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银行业前瞻性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信贷市场信息不完全和历史成本会计法的条件下,银行前瞻性地计提贷款准备金具有必然性.本文从贷款定价的角度分析了银行计提贷款准备金的基本原理,基于对前瞻性的贷款准备金计提方法的理论依据、国际银行业的实施现状及所存在问题的考察,提出了基于马尔可夫链预测思想的前瞻性的贷款准备金的新思路,并分析了其运作机理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上市银行呆账准备金计提政策的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 《金融会计》2004,(8):8-11
商业银行是一个高风险行业,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主要组成部分,为抵御信贷风险,体现审慎的会计原则,必须足额计提贷款呆账准备金,用于补偿银行到期不能收回的贷款。长期以来,我国存在准备金计提不足的现象。随着银行监管制度的不断完善和会计核算制度的改革,这一现象已明显改善,特别是上市银行,其呆账准备金计提政策已逐步规范,但在具体细节上还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本文仅就目前已上市银行的贷款呆账准备金计提政策作一实证分析,揭示存在的差异和不足,以期进一步完善呆账准备金计提政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美国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发展的历程,以及美国会计界、银行监管部门和税务部门在贷款损失准备金政策上曾经存在的冲突和协调完善的进展情况,并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同样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贷款损失准备对银行抵御风险、真实反映资产和经营业绩都具有重要作用。会计界、银行监管部门和税务部门应该加强协调,完善法规,指导银行合理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尽快健全我国银行的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  相似文献   

4.
《金融会计》2008,(2):4-6
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是《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对有关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方法的新规定,本文试以扬州市某银行6户样本贷款企业为实证,分析该方法与现行五级分类方法在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上的差异,并分析了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实际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金融危机的产生过程表明: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行为及其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具有明显的顺周期特征.这导致商业银行在经济繁荣期减少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在经济萧条期反而不得不大量计提拨备,从而大大增加了其在经济衰退期的风险水平.巴塞尔协议下的风险管理机制只是一种微观风险管理机制.要降低银行面临的系统性风险就要建立起反周期的着眼于规避宏观经济周期性风险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  相似文献   

6.
一、国有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及其披露的基本情况 (一)会计信息质量不高 1.呆帐准备金信息质量不高 我国的呆帐准备金属于普通准备金的范畴,计提方法和比例没有考虑到贷款的风险程度和内在损失,银行保持的呆帐准备金水平只与贷款规模大小相关.这种准备金制度,不符合审慎性原则,使得银行呆帐准备金水平明显不足,相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真实呆帐量来说,是杯水车薪,根本不足以弥补贷款的内在损失,并造成银行利润虚增、税款垫支和现金流量减少,掩盖了银行的真实经营状况.  相似文献   

7.
在以资本充足率监管为核心的国际银行业监管框架内,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影响资本充足率监管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本文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考察了日本银行业贷款准备金政策对资本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银行增加贷款准备金计提在短期内会对资本造成负面冲击,而长期内却有利于提高资本水平;(2)短期内贷款准备金对资本的负面冲击向长期内贷款准备金对稳定和提高资本水平均衡调整的速度很慢,意味着贷款准备金政策的缺陷严重削弱了日本银行业资本监管的有效性。本文从日本银行业贷款准备金政策的发展进一步分析了实证结果的原因,并且指出我国实施资本充足率监管在完善贷款准备金政策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以资本充足率监管为核心的国际银行业监管框架内,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影响资本充足率监管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本文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考察了日本银行业贷款准备金政策对资本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银行增加贷款准备金计提在短期内会对资本造成负面冲击,而长期内却有利于提高资本水平;(2)短期内贷款准备金对资本的负面冲击向长期内贷款准备金对稳定和提高资本水平均衡调整的速度很慢,意味着贷款准备金政策的缺陷严重削弱了日本银行业资本监管的有效性。本文从日本银行业贷款准备金政策的发展进一步分析了实证结果的原因,并且指出我国实施资本充足率监管在完善贷款准备金政策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张峰 《新金融》2012,(9):46-50
随着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和风险计量工具的推广,国内商业银行开始使用预期损失这一指标来衡量信用风险的大小,并以此作为贷款定价和准备金计提的主要依据和重要参考。本文从预期损失的原理出发,通过对比其在贷款定价和准备金计提中的应用差异,试图揭示当前银行利润背后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并向监管部门、商业银行以及社会公众提出相应的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梅 《福建金融》2002,(2):22-24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对贷款呆帐准备金计提作出了规定,贷款呆帐准备金的计提要符合审慎会计原则,如何建立符合审慎会计原则的呆帐准备金制度,探讨准备金水平评估的目标及评估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逆经济周期的审慎监管制度:动态准备金及其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颖  尹一婷 《新金融》2009,(1):48-51
传统准备金制度仅对已出现的损失计提专项准备,是对风险的事后(ex—post)估计,提取比例的差异反映的是损失程度的不同,这样的准备金制度一定程度上扭曲了银行的利润和清偿能力,其亲周期效应性是引发危机的原因之一。在西班牙的实践表明,动态准备金制度纳入了对未来经济周期的预测因素,对贷款损失准备金的周期波动起到了削峰填谷的作用,平滑了银行扣除准备金后的净利润,有助于提高银行体系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陈昕 《福建金融》2000,(4):18-20
一、建立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的主要原因(一 )建立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是谨慎会计原则的内在要求。谨慎会计原则是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是指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 ,要充分估计到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 ,不预计或少预计可能带来的利润 ,其核心就是要尽可能高估损失而低估利润。银行贷款的风险与损失是客观存在、不可避免的 ,所以谨慎会计原则要求银行必须及时建立贷款损失准备金 ,将信贷资产中预计可能损失的资产予以剔除 ,使银行信贷资产的价值更真实和公正 ,并通过列支准备金支出而使银行的经营成果更准确和客观。由于银行计提准备金是…  相似文献   

13.
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为应对危机、配套政府经济刺激措施,中国银行业贷款激增,仅2009年前9个月,新增贷款就达到8.7万亿元,超过了2007年和2008年的总和。虽然2010年在监管部门的调控下,银行业贷款增速有所下降,但在惯性作用下,贷款增长依然不慢。为避免未来银行贷款质量恶化,中国银监会开始筹划应对措施,其中之一就是提高银行的拨备水平。目前中国银行业在计提拨备时,依然遵循的是人民银行2002年《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按照该规定,银行提取的贷款损失准备金有三类:一般准备  相似文献   

14.
上市商业银行贷款拨备计提发展方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作为经营风险的企业,前瞻性地计提贷款准备金具有必然性。银行风险管理的前瞻性和预见性越来越成为衡量一家商业银行市场竞争能力、抵御金融风险能力的重要指标。巴塞尔新资本协议(BaselⅡ)从资本监管的角度对商业银行信贷资产信用风险损失的评估方法进行了规范。本文从国内外上市商业银行自身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通过目前会计标准和监管标准的简要对比,对其贷款拨备计提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并力求通过二者关键因素的分析,从而建议商业银行有可能在实施BaselⅡ和会计准则过程中找到一个兼容并蓄的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15.
美国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的发展历程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美国银行业贷款准备金制度发展的三个阶段,从税收制度、资本要求和监管方式的演变分析外部监管政策对商业银行贷款准备金计提行为的影响。最后,提出美国贷款准备金制度发展的过程对完善我国银行业贷款准备金监管政策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贷款投放是银行的一项传统业务,其创造的利息是银行的主营业务收入,也是目前银行利润产生的主要来源。特别是进入第四季度增量发放贷款,与银行完成当年利润指标有着密切的关键。因为贷款是实行按季结算,第四季度计息期为91天(9/21-12/20),同时第四季度发放的贷款,其期限基本上都于次年到期,年末会计报表上必定反映出贷款数据。根据会计“谨慎性”原则,年末要按贷款余额的1%计提呆帐准备金,利息收入也要交纳相应的营业税及附加税,同时放贷引起备付金减少,而使上存资金利息收入减少,由引会带来发放一笔增量贷款,银行当年不仅没有盈利,而且还会因为计提呆帐准备金等各项因素,影响当年的利润指标。笔试就四季度发放增量贷款对当年收益影响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周庆 《中国金融》2000,(11):58-59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呆账准备金 ,是按银行发放贷款余额一定比例 ,从营业费用中提取用于补偿呆账损失的一种准备金。提取贷款呆账准备金是会计上谨慎性原则的体现 ,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完善信贷资金管理与运行机制 ,稳步向国际惯例接轨的体现。经过 1992年、1993年两次修改 ,我国的呆账计提方法为按年初放款余额的 6‰金额提取 ,从 1994年起每年增加 1‰ ,直至历年结账的呆账准备金余额达到年初放款余额的1%为止 ,达到 1%后 ,实行差额提取。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 ,呆账的不同 ,呆账准备金统一按 1%计提与我国的实际情况不符合。因为 ,不同规…  相似文献   

18.
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扩大为银行等金融机构自主定价提供了更大空间,但利率上浮的政策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现象依然突出;银行、企业还未充分利用贷款计结息方式放开这一政策;下调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有利于提高银行资金运用效率,活跃货币市场,但对增加农信社资金运用的作用有限。本文分析了2003年底以来人民银行推出的几项利率改革措施的效应,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02年以来,各商业银行全面施行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对于建立现代银行制度,改进贷款分类方法,真实、全面、动态反映贷款质量.加强贷款管理及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亟需引起各有关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20.
贷款损失拨备计提对防范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提高商业银行经营的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对已有的几种典型的贷款损失拨备计提方法即现金流折现法、动态准备金法、压力测试准备金法和基于马尔科夫链迁移矩阵的贷款损失准备金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的相关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商业银行贷款损失拨备计提方法,并对其适用性进行了详细的论证,本研究将为完善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管理效率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