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王莉莉  李小莉 《会计之友》2021,(21):152-157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区块链作为代表性通用技术之一,正在逐渐应用于不同领域.在"坚持科技强审,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指引下,审计信息化建设得到高度重视."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不易篡改等特点,可以有效提高审计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区块链技术与审计工作的融合势在必行.针对利用互联网开展的传统审计工作中突显的问题,文章尝试构建了囊括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两个模块的区块链审计平台的逻辑框架,实现内外联动,利用区块链技术远程保障审计数据安全,扩充审计覆盖面,增加审计结果客观性.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区块链技术将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促进审计模式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2.
为了应对更高效审计工作的需求,审计链(Auditchain)公司构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持续审计和实时报告生态系统.Auditchain持续审计方案提高了数据获取的时效性,改变了原有的数据处理方式,也改进了数据的存储方式.虽然区块链持续审计模式需借助复杂的信息系统支撑,但Auditchain的实现让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持续审计模式在信息化程度较高的行业试行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
大数据的发展使得区块链技术应用在审计工作中的影响也逐渐显著.传统审计工作中存在效率低下、各部门之间缺乏信任机制以及审计运营成本高昂等问题.区块链技术是审计中的一大变革,未来的"区块链技术+审计"也须加强审计人才建设、跨组织协作、完善专利法律以及行业保护规则,加强构建基本网络平台等工作.  相似文献   

4.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防舞弊、开放安全透明等优越性给予审计行业新的思考。本文在当前区块链技术与审计相结合的情况下,将具体审计风险防控以区块链技术的三层链接创新模式进行探讨,从而提出科学有效的审计风险防控路径建议,以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审计实务和区块链技术的融合发展,并提升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弥合审计期望差距。  相似文献   

5.
合理合法地使用扶贫资金是我国精准扶贫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的要点之一,针对扶贫资金的审计工作也一直是大众关注的重点.文章从精准扶贫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5W1H模型,分析了现有扶贫审计模式的局限性.随后,基于对区块链技术特性的简要分析,提出了构建"区块链+精准扶贫审计"的新模式,以优化精准扶贫审计中的信息共享机制、资金监管机制、责任落实机制和资金追溯机制,从而利于达成从事后审计到全过程的实时动态审计,这也是新时期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同时,文章针对A省应用区块链技术进行扶贫资金监管的案例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就新模式的实际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能够助力我国扶贫事业的顺利开展,进而为促进精准扶贫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赵志霞 《财会通讯》2021,(19):125-129
传统审计存在延时性、无法全面覆盖业务活动和精力过多用于审计线索及证据的搜寻等弊端,而区块链技术所有交易公开可验证、透明性高、不可篡改及覆盖被审单位业务财务活动等优势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为审计带来新的发展方向.本文以积极布局区块链市场的德勤会计师事务所为例,在阐述事务所新型整合性审计模式后,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了预期分析,最终得出区块链可以推动实现审计全覆盖和实时审计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作为我国当前的战略性前沿技术之一,区块链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正在颠覆审计行业的传统作业模式,如何在审计工作中高效应用区块链技术成为审计研究的当务之急。通过分析区块链运行模式,从区块链四大核心机制出发,分析其对审计产生的影响以及区块链审计作业模式的实质、内容与流程。在此基础上,探讨区块链技术环境下产生的五大审计冲突,并就如何解决审计冲突、提升审计质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左咏梅 《会计之友》2021,(19):153-158
社会保障基金绩效审计在提升资金管理效率及资金管理质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将区块链技术与社会保障基金绩效审计相结合,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可有效评价审计工作水平.由此,文章从社会保障基金绩效审计与区块链技术两方面选取相关评价指标,采用序关系分析方法明晰各项指标权重,构建了基于区块链的社会保障基金绩效审计评价体系,进而通过划分评价指标等级量化了社会保障基金绩效审计评价结果.文章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意在为长期处于绩效审计困境的审计部门提供量化指标与评价方法,提升社会保障基金绩效审计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9.
在国家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环境下,审计工作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传统事后审计、现场审计、静态审计工作也开始逐渐发展成为事中审计、远程审计与动态审计,从而有效发挥出审计工作的监控效果。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我国审计工作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其类似于互联网TCP/IP协议的底层技术受到的关注度可谓是不断提升,而为了能够将其价值有效发挥出来,本文则对区块链技术背景下实时审计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基于国家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对PSR模型应用于突发公共事件审计研究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建立基于PSR模型的突发公共事件审计理论框架,具体内容包括:突发公共事件预防预警、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阶段的审计目标设计,从风险压力、事件状态和措施响应方面界定审计内容,确认以国家审计为主导,社会审计、内部审计和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审计主体,以及从法律法规、审计准则、职业道德层面构建审计规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突发公共事件审计流程与方法的重构,即开展突发公共事件大数据平台式审计,以及审计结果的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1.
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工作。那么,审计工作底稿究竟为何物?笔者根据实际工作经验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对审计工作底稿的思考和理解。一、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程序和审计证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31号——审计工作底稿》第五条规定: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由此可见,审计工作底稿由审计计划、审计程序、审计证据、审计记录四部分组成,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制定审计计划是为了实施审计程序,实施审计程序是为了获取审计证据,获取审计证据是为了得出审计记录。  相似文献   

12.
当前,审计数据验证中存在着审计节点多、数据源分散、数据不对称、无法实时审计等客观问题,而区块链技术中的点对点数据传输模式和去中心化基础架构、分布式计算范式,恰恰适合多节点参与的网络信息交换和实现交易数据的可验证、可追踪.故本文通过探究运用区块链技术及私有链架构构建多节点审计数据共享模式,以期达到审计数据的平等互联、实时共享、共识决策、规则同步等目的.从多节点数据共享视角来辩证分析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有益于推进审计体系的重构以及审计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吴花平  刘自豪 《会计之友》2022,(6):155-160,封3
基于当前内部审计工作中面临的数据安全风险,文章从区块链技术与内部审计相融合的视角,指出利用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和智能合约技术能增强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并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违规数据.借助区块链去中心化、可追溯和防篡改等技术优势,构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内部审计数据安全框架,以增强企业数据的透明度、安全性、完整性和隐私性,从而提高内部审计数据的利用率.通过对区块链技术下的内部审计工作流程梳理,总结了"区块链+内审"模式存在的资源、安全、观念阻碍等问题,以期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变革.  相似文献   

14.
自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来,碳排放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监督手段日益受到重视。当前碳排放审计存在数据安全风险、数据透明度低和缺乏碳排放活动监督预警机制等问题,而区块链技术的可追溯、不可篡改、共识机制等特点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契机。本文讨论了区块链技术与碳排放审计工作融合的可行性,构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碳排放审计模型,以及基于智能合约技术的碳排放实时监督预警机制,并针对目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碳排放审计系统缺陷,从技术、法规、人才三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企业经济》2017,(12):84-87
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会计信息的生产和披露过程都发生了巨大改变,从而对审计人员的素质和审计方法的改进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首先分析了大数据环境中,由于会计信息系统的合理性、数据的真实性、数据保护和分析难度给审计工作带来的挑战,认为大数据有助于获取审计证据,尤其是获取外部非财务证据,并且能够在更新数据分析、实现实时审计、提高审计结论的准确性、促进审计报告的应用等方面提高审计质量。基于此,提出了在大数据背景下,可以从制定审计发展战略、出台和完善相应审计准则、建立行业大数据审计分析平台等方面强化大数据在审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仲怀公  刘舒 《会计之友》2021,(15):125-131
2021年6月,中央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审计署印发了中央审计委员会成立后的第一个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该规划提出以推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健全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为目标,加强对国有及国有资本占控股或主导地位的国有企业以及国有资本监管部门的审计.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在管理层面、信息层面以及基础层面取得了宝贵经验,鉴于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与国企审计的共性,文章以新冠肺炎防控为切入点,研究了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措施给国家审计监督国有控股公司带来的启发.研究表明,国企审计监督要以信息管理流程为基本对象,同时兼顾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以及人员素质对管理效果的影响,提高信息质量和审计质量;对国企审计进行持续监督,确保国企审计监督的广度,对国企改革中的特殊风险进行整合分析,加深审计监督的深度;发挥审计整改监督和审计移送的作用,提升国企审计监督的力度.  相似文献   

17.
网络环境下的审计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网络环境与审计创新的关系辨析1.网络环境催生了审计创新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为审计工作提供了快捷的工具,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审计工作方式。首先,Internet改变了审计信息的收集方式。传统的获取审计证据的方法包括检查、观察、查询、函证及计算等,而在网络条件下,所有现金、库存材料和各项固定资产等实物均由计算机实时动态地进行管理,所有凭证、账簿、报表及各种书面文件均已演变为网络上的电磁信号,口头询问和函询也变成了网上交谈和电子邮件等方式,各种计算与分析都可借助计算机来进行。因此与传统的做法相比,将大大增加审计证据的实…  相似文献   

18.
作为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全新商业报告模式,XBRL通过对XML的运用,在丰富传统会计报告内容基础上,使财务呈报的周期缩短,实现了财务信息提供的及时同步性,从根本上提高了会计信息系统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但同时,XBRL模式的会计报告也给从事审计工作的审计师带来了挑战--如何在实时财务呈报的同时,实现审计工作的及时性,以提供同步的鉴证服务?本文在探讨XBRL环境对审计产生影响的基础上,认为可选择的审计模式是基于XBRL的实时连续审计.  相似文献   

19.
区块链技术的诞生,很好地弥补了传统金融审计的缺陷,审计人员可以借助电子系统和网络系统展开大量的审计工作,大大减轻了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将区块链技术与金融审计有机结合,可以构建出区块链技术下全新的金融审计体系,增强金融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作用,更好地实现金融审计的相关目标.  相似文献   

20.
《湖北审计》2011,(1):8-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已于2011年1月1日正式实施,在审计实施环节编制有针对性、操作性的审计实施方案,规范编写审计工作底稿,依法依规获取审计证据是防范审计风险.确保审计质量的关键因素。本文从审计实施方案、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等三个方面,简述了执行新审计准则的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