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市公司若因违规而受到行政处罚,这些违规处罚会对同一企业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产生传染效应.以民营企业复星集团为研究案例,以2010至2018年期间控股上市公司的违规处罚公告为切入点,从股价、绩效和盈余管理三个角度,分析探究违规处罚在企业集团内的传染效应.发现:与信息披露相关的违规处罚会给民营企业集团内非违规企业的股价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但是违规处罚对在香港上市成员公司的影响不明显;与信息披露无关的违规处罚则不会在集团内产生股价的传染效应.由于民营企业集团的行业多元化,与信息披露相关的违规处罚对非违规企业的绩效不存在显著的传染效应.违规处罚会迫使集团内的非违规企业改变盈余管理的决策.  相似文献   

2.
文章用工具变量和面板数据模型等方法考察了盈余质量对股东——经理人代理关系的影响.以应计质量为盈余质量的度量研究发现,盈余质量高的上市公司经理人代理成本较低,盈余质量改善的上市公司经理人代理成本发生了显著下降.文章的研究结论为会计信息的公司治理效应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3.
张佩 《财会通讯》2021,(1):72-75
本文以2011—2017年沪深A股企业为研究样本,基于其财务数据对董事会在盈余质量中的治理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并将证监会和财政部双重监管引入至董事会治理和盈余质量的关系研究中,研究发现:董事会治理与盈余质量之间显著正相关;双重监管能显著增强董事会治理与盈余质量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何如桢 《财会月刊》2022,(19):84-89
治理理念下的柔性监管是一种与命令控制色彩浓厚的传统监管相对应的新型监管,体现了治理理念中的权力中心多元、重协调与互动、重过程的基本特点。本文以2015~2018年A股主板市场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上市公司短期业绩角度探究了交易所问询与企业业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交易所问询后企业短期业绩显著下降;年报问询通过加剧企业融资约束和高管变更对企业经营产生负面影响;交易所问询对盈余质量更差、非国有企业和小规模企业以及管理层能力较弱的企业财务业绩负面影响更大。研究丰富了监管问询经济后果相关文献,对监管机构创新监管方式、缓解监管问询的处罚效应以及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也具有增量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2015—2018年深交所发放年报问询函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年报问询函这一非处罚性监管方式对被问询企业内部控制的治理效应。研究表明,年报问询函制度对提升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具有正面促进作用,收到年报问询函后,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显著提高。进一步研究表明,年报问询函对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促进作用主要存在于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的上市公司,以及国有上市公司,对于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的上市公司以及非国有上市公司,该效应并不显著。本研究为年报问询函制度的有效性提供了实际证据,其政策启示在于,应继续实施并强化年报问询函监管制度,对于被问询后仍存在重大纰漏或失范的上市公司,应加大对企业及其高管的信息曝光和惩戒力度,从而增强年报问询函制度对两职合一上市公司和非国有上市公司及其高管的震慑力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2000—2010年中国证券市场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从违规处罚和代理成本双重视角实证分析了新闻发言人对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闻发言人显著促进了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表现为设立新闻发言人的国有上市公司具有更高的违规处罚概率和更低的代理成本。进一步的分组测试结果显示,在公司治理较差的国有上市公司中,新闻发言人对于公司治理的提升作用更加显著,反映出新闻发言人是弱公司治理的有效替代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通过提高盈余质量以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这既是监管政策出台的初衷,也是信息不对称分析框架下的公司治理所研究的重要话题。以"退市新规"的出台为契机,选取2009-2012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横向比较与纵向变化两个维度研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结果发现,退市新规出台之前,主板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高于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而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的盈余质量在多数年份上并无显著差异。在变化动态上,A股上市公司在"退市新规"出台当年的盈余质量显著高于新规出台前的水平。其中,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正在逐年改善,各板块之间的盈余质量差异随着新规的出台迅速缩小。平均看来,主板上市公司倾向于向下盈余管理,创业板上市公司倾向于向上盈余管理,而中小板公司的盈余管理方向不太明确。研究发现有助于客观认识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也能为外部治理机制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作用提供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8.
以2007—2018年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视角研究了独立董事薪酬激励的公司治理效应与资本市场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独立董事薪酬激励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行为之间存在U型相关关系,表明过高或过低的独立董事薪酬激励水平都不能有助于抑制公司信息披露违规行为。机制检验发现,独立董事履职效率以及公司盈余质量的非线性变化,是上述U型相关关系产生的重要原因。进一步研究发现,当金融分析师关注度较低以及外部审计质量较差时,上述U型相关关系更加显著,表明独立董事与分析师、审计师在监督治理方面存在替代效应;当公司外部监督环境较差时,货币薪酬对独立董事的激励效应会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后股权分置时代为背景,以2008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上市公司股权治理结构与会计盈余质量之间的关系,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盈余质量显著负相关;最终控制人的国有性质与盈余质量显著正相关;其他大股东的制衡能力没有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当最终控制人为国有性质时,流通股比例与盈余质量显著正相关;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盈余质量显著负相关,表明机构投资者的存在显著降低了上市公司盈余质量.  相似文献   

10.
正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监管现状(一)证监会会计信息质量监管现状本文以2005年~2010年间中国证监会发布的违规处罚数据为样本,从四个方面分析了近年来政府部门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管现状。(1)处罚数量。根  相似文献   

11.
邹坤 《财会通讯》2021,(2):73-76
文章基于2012-2017年沪深A股民营上市财务数据,对政企关系在企业环境违规处罚中的治理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并进一步将媒体报道这一公司外部治理因素引入至两者关系研究中.结果表明:政企关系的构建有利于抑制企业的环境违规行为,企业由于环境违规受到处罚的概率就较低;媒体报道显著增强政企关系与企业环境违规处罚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在上市公司公告年报后,交易所会组织专业人员对年报进行审核,并针对可能的疑问向上市公司发放年报问询函,要求公司回复并公开披露。基于这一制度背景,以深交所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针对2014年至2017年间年报被问询的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发现在控制其他因素后,当年度年报被交易所问询的公司,其盈余管理程度更高、盈余质量更差,表明交易所在年报审核中是有的放矢的,关注到此类盈余质量更差的公司;同时发现,国有控股公司被问询的可能性低于非国有控股公司,表明交易所在年报问询中可能存在偏倚现象;进一步检验发现在年报被问询后,公司次年的盈余管理程度依然较高,盈余质量并未得到改善,年报问询这一非处罚性监管措施在改善盈余质量方面的监管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13.
徐鹏 《财会通讯》2021,(3):55-58
本文以2007—2017年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对盈余质量的影响,并进一步检验了所有权性质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企业社会责任评级较高的企业的盈利质量较高,具体来说,拥有较高企业社会责任评级得分的企业较少参与盈余管理;进一步研究发现,相对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中企业社会责任对盈余质量影响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2005~2010年间有过定向增发公告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监管意愿和监管能力的角度考察和解释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前普遍存在的盈余管理行为的抑制作用。研究发现:①机构投资者持股水平与盈余管理水平显著负相关。②因为监管意愿的差异,使得压力抑制型机构投资者比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更好地抑制了盈余管理。③进一步区分盈余管理的方向后发现,由于监管能力存在差异,机构投资者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在正向盈余管理样本中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研究领域的内容,对我国的相关政策制定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财务报告是报告编制者在会计准则和呈报动因驱动下权衡成本和收益的一个产物。中国上市公司独特的外部制度环境和内部治理结构,形成了其独特的财务呈报动因,本文通过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1998-2005年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全面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呈报动因对其盈余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所在地的法制环境和市场化程度等外部环境,以及公司治理结构等内部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司盈余信息的质量。由此进一步指出:政府监管机构应该有针对性地优化上市公司所处的信息报告环境,建立健全法律制度,深入公司治理机制的改革,才能有效地提高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16.
财务报告是报告编制者在会计准则和呈报动因驱动下权衡成本和收益的一个产物。中国上市公司独特的外部制度环境和内部治理结构,形成了其独特的财务呈报动因,本文通过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1998-2005年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全面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呈报动因对其盈余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所在地的法制环境和市场化程度等外部环境,以及公司治理结构等内部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司盈余信息的质量。由此进一步指出:政府监管机构应该有针对性地优化上市公司所处的信息报告环境,建立健全法律制度,深入公司治理机制的改革,才能有效地提高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利益相关者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为基础,分析了不同类别债权人治理对盈余质量的影响,并选取2009—2011年沪、深两市主板制造业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银行债权和债券债权与盈余质量负相关,债券债权相比银行债权,债权人负向治理效应更明显;供应商债权和客户债权具有显著的治理效应,能够改善盈余质量,客户债权相比供应商债权,债权人治理效应较强;其他债权与盈余质量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和统计学分析法,以2006--2010年因信息披露违规受到证监会、财政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查处的177家公司的246次违规事件为研究对象,对信息披露违规处罚的内容、手段及其威慑力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进一步加强我国的信息披露监管提供参考.研究结果显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整体质量在逐步改善,但是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水平并不稳定;信息披露违规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不及时披露或遗漏重大事件和信息披露虚假或误孚性陈述;现阶段,监管机构对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在加大,但是监管效果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没有起到足够的威慑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孙建华 《会计之友》2008,1(1):77-78
近年来,国内外资本市场上普遍存在严重的盈余舞弊、盈余管理现象,导致盈余质量低劣,并带来诸多危害.为此,盈余质量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信息使用者的重视.本文在揭示我国目前公司盈余质量的评价及现状基础上,分析了上市公司盈余质量治理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上市公司盈余质量治理的创新思路及构想.  相似文献   

20.
张卓  王佳 《会计之友》2015,(8):64-67
文章选取2008-2013年赴美上市的中国公司为样本,运用经典的Barth模型,分别从横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两个角度进行盈余品质的实证分析研究,主要评价了中国赴美国上市公司整体盈余质量水平及盈余质量的发展趋势.该问题的研究既有助于改善中国赴美上市公司盈余品质管理,为未来即将在美国资本市场IPO的中国公司提供实证经验参考,亦有助于中国资本市场的监管者进一步完善市场管理、报告信息披露以及盈余质量的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