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中国房价变动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选择1999至2009年的中国房屋销售价格指数、GDP、货币供应量M2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季度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建立状态空间模型并运用卡尔曼滤波对其估计和分析,分别得到了以上因素对房价影响力的动态特性。由此得出的结论主要包括: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货币供应量是长期内影响房价的两个主要因素,前者对房价的影响稳定而后者的影响波动较大,此外GDP是另一个对房价影响稳定但影响力稍弱的因素;在2009年中国总体房价快速上涨的过程中,货币供应量对房价的影响强度明显超过了其他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2.
房地产价格受多种宏观经济因素的综合影响,不同城市的房价决定因素可能存在差异。文章将全国城市划分为四种级别,并选择17个一、二、三线样本城市,以货币供应量、CPI、GDP、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解释变量,选取2002-2012年的季度数据,构建Panel Data模型,研究房价影响因素的空间非一致性,研究结果证明了空间非一致性的存在。基于此,对一、二、三线城市分别提出了差异性调控手段建议。  相似文献   

3.
沈宽 《魅力中国》2011,(20):354-354
从2007年至2011年3月这段期间,我国中央银行先后共计二十九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创下历史新高。短期内可以用货币供应量、货币流动性结构来评价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有效性,长期内由于货币政策时滞性的存在,可以用实体经济运行情况来评价政策效果,本文选取居民消费价格指教(CPI)作为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4.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提取与房地产价格最相关的因素,再构建空间面板模型进行弹性分析,实证结果显示,我国房地产价格存在空间相关性,与房价密切的因素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建筑成本、土地价格及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弹性水平最高的是人均可支配收入。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2000-2011年房地产市场相关季度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货币供应量M2、房地产开发投资、房屋建筑竣工面积及利率等宏观经济因素对我国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并修正了回归结果及多重共线性。结果表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和货币供应量M2这三个因素对我国房地产价格影响较大,对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阿拉善盟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文章运用单位根、协整理论及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基于阿拉善盟1995~2014年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与格兰杰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7.
汪新  谢昌浩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3):53-57
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时间较短,样本数据较少,但影响我国房价的宏观经济因素众多且各因素之间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文章通过偏最小二乘(PLS)方法对我国房价的宏观经济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利用变量投影重要性指标(VIP)考察了各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并构建房价与重要影响因素之间的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土地价格、资金规模和国民财富构成当前影响我国房价变化最重要的三大因素;中长期贷款利率对我国房价变化的影响作用较弱,而货币供应量对我国房价变化的影响作用却非常突出。  相似文献   

8.
赖玲露 《中国经贸》2014,(13):162-163
CPI是各国用来衡量物价上涨幅度的指标,其作为衡量与民众日常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生活费用开支增减指数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因为CPI 的持续走高就意味着零售商品的一般物价水平上升,这对于国内绝大部分只拥有相对固定收入的民众来说就意味实际收入的下降。在影响物价因素的众多因素内,能从一定角度上反映一国经济体系内部流动性规模的广义货币量M2与CPI的变动息息相关。本文以我国2001年1月-2013年3月的数据为样本,运用单位根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方法研究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发现在整个样本期内我国货币供应量和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08年9月16日起,下调贷款基准利率和中小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其中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7个百分点,存款基准利率保持不变;除了五大国有银行和邮政储蓄外,其他银行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自2008年9月25日起下调1个百分点。这是4年来首次降息和5年来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相似文献   

10.
2008年以来,我国货币供应量基本呈稳步增长趋势。与此相比,我国股票市场则起伏不定、上下波动。基于货币供应量与股票市场价格波动之间是否存在相互影响关系的研究,本文选取我国2008年1月至2015年5月上证综合指数(SP)和货币供应量(M0、M1、M2)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ADF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实证分析了货币供应量和股票市场价格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货币供应量与股票价格指数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各层次货币供应量能对股票价格波动产生影响。反之,股票价格波动会导致M1发生变动,但对M0和M2的变化不存在解释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民银行9月15日释放出市场期盼已久的放松信号: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和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这是央行近4年来首次下调一年期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更是近9年来首次下调。一石激起千层浪。央行的货币政策组合拳会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影响股票价格的理论为基础,采用现代计量技术,采用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的月度时间序列数据,研究了汇率、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利率、货币供应量等宏观经济因素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从2005年6月以来我国A股市场股票价格的持续上涨,其主要原因是经济的高速增长、人民币升值以及充足的货币供应量;而加息与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对股票价格变化的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13.
我国货币供应量对产出、物价预测能力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研究在收集整理我国季度CPI和GDP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均衡修正模型对中国1986-2001年货币供应量变动与,物价相关性进行协整分析。有很强的经济证据表明,在整个样本期内,狭义货币m1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广义货币m2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之间虽然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但是,自1994年以来,短期内我国的货币供应量m2和真实经济变量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减弱,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而且这种关系也是不稳定的。本文的实证研究不支持货币供应量(无论是m1还是m2)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14.
房价、CPI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中美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货币还是利率的冲击,美国房价调整的幅度远大于中国;但是,内部比较来看,美国利率对房价的影响比货币供应量要大得多,中国则相反。中国房价的上升反过来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货币供应的内生性比美国更强。美国房价的波动比中国更为剧烈,而CPI相反;两国房价均比CPI上涨更快、波动更大。在中国,房价和CPI之间的相互作用远大于美国,CPI是推动中国房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之一,房价上涨后也会引起新一轮的物价上涨。美国灵活的通货膨胀制的货币政策虽然有效维护了物价稳定,但没有抑制房价泡沫和促进金融稳定;即使未来利率调控的条件成熟,中国将来较长时期内,应该继续采用以控制信道和货币供应量为主、利率调整为辅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5.
黄前阳 《特区经济》2013,(12):71-72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国内外普遍存在的问题,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实行信贷配给,以致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较大的信贷约束。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利用向量自回归、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脉冲响应函数,对我国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的货币供应量、大型国有企业贷款总量、中小企业贷款总量的月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存在信贷渠道;且货币政策效应对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的非对称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1979—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和货币供应量M0,M1,M2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方差分解,发现我国货币供应具有内生性,能影响产出;货币政策具有数量效果;不同层次的货币对经济的冲击不同。  相似文献   

17.
我国房价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维阔  张坤 《北方经济》2009,(24):25-27
本文针对我国房价快速增长的现象,从人均可支配收入、房屋平均造价、房屋销售面积和房屋竣工面积四方面入手,依据收集到的相关数据,利用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对房价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房价受人均可支配收入、房屋平均造价和房屋竣工面积三方面因素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天津经济》2011,(1):84-84
一、存款准备金率定义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一般而言,存款准备金率上升,利率会有上升压力,这是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的信号。存款准备金率是针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对最终客户的影响是间接的。  相似文献   

19.
运用相关系数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实证分析股票市场对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影响,并从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角度分析股市对我国货币供应量中介指标的影响,最后提出短期内将股价纳入货币政策监控目标、长期将其纳入广义价格指数成为货币政策目标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建立协整分析模型的基础上,对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差距与城乡居民人均社会保障差异(1995~2008年)进行了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GINI系数)作为控制变量的情况下,我国城乡社会保障不但没有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反而加剧了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而且,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差距与城乡居民人均社会保障差异之间存在着单向的因果关系,即我国城乡居民人均社会保障差异是导致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差距的格兰杰因果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