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步伐,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进一步更新计划观念,转变计划管理职能,深化计划体制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省级计划管理体制。 一、找准计划管理在宏观调控体系中的位置 找准计划管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体系中的位置,是转变职能,改善和加强计划管理的基本出发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化,对宏观经济调控的要求越来越高,宏观经济调控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理顺主要宏观调控部门的关系,克服目前主要宏观调控部门之间职责不清、分工不明、各种调  相似文献   

2.
加强和改进计划管理,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保证城市国民经济健康运行,必须遵循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根据建立全新宏观调控体系的现实要求,坚持计划管理的宏观性、战略性、政策性、综合性的“四性”原则,深化计划体制改革,明确新的计划管理职能,努力做好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文章,紧紧抓住“四大”新的计划管理重点: 拟大战略。城市计划管理部门要根据全国“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地区国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在我国计划管理体制中,一直将县作为国家计划管理的末端,而对我国最基层行政组织乡镇的计划管理却未予以足够重视,甚至对是否应有乡镇一级的计划管理还没有一个明确说法。笔者认为,加强乡镇计划管理为现实所必须、应该认真探讨。 一、加强乡镇计划管理势在必行 乡镇是我国农村经济管理的基本单元,加强乡镇计划管理对于实现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乡镇计划管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计划主  相似文献   

4.
十五年的改革,尽管计划经济体制因其高度集中、忽视价值规律而被社会进步所淘汰,但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计划仍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中央和地方的计划管理问题上,国家基本明确为中央一级调控,中央、省两级负责的宏观调控机制,而地(市)、县(市)(为论述方便,以下简称“地县”)计划工作目前虽然维持着运转,但在新旧体制交替过程中有些茫然,工作起来显得力不从心。  相似文献   

5.
关舒华 《现代商业》2013,(5):155-155
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中的核心问题。自社会主义社会基本制度建立以来,我们党对这个问题一直在进行艰辛的探索。实践也告诉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正确处理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的关系,仍然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中一个需要不断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就优化政府经济管理行为的必要性进行了重点论述,同时提出了相关调控措施,为我们正确认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中运用计划手段的必要性、可能性和途径提供了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保证.一个时期以来,人们只是把国有企业当成宏观调控的客体和对象,而忽视了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其实,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是其它手段不可替代的一种调控力量,是实现宏观调控的重要因素.重视并发挥国有企业的调控作用,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熊定长 《四川物价》2004,(10):20-21
1993年末,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宏伟目标的确立,标志着我国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和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发展和正常运行,既离不开政府实施计划管理和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8.
医院市场化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包括市场体系、宏观调控和社会保障.医院市场化改革也是市场竞争体系、政府宏观调控和社会保障三者之间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和国家宏观调控下的一种经济运作形式。当前,应该注意克服这样一种倾向:认为发展市场经济不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应当明确,市场经济并不排斥宏观调控,改革不是放任自流,而是改进和完善宏观调控,这是当前经济工作的迫切任务,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重要内容。 一、协调各种经济关系是县域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基本内容 县级作为国民经济承上启下的中观经济层次,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相比较,更为具体和直接,起着  相似文献   

10.
企业走向市场,必须享有充分的生产、经营、分配权限,以利于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更好地安排生产、经营,求得更快地发展。几年来,我们从一切为了基层、企业,一切为了襄樊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出发,先后大幅度地下放了工业产品产量计划、农产品产量计划、商品购销计划和出口产品计划。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企业下放计划管理权限只是为企业在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1.
李保仁 《财贸经济》1996,(11):26-28
市场经济建设与财政政策的职能李保仁一、财政政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中的重要地位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不管社会制度如何,市场经济首先表现为货币信用经济.经济运行表现为价值的创造、转移和分配的整个过程。因此,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主要是价值调控。财政...  相似文献   

12.
钱旭峰 《商业研究》1995,(10):11-13
关于加强银行宏观调控职能的分析钱旭峰计划、财政和银行是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三种重要手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银行在宏观调控中已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国人民银行如何转换职能,成为真正的中央银行,以确立有效的宏观金融调控主体;专业银行如何...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通过宏观调控来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并合理配置资源.审计监督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环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分别从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的角度论述审计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对审计市场的改进及在宏观调控中审计发挥作用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它和计划经济一样,同样是社会资源配置的手段。市场经济并不排斥计划管理。从宏观上来说,计划的指导能减少市场经济的盲目性,从微观上来说,加强企业计划管理是适应市场,参与竞争,提高企业素质的需要。 农机公司计划管理的内容较多。从计划的时间长短来看,有中长期计划和年度计划。  相似文献   

15.
自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以来,湖北省全面系统推进计划体制改革,初步实现了计划体制创新和职能转换,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型计划体制框架.但是,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相比,湖北省计划体制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在新的宏观调控体系中,计划、财政、金融之间相互配合和协调运转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有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宏观调控主要采取经济办法,建立计划、财政、金融之间相互配合和制约机制,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综合协调”。计划手段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党中央、国务院已明确提出。从国家计委确定的转变职能的三十二  相似文献   

17.
范文光 《市场论坛》2003,(12):44-4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规划计划仍然是政府引导和调控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发展计划部门需要及时适应新形势.就兴业而言,必须要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突出工作重点,抓住工作难点,积极转变职能,努力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高峰 《商业时代》2012,(18):9-10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世界各国非常重视宏观政策的调控.在我国,正确的宏观调控定位与政策取向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保障.随着我国经济向纵深发展,探讨宏观调控定位和政策取向对于指导我国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我国宏观经济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以对宏观调控相关概念的梳理和界定为出发点,通过回顾我国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发展历程和我国政府对经济宏观调控存在问题的分析,进一步提出了改进我国宏观调控定位与政策取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时光荏苒,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走过了20多年的风雨历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在不断深化,许多僵化的观念渐渐淡化、消失;在经济运行中,市场化改革正在向纵深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与此同时,财政和金融两大宏观调控手段在不断发生变化,逐步从原来的计划调控模式向市场调控模式转变.而要保证市场经济长期持续的平稳运行,就必然离不开政府的有效的财政金融宏观调控.因此,市场经济中的财政金融问题,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全新的课题,也是我们亟待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青年学者阎坤博士撰写的<透视财经>(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一书,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王少东 《中国市场》2013,(41):114-116
国家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调节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认真研究西方经济学以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国家宏观调控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总结我国和发达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实践,为丰富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理论,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和宏观经济调控机制有着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