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融资融券的推出是中国证券市场交易制度的一次结构性的变革,本文以第一批可以融资融券的90只股票为样本,选取盈余公告漂移异象作为研究标的,从理论和实践角度检验融资融券推出对市场价格发现的影响作用.我们发现,融资融券的推出使得投资者有更多的选择和手段对市场信息做出及时反应,A股市场的一个市场异象盈余公告漂移在融资融券后有显著减弱.最后本文利用融资融券制度的可卖空和杠杆交易特征构造了基于盈余漂移的交易策略.  相似文献   

2.
康文津  顾明 《金融研究》2021,(7):154-171
自2010年证监会推出融资融券方案以来,A股市场上融资交易和融资余额都出现了较为显著的增长.目前A股市场上融资余额总量已达到万亿元的水平,对于中国股市的重要性日趋增加.有鉴于此,有必要对杠杆投资者的融资交易行为模式以及其对A股定价机制的影响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检验杠杆投资者的融资交易行为模式与市场回报率、流动性等重要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滞后股票收益与杠杆投资者的净融资交易额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我国杠杆投资者总体而言是追涨杀跌的趋势追逐者.股票价格下跌对融资交易的影响显著大于股票价格上涨所带来的影响,且这种不对称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市场收益而非个股异质性收益所引起的.此外,杠杆投资者的融资交易行为与未来股票周度收益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这种负相关主要是由融资净卖出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3.
考虑到知情操纵者会利用正反馈交易者的交易特征进行交易操纵的现实情况,本文建立了基于信息与交易的中国股票市场操纵模型。通过分析不同交易者的交易策略,获得了各期的均衡价格与最大操纵收益。进而着重讨论了融资融券的保证金比例和交易者的理性程度等因素对最大操纵收益的影响,并运用数值模拟检验了理论结果。研究表明这些因素对最大操纵收益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在此基础上给出政策建议以有效抑制市场操纵行为。  相似文献   

4.
本文使用MT指标度量基金正反馈交易的强度,以2013年两次转融券扩容为自然实验,探究融券卖空机制对A股市场基金正反馈交易行为是否具有抑制影响,实证研究发现融券卖空机制对基金正反馈交易行为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在波动率更高或市值更大的股票中作用更强,但是市值边际影响递减。研究结果支持了信息效率假说,因此在融券与转融券有序扩容中,应加强信息披露监管,进一步发挥融券卖空机制可提高价格信息含量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DSSW模型描述了在理性交易者和非理性交易者数量相等的设定下,正反馈交易者的交易行为以及金融资产价格的波动情况.针对中国股市特征,建立了扩展的六状态DSSW模型,讨论了信息交易者利用信息优势,借助正反馈交易者的跟风行为,操纵股价大幅波动,获取超额收益的行为.利用该模型分析了“庄家”内幕交易的五个阶段及其特征,据此提出建议: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加强对特殊波动股票的监控,改变股票盈利模式,树立价值投资理念.  相似文献   

6.
徐浩峰 《金融研究》2009,(2):133-148
本文以面板数据检验了散户交易者在盈余公告期间的微结构交易行为,发现散户交易行为具有投机交易、注意力集中等偏离基本面的交易特征。最后,本文构造包含散户交易因子的超额收益4因子模型,发现流通市值较小的公司股票超额收益受到散户交易显著影响,从而为"散户交易引发估值忧虑"的观点提供了经验数据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苏冬蔚  彭松林 《金融研究》2019,471(9):188-207
本文研究上市公司内部人减持、年报、诉讼、分析师评级、停复牌以及高送转等重大公告前后卖空交易行为的变化,系统考察卖空者是否参与内幕交易以及何种因素影响卖空者参与内幕交易,发现卖空率较高的股票具有较低的未来收益,表明卖空者拥有信息优势,属知情交易者;卖空者拥有非常精确的择时交易能力,在重大利空公告前显著增加卖空量,而在利好公告前则显著减少卖空头寸,表明卖空者作为知情交易者的信息优势源自内幕消息;公司内、外部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越低或公司所在地的法治水平越高,卖空者参与内幕交易的行为就越少。因此,监管机构应密切关注公司重大消息发布前后卖空量的异常变动,同时,完善信息披露规则、健全证券分析师制度并强化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才能有效防范卖空者参与内幕交易。  相似文献   

8.
陈健  曾世强 《投资研究》2023,(6):127-141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层面研究乐观和悲观情绪如何驱动噪音交易者追涨杀跌和高抛低吸,以及理性交易者骑乘和套利,最终形成市场反馈交易行为。研究发现,噪音交易者主导的小盘指数中市场反馈交易行为不显著;上证A股指数和50指数中显著为正的市场反馈交易行为由理性交易者追涨骑乘所致。高波动促进了中国股市追涨骑乘强于高抛套利和美国股市高抛低吸强于追涨杀跌;融资融券的引入对中国股市负反馈交易强度的提升大于正反馈交易。  相似文献   

9.
资本市场估值偏误阻碍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信息不对称是导致上市公司市场价值长期偏离内在价值的根本原因,因此信息披露行为对资本市场估值偏误的影响值得研究。采用剩余收益模型(RIM)估计上市公司内在价值,在此基础上构建度量资本市场估值偏误的代理变量,并采用KV度量法从总体上考察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本文检验了信息披露行为对资本市场估值偏误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市场价值对其内在价值的偏离程度与信息披露质量显著负相关;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信息披露修正资本市场估值偏误的主要途径,是降低市值高估公司的市场价值泡沫。  相似文献   

10.
《中国证券期货》2010,(2):39-40
融资融券交易作为证券市场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创新交易机制,一方面为投资者提供新的盈利方式、提升投资者交易理念、改变“单边市”的发展模式,另一方面也蕴含着相比以往普通交易更复杂的风险。除具有普通交易具有的市场风险外,融资融券交易还蕴含其特有的杠杆交易风险、强制平仓风险、监管风险,以及信用、法律等其他风险。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9年4月-2013年12月我国殷票市场的数据,本文研究了融资融券标的股票和非标的股票、以及股票被列入和剔出融资融券标的前后的价格波动特征。结果表明,融资融券交易机制的推出有效提高了我国股票价格的稳定性,融资融券标的股票的价格波动率和振幅均出现了显著性下降。我们还发现,融资融券交易显著降低了股票价格的跳跃风险,有利于防止股票价格的暴涨暴跌和过度投机。此外,融资融券交易在抑制股票价格异质性波动上也起到了实质性作用,从而有助于增加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和市场信息效率。  相似文献   

12.
金融杠杆是金融机构最为典型的特征,而去杠杆是"三去一降一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要义。近年来资本市场上融资融券交易逐步放开,在一定程度上可平抑资本市场动荡,也可成为投机手段增加股票价格波动,亟需通过适度监管合理控制其杠杆水平。本文采用基于Agent的计算经济学研究方法,构建了融资融券交易的股票交易市场的仿真模型,通过对资本市场宏观和微观指标的分析,论证了金融杠杆的合理区间并进行了优化。本文还提出,前瞻指引、宏观审慎和激励相容应成为制定融资融券杠杆监管政策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3.
噪音交易是影响股票收益的重要风险因素,对于那些噪音交易活跃、套利成本较高的股票,噪音交易者需求变动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更为显著。本文以我国个体投资者2006年-2011年的交易数据为样本,按照公司特征对样本股进行分组,发现个体投资者对小盘、低价、高账面市值比、高收益和高特质波动的股票具有更强的交易偏好,且对股票需求的变动存在显著的系统相关性,个体投资者需求变动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程度与其交易偏好有关。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个体投资者交易行为理论提供了有价值的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4.
证券信用交易中的风险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证券信用交易又称保证金交易,主要是通过给投资者融资融券的杠杆效应,放大投资者的交易能力,使投资者用较少自有资金获取更大的收益,也使市场充分活跃。因此,重启信用交易的时候,市场更多关注的是银行资金进入市场放大交易。特别是在市场面对恢复融资和全流通扩容压力的时候,人们希望巨额资金的支持,银行的十几万亿元的储蓄显然是最大的资金来源。  相似文献   

15.
韩璐 《财会学习》2018,(6):168-169
融资融券交易制度的引入对我国股票市场价格波动性影响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尤其是在2015年股票价格剧烈波动的市场行情中,融资融券交易量与市场波动性呈现高度一致性,通过经验分析容易轻易地得出经验性结论:融资融券交易加大了创业板市场波动性.事实果真如此吗?本文通过事件性实证分析融资融券对创业板市场波动性的影响发现,融资融券交易并没有加剧创业板的波动性,而是起到了有效稳定市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融资融券制度分布扩容的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从四个观测区间研究融资融券制度对股价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融资融券制度开通的前期对股价波动的影响不明显,随着标的股票的扩容其平抑股价波动的作用逐渐增大;融资融券制度能够通过提升信息传递速度降低股价波动,其中融资交易的杠杆效应提升了正面信息的传递速度,进而平抑股价波动;而融券交易平抑股价波动的效果并不显著,这意味着应增加融券券源,减少融资交易和融券交易的失衡,并扩大标的股票的范围。考虑到标的股票涉及多个行业,本文进一步探究其对股价波动的影响是否存在着行业差异,发现融资融券制度降低股价波动集中在制造业行业。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我国融资融券交易试点为背景,研究融资融券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我们发现,对比控制组公司,成为融资融券标的证券后,融资融券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显著降低;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融资融券能够抑制盈余管理,而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融资融券的上述作用并不明显;进一步考虑公司内部股权结构的影响,对于大股东缺乏制衡的公司,只有处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融资融券对盈余管理的约束作用才能体现,此时外部市场环境的影响更加明显。这些结果表明,融资融券具有公司治理效应,其发挥有赖于外部市场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张俊瑞  白雪莲  孟祥展 《金融研究》2016,432(6):176-192
本文以我国融资融券试点启动为背景,对融资融券可能引发的负面效应——内幕交易行为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融资融券启动后标的公司中发生内幕交易的可能性显著上升,且这种现象在规模较小、机构持股比例较高的公司中更加明显,而较好的外部法治环境能够约束上述行为,在法治水平较高的地区,融资融券对内幕交易的刺激效果减弱。研究结果表明,融资融券业务开展助长了内幕交易者的套利行为,但有效的法治治理能够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江 《证券导刊》2010,(12):55-58
备受市场关注的融资融券交易终于正式起航,A股市场也随之进入了"双边市"时代。融资融券交易的杠杆性使投资者可以"以小博大",长期来看证券市场中股票供需均被扩大,股票流动性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20.
陈涵青 《时代金融》2013,(24):258-260
本文以转融通试点初期沪深两市的试点股为样本,以沪深300指数代替整体市场形势,通过基于多元回归模型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探究了转融通后我国融资融券交易对股市的影响,发现融资买空交易显著影响市场流动性水平,融资买空交易和融券卖空交易量都显著影响市场波动水平,而市场流动性水平也会对融券卖空交易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