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宫晓丽  叶樱 《魅力中国》2011,(20):329-329
中日佛教之渊源,前期中国向日本输出佛教,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力强盛,日本佛教则反输出中国,近代以来随着日俄战争、侵华战争的不断加剧,日本佛教在东北地区大力扩张,本文拟就对近代以来日本佛教在东北的布教机构的分布数量、布教人数、信徒人数及宣教方式做介绍,以求对当时的情况进行全面的展现。  相似文献   

2.
卫燕 《魅力中国》2010,(3X):207-208
佛教自传入日本,在日本的艺术发展中一直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影响着日本手工艺的设计风格。融合了佛教审美思想的日本手工艺设计,得以发展出本民族的独特风格,称为"和风"。佛教审美已深深渗入日本工艺设计的历史中。其中茶道大师、陶艺家千利休开一派之先风,称为其中的典范。  相似文献   

3.
黄丽 《魅力中国》2011,(17):273-273
佛教,是一种世界性的宗教,它在传播过程中各地的民族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不同的民族形式和地域特点,也对当地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以日本为例,佛教自传入日本之日起,在日本就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进而对日本各个方面产生了极其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日本与中国有极深的渊源关系,正因为有了中国的文化与中国人民宽大的胸怀,才有今天的日本,古代中国的文化-汉字,佛教,制度等,传入日本,促使日本文化的发展,可是,日本人却在那段不幸的日子里,犯下了侵略,凌辱中国人民的罪行,我作为一个日本人对此深表内疚,同时常想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做点什么,以作为补偿,我衷心祝愿中国发展,繁荣,愿意为中日友好,中国的发展,天津的发展做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5.
"无常观"是日本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随着佛教的传入而逐渐融入到日本文化之中的。在日本发展的方方面面,都有着"无常观"的影子,不管是在经济发展,还是在文化建设、社会发展等方面,都体现着日本人的"无常观"。久而久之,"无常观"成为了日本人所拥有的一种思想体现。日本的"无常观"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其中体现出了强烈的人性悲悯的特点,日本的"无常观"不仅在许多文学作品当中有着充分的体现,对日本人的生活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日本"无常观"的形成与日本的历史发展息息相关,"无常观"也具备日本的地域特色,这也是促进日本整个民族不断发展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6.
邓氏事 《魅力中国》2014,(22):69-71
佛教传入中国至今已有2650年余了,所以佛教与中国的关系非常密切。雙重文化互相摄入,它已成为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范畴。但佛教是来于印度,印度的文化特色,有些是中国人所不易明了的,受了中国习俗的影响,有些是不合佛教的本意的,所以佛教在中国,信佛法的与不相信佛法的人,对于佛教,每每有些误会,不明佛教本来的意义,发生错误的见解,因此相信佛法的人,不能正确的信仰,批评佛教的人,也不会批评到佛教本身,信佛教或者怀疑评论佛教的人,对于佛教的误解应该先要除去,才能真正的认识佛教。  相似文献   

7.
日本佛教从宁波传入,迄今还保存了大量宁波古代佛教美术作品,这使宁波在日本被尊崇为"圣地"。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是日本第二大国立博物馆,于2009年7月18日至8月30日期间举办了"圣地宁波——日本佛教1300年之源流"特别展。该展览由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读卖新闻大阪总社主办,  相似文献   

8.
日本镰仓时期是日本佛教史上的重要时期之一,各种佛教新宗派应运而生,简单易行的修行方式使佛教开始大众化和世俗化,使佛教真正走入了日本大众,对日本社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三教祖庭     
《河南经济》2003,(11):19-21
儒道佛文化在中国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影响最为深刻,并由此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东方文化。而从儒道佛教文化的产生发展来看,儒学奠基于洛阳,道教产生于河洛,佛教始传于洛阳,它们都与洛阳有着甚深的渊源。  相似文献   

10.
宗教与文学是相互渗透、交错发展的。佛道二教在唐代高度繁荣鼎盛,佛教的空明、寂静、圆融之境,道教的清虚、灵动、神仙之境,都是不可多得的文学营养。唐代山水诗人从佛道教义中汲取养分,融情与景,丰富了山水诗的审美意境,别具特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11.
公元6世纪,佛教自中国经朝鲜传入日本。从此,佛教便成为日本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佛教在日本文化史上主要起了哪些作用呢?我想,主要可以归为三条:一、传播中国文化;二、担负国民教育的使命;三、从事其它各种文化活动。佛教在历史上虽然也起过一些消极作用,但总的看来功绩是伟大的,是不可磨灭的。一、传播中国文化佛教最初传入日本时,日本人将它视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称之为“蕃神”。不久,通晓佛学的圣德太子出于改革和治国的需要,亲自注释佛经,积  相似文献   

12.
中日佛教交流历史悠久。以宁波天童寺为主轴,基于史实论述了日本来华求法僧人荣西、道元、雪舟与天童寺的关系,从而印证了宁波天童寺在中日佛教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论日本的区域经济政策及其特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战后,日本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实施了一系列区域经济政策,主要包括地区振兴与开发政策、区域产业布局政策、缩小地区差距政策及促进落后地区发展政策。日本在实施区域经济政策中,中央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进行统一规划协调指导,给予财政金融支持,加强基础设施推动和法律法规保障,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日本区域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14.
日本企业集团的承包制及其启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陆建新在关于战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研究中,日本的企业集团一直被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学者们普遍认为,富有日本特色的企业集团对日本经济奇迹的创造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较之欧美国家,日本企业集团的特色除了表现...  相似文献   

15.
杨忠 《魅力中国》2014,(1):114-114
我国佛教音乐历经二千多年成为中华名族的宝贵遗产,其发展的问题得到各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探讨我国佛教音乐的历程,对我国佛教音乐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本文从我国佛教音乐的传入和发展出发,探讨了我国佛教音乐的发展,为更深入的认识我国佛教音乐的发展历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朱婉婷 《魅力中国》2014,(5):263-264
“一期一会”一词源于佛教,后发展成为日拳茶道中的重要思想,浙渐渗透到日本人的思想观念和日常生活中。本文围绕“一期一会”一词。从其涵义、起源和影响等角度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7.
佛教在传入中国的过程中,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中国化过程,而这个中国化的过程又是佛教一步步被社会化的过程。在宋代,士大夫们参禅学佛,非常兴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士大夫禅学。从士大夫禅学的发展及特征可以看出,宋代佛教在唐代佛教发展的基础上,朝社会化的方向发展,向社会各阶层传播,引导人们实现心灵超越与社会参与的统一,从而陶冶了个体和群体的审美观念,丰富了儒道的理性思维;同时,也在与儒道的融摄互补中,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理论。  相似文献   

18.
王威 《魅力中国》2011,(21):521-521
佛教是贵州文化一重要组成部分,欲了解贵州社会生活之全貌,我们就需对贵州佛教做一深入、系统之探究,以便我们更好的了解贵州文化与佛教文化之间的紧密关系。在贵州佛教的发展历程中,明清两代是贵州佛教繁荣鼎盛期,对此时段贵州佛教的探究,在整个贵州佛教研究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9.
日本企业的经营信息管理井白,铁轩当个,日本已进入信息化时代。日本的企业,夙以重视经营信息管理、高度利用信息资源而闻名于世。是以,考察日本企业的经营管理信息系统的实况,必将大有助于当前与今后我国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尤其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20.
吴方方 《魅力中国》2013,(25):240-240
青藏雪域,孕育了西藏神秘宗教千年文化艺术的珍宝。一千三百多年来,西藏做为佛教的传承圣地,成就了佛教发展历史的巅峰。它的历史与文化一直笼罩在一层神秘又神圣的光环中。有着“”众神的香巴拉、“佛教最后的圣地”等美誉。自佛教从印度北传人西藏后,佛教就溶人了藏族人的生活,成为了西藏的文化符号象征,每个藏族人都是佛教信徒,任何佛的塑像或照片,藏族人都会一脸肃穆地合十膜拜。藏族人对佛的虔诚。不仅使西藏倍增神圣感,也使得西藏话题成为了大众津津乐道的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