪流,也给一方净土平添了几分空灵,以及应有的禅意。  相似文献   

14.
驾车有一番风味,而徒步更是风趣盎然。在云南我们可以弃车徒步,探访繁荣了几千年的茶马古道,感受一下古时商人、旅客、探险家、僧侣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异域见闻     
接上期)我来到三塔面前时,意外地发现原来这三座白色的塔只及人身高度,四周围着一圈跨腿可过的石墙,墙内种有各色花草。自古以来,这里是缅甸商人、僧侣、游民前往富裕的湄南河流域的关口。他们在离开故园,踏入异国土地之前,先捡一块石头向它参拜,天长地久便聚石成...  相似文献   

16.
佛教戒律作为僧侣的行为规范,在"破戒"的构成要件上,尤其是违犯佛教根本戒律的构成要件,与现行刑法的规定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其精神则契合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法理基础。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宗教问题日益国际化,民族的、宗教的问题成为引发国内外政治冲突、社会动乱的主要根源.这种变化引起了我国执政党及其政府的高度重视.对此,宗教管理部门相继出台了关于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宗教教职人员管理等一系列法规和措施.这些措施对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处理社会宗教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囿于历史上政教合一制度和现实全民信教的影响,藏传佛教寺院以及僧员的管理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并成为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根源.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域中,政府应创新藏传佛教寺院管理方式,以促进寺院及其僧侣队伍的良性发展,使之成为藏区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8.
王忠林 《理论观察》2013,(12):52-53
药师佛造像在佛教造像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普遍受到欢迎,上至皇家贵族,下至百姓僧侣,都喜欢参与其中.药师佛造像不仅对药师信仰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造像本身的特质与演变也折射出佛教艺术的丰富内涵及中国文化的圆融历程.  相似文献   

19.
自南北朝始,随着印度佛教传入,佛教寺院经济产生了。封建统治阶级为了利用佛教,赋予僧侣地主许多政治、经济方面的特权,但这也严重影响封建国家赋役收入。中唐以后封建国家逐渐取消寺院的经济特权,到了宋代,寺院特权就极其衰微了,佛教寺院僧尼须承担二税、和籴与和买、科配、免丁钱等。到了元代。  相似文献   

20.
曼德勒曾经是缅甸的故都和佛教中心,今天是缅甸的第二大城市,也是缅甸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曼德勒市位于伊洛瓦底江东岸的平原上,市区面积约65平方公里,人口逾60万,旅缅华侨占有相当比例。由北而南的伊洛瓦底江在此转头向西流去,呈现出江弯之美景。全市有大型佛塔230余座,而小型佛塔逾千座。绝大部分佛寺和宫殿建筑都继承了蒲甘王朝时代的建筑和艺术风格。全市的僧人逾9000,其中高僧占70.3%,全缅各地的僧侣皆以能赴曼德勒诵经拜佛为生平最大夙愿。曼德勒是缅甸著名的旅游胜地,旅游景点比比皆是。曼德勒都城兴建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