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启河 《经济师》2008,(9):79-81
一个国家的知情权保障制度发达与否,直接反映着这个国家的人权宪政水平。知情权的人权确认是宪政制度发展的历史趋势。要切实有效地保障公民知情权,应把知情权纳入我国宪法公民基本权利体系。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2020,(1)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任何法律法规都不能违背宪法。然而宪法的概括性与抽象性,使其难以在实践中发挥应有的效力,从而难以保障宪法中公民基本权利的有效落实。而合宪性解释作为独立的法律解释方法,由法院在个案审判中进行适用,并且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互配合,从而促进解决宪法效力虚置的问题,使公民基本权利在个案审判中能够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3.
通过完善法律制度促进和谐社会,保障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前提和基础。宪法上规定了公民参政议政权、身心自由权、社会经济权、文化教育权以及特定主体的权利,对这些基本权利的切实保障将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宪法基本权利实现的状况越好,我们离和谐社会就越近。  相似文献   

4.
拘传和传唤流弊甚多,存在引发逼供诱供等侵犯公民基本权利事件发生的制度性缺陷,应予改进。拘传与我国现代法治国家的地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极不相称,建议直接将其取消。  相似文献   

5.
健康公平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人权的重要内容,健康状况的改善是一个国家、社会发展进步的直接体现,公平的医疗保障制度具有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等作用,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一个新的理念,就是不要把注意力仅仅集中在卫生系统的表现,而且还要关注卫生系统的筹资公平性(A.Wagstaff,2002)。Murray等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测度健康不公平性的重要思想,Gakidou等的一篇论文引起了对这一问题的争论,世界卫生组织出版的“世界卫生报告2000(5)”开始将这一思想付诸实践(M.Wolfson & G.Rowe,2001)。  相似文献   

6.
基本权利是宪法(包括宪法的理论与实践)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具有根本性、综合性和必然性等根本特征,是宪法所保障的权利,随着时代的发展,它的内涵、分类及其现实的实现途径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基本权利必须受到限制的观点在学界已是定论,但基本权利的限制必须遵循法律保留和比例两大基本原则,更好地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公民财产权的宪法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献萍 《经济师》2004,(10):55-55,57
财产权是公民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权利。阻止国家权力侵入私入领域 ,对公民财产权进行宪法保护 ,是现代法治国家的根本要求。我国宪法第四次修正案完善了公民财产权宪法保护制度 ,对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诉愿权是宪法基本权利体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为保护公民合法权益,防止国家侵犯公民合法权益,许多国家明确规定了诉愿权.本文试就公民诉愿权在我国宪法文本中的相关规定展开论述,初探我国宪法基本权利的救济权利理论研究和制度完善.  相似文献   

9.
在不同时代,人权问题始终是一个政权问题,它依赖于在社会生活中统治阶级的宗教、道德伦理、哲学思想。而宪法则是在一定时期的社会生活中建立的,并且公民权力和自由是不断补充的,但是宪法并不能保障整个社会都具有充分享有权力的生活,而只是一部分人,这一部分人就是所谓的“上层统治集团”。  相似文献   

10.
宪法诉讼是宪法自身的要求,是法治的需要,是审判实践的需要,是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需要,我国具有构建宪法诉讼制度的可能性。应当在吸取外国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建立一种“双轨制”的宪法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1.
私有财产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我国2004年将其纳入宪法,但在实践中还存在着立法上、司法上、执法上的侵害私有财产权的现象。我国应该从赋予所有财产权以平等地位、限制公权力特别是征收权的应用和行使、完善国家赔偿、补偿法方面加以完善,以期使宪法权力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2.
毕献星 《时代经贸》2007,(5Z):20-20,22
无罪推定原则作为现代刑事诉讼的基石,已经被写入联合国人权和刑事司法文件以及世界许多国家的宪法性法律。无罪推定原则的确立,标志着现代法治国家刑事司法民主化、科学化的价值取向,它不仅仅是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一项基础性原则,更彰显着一个国家民主、法治、文明的程度。疑罪从轻是指法院在罪与非罪之间犹豫时,出于种种考虑认定被告人构成犯罪但从轻量刑。二者对我国法治建设都有重大意义。本文首先分别分析了无罪推定与疑罪从轻的含义,然后比较了二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理顺了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宪法是我国根本大法,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它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  相似文献   

14.
高军 《经济视角》2004,(2):32-33
迁徙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而且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生存权利,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可以说,迁徙自由在我国历史上曾经有过宪法实践的经历,例如新中国第一部宪法——1954年宪法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居住和迁徙的自由。”但在建国后不久,由于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原因,在该项权利还未被真正实现时即  相似文献   

15.
在不同时代,人权问题始终是一个政权问题,它依赖于在社会生活中统治阶级的宗教、道德伦理、哲学思想.而宪法则是在一定时期的社会生活中建立的,并且公民权力和自由是不断补充的,但是宪法并不能保障整个社会都具有充分享有权力的生活,而只是一部分人,这一部分人就是所谓的"上层统治集团".  相似文献   

16.
人权“入宪”具有其独特的价值,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将人权写入宪法,是我国民主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历史等因素我国对人权研究的起步晚,起点低,在理论和实践中都远远落后于国际人权,而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更使宪法的人权原则面临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挑战。为了促进民主建设和保证社会发展,确保宪法人权原则在我国的贯彻落实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齐督军 《当代经济》2007,(10):86-87
人权"入宪"具有其独特的价值,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将人权写入宪法,是我国民主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历史等因素我国对人权研究的起步晚,起点低,在理论和实践中都远远落后于国际人权,而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更使宪法的人权原则面临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挑战.为了促进民主建设和保证社会发展,确保宪法人权原则在我国的贯彻落实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公民的公共事务协商权,是被代议民主理论长期忽视而被协商民主理论发现的一项公民基本权利。在当代民主宪政条件下,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相互补充,共同构成宪政民主架构的主干部分,因此,公民的公共事务协商权应当成为各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并将其纳入宪法权利范畴,构建更加广阔的公民宪法权利体系。正视公民公共事务协商权的研究,对于补正代议制理论的缺憾,解决代议制民主形式不能满足人民主权同宪政目标的矛盾,拓宽广大公民民主参与的现实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认真对待宪法程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玉红 《经济师》2006,3(3):56-57
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不仅规定国体、政体、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实体性的内容,而且也应规定一系列的程序。由于我国现行宪法对宪法程序的作用关注不够,导致了许多实体的宪法制度无法有效地建立,宪法关系不能有效地发生。所以,目前我国亟需认真地对待宪法程序。文章从宪法程序概念的界定入手,揭示宪法程序的特点、价值,侧重分析我国宪法程序现状,并提出我国宪法程序模式构建,以保证我国现行宪法所规定的各项实体宪法制度能够有效地发挥功能。  相似文献   

20.
经济宪法-宏观调控的基本法律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现代国家基本经济职能的宏观调控不是政府的普通行政问题,而是一个关涉公民基本权利和国家权力平衡的根本法问题.所以,从宪法角度研究和看待宏观调控,是由其本身性质决定的,经济宪法是宏观调控的基本法律架构.同时注意的是,经济宪法不仅包括狭义的经济宪法,也指广义的经济宪法,它们都构成宏观调控的基本法律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