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 公司治理心有余而力不足 1月7日,中国证监会以2002年“第一号文件”的形式与国家经贸委联合颁布了《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改进在我国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是我国第一个全面、系统地规范上市公司行为的重要文件,是监管部门规范上市公司治理的又一重要举措,也是我国加入WTO后加快上市公司监管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措施。 4月26日,中国证监会、国家经贸委联合发出《关于开展上市公司建立现代企  相似文献   

2.
我国股票期权激励作用难以显效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票期权激励始于50年代的美国,并迅速在欧洲推广运用。目前全球排名前500家的大型企业中,至少有90%的企业对经营者实行了股票期权制。股票期权作为一种成功的经营者激励方式引入中国,掀起了一阵期权热潮,上海贝岭公司、上海艾通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四通公司、联想集团等都相继实行了股票期权计划。在上市公司方面,作为监管部门的中国证监会也对股票期权制度表示支持。周小川任中国证监会主席时,多次谈到要加强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建设,完善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激励和约束制度,对经营者股票期权持积极推进态度。然而,我国股…  相似文献   

3.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中国证监会主办、中国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和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公司协办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研讨会”于5月30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旨在探讨优化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途径,规范发展资本市场,现将会议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设立健全的独立董事制度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鹿亚芹  李名威  张存彦 《经济师》2002,(10):119-119,121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缺陷 ,致使中小股东的权益受到损害。 2 0 0 1年 8月 2 1日 ,中国证监会颁布《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 ,旨在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独立董事制度能否真正起作用 ,关键在于独立董事制度是否健全  相似文献   

5.
我国MB0运作中的法律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一次确立了上市公司MB0的合法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MB0的运作,但仍存在重要的制度障碍和法律监管方面的漏洞。  相似文献   

6.
信息不对称环境下独立董事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郝洁 《经济前沿》2002,(6):62-64
中国证监会于2001年8月21日出台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做出一定的规范。其目的是提高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水平,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  相似文献   

7.
一、独立董事与公司绩效的弱相关性及其一般解释 独立董事制度自20世纪40年代在美国诞生以来,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立法机构的推动下成为上市公司完善治理结构的一项基本制度。如今美国上市公司董事会中,独立董事在人数比例上已占据主体地位。世界经济合作组织(OCED)1909年的调直结果显示.美国上市公司中独立董事占董事会的比例已达62%.中国证监会自1997年以来逐步探索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引入独立董事制度,  相似文献   

8.
独立董事制度的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01年8月中国证监会颁布《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实施到现在已经两年了,那么上市公司中独立董事制度的实施现状究竟如何?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起到什么作用?与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的初衷——改进公司治理结构、维护中小股东利益——是否相一致?针对这些问题,上海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协会和上海金信证券研究所对69家上市公司进行了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9.
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已几年了。文章就在此期间这一制度对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所起的积极作用以及所暴露出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应从五个方面加以改进以使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真正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0.
中国证监会日前发布的《c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与配套融资相关规定的决定,的问题与解答》(下称“《问题与解答》”)明确,证监会在审核借壳上市方案中,将参照《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重点关注本次重组完成后上市公司是否具有持续经营能力,是否符合证监会有关治理与规范运作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制度现状及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我国上市公司被“掏空”以及造假问题的接连曝光,如何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如何完善上市公司的监督机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为了改变监事会监督不力的局面,2001年8月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以后,在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发挥监督职能的就有了监事会和独立董事。二者的职能成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制的核心内容。一、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制度的现状我国上市公司的监事会是股份有限公司的必设机关,由股东代表与适当比例的公司职工代表组成。监事…  相似文献   

12.
谁给独立董事付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君亮  刘志雄 《经济论坛》2002,(10):12-12,8
企业治理结构过去强调的是三权分立(即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三权分立),我国《公司法》也明文规定监事会独立于董事会,不受其领导,以发挥其监督功能。但在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监事会难以独立行事,成了“见”而不监的摆设。最近许多曝光的事件表明,三权表面分,实际并没离。例如,猴王集团的监事会主席就由工会主席来兼任,而工会又隶属于董事会,这样一来监事会就失去其本色,难以正常运作。为解决中国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问题,规范上市公司治理,中国把希望寄托在独立董事身上,中国证监会于2001年5月31曰发布了《…  相似文献   

13.
王庆军 《经济论坛》2002,(24):17-20
为了改善上市公司董事会结构和存在质量以及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减少内部人控制,强化对内部董事及经理层的约束和监督,保护中小股东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上市公司的信任度,促进上市公司规范运作,中国证监会于2001年8月22日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独立董事制度的运作提出了具体的规范与政策支持。这一规范性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正式建立,并且成为人们广泛讨论的话题和各方面关注的焦点。本文拟就我国上市公司引入…  相似文献   

14.
黄湘源 《资本市场》2001,(11):37-42
中国证监会主席周小川在“中国上市公司研讨会”上指出:“中国资本市场上已经有一批实际上被掏空了的上市公司,在近期还会有一些掏空了的上市公司暴露出来。”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正在引起各个方面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胡萍 《经济论坛》2003,(4):46-47
岁末年初,美国安然公司轰然坍塌,虽然在安然申请破产后,“受害银行”已将该公司的29名董事告上法庭,要求赔偿损失,但据媒体报道,安然公司已经为所有的董事购买了D&O(董事及高级职员)责任保险,这意味着对于安然公司董事因决策失误给第三方造成的损失的风险将转嫁到保险公司头上。今年年初,平安保险公司推出的新险种———D&O责任险却遭受了冷遇,究其原由,是因为各项相关法律配套制度没有跟上。2002年1月7日中国证监会与国家经贸委联合发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是中国内地第一次从法律法规上明确上市公司董事对公司…  相似文献   

16.
缪雄 《经济论坛》2006,(15):115-117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因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而引发的会计监管与公司治理改革成为资本市场的焦点。尤其在我国,上市公司比其它非上市公司有着更多会计造假的利益冲动,如为了增发新股,取得配股资格,避免戴ST、PT帽子等。伴随着资本市场短短的十多年发展进程,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问题频频发生,仅在1994~2000年的7年间,中国证监会就发布了226个处罚公告,涉及相关上市公司的346项违反证券法规行为。1998~2002年间,有25家上市公司因严重会计违规造假受到证监会的处罚,典型的有1998年的“红光事件”,1999年的“蓝田事件”,2000年的“活力28事件”,2001年的“郑百文事件”,  相似文献   

17.
王长河  张雅娟 《新经济》2005,109(1):88-93
众所周知,在我国存在大量的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通过关联交易,担保等方式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的情况,严重侵害了公众投资者的利益。2003年9月中国证监会,国资委联合制定了《关于规范上市公司与关联方资金往来及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若干问题的通知》,从政策的角度加强对控股股东占有上市公司资金问题的清理。  相似文献   

18.
我国MBO运作中的法律障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一次确立了上市公司MBO的合法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MBO的运作,但仍存在重要的制度障碍和法律监管方面的漏洞。  相似文献   

19.
2002年,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第81条规定:“上市公司应尊重银行及其它债权人、职工、消费者、供应商、社区等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利。”这一准则首次明确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的概念,并要求上市公司必须重视公司的社会责任。2005年《公司法》修改,进一步通过一些条款的设计对公司社会责任做了相关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强调公司社会责任的精神。《公司法》第5条第1款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20.
上市公司退市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亏损的上市公司退出股市是近期中国股市的一个热点问题,2001年2月22日,中国证监会出台了《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3月22日,中国证监会发言人再次强调,证券交易所将按照《实施办法》的规定,如期对有关上市公司作出终止上市的决定,4月5日,中国证监会和沪深交易所同时向PT水仙等6家公司发出了“退市警告”书,最终,中国证监会作出了PT水仙于4月23日起终止上市的决定,由此,中国股市中的第一家摘牌上市公司浮出水面,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对退市问题的认识已经达成一致,有关讨论已经结束,恰恰相反,关于退市问题的研究尚属起步,有待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