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一、县域经济与注意力经济 县级政区是城市和农村的结合部,是我国农业经济与农村经济的集中地.县域经济,即以县级政区为区域范围的经济系统,是以县为单位的区域经济.在我国,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石,在经济发展中,县域经济承上启下,它是工业与农业,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联系纽带.  相似文献   

2.
马增明 《发展》2008,(8):9-10
一、农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县域经济是以行政区划—县为单元的区域经济,具有以农村人口为主和城镇与农村并存为主的特点,县域经济既是城市经济之尾,也是农村经济之头,更多地具有农村经济特征。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没有农业的快速发展,就没有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叶满城 《辽宁经济》2009,(10):52-53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特定地理空间,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以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为发展方向,涉及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对外经济各环节及一、二、三产业各部门的区域经济,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有机结合的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区域单元,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区域和基本支柱。  相似文献   

4.
纵观县域经济的发展历程和它特有的属性,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作为一种区域经济,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城市经济的摇篮;是市场经济的温床;是县域社会的脊梁。  相似文献   

5.
县域经济是指在县级行政区划范围内,以县城为中心、集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统筹安排各类资源而形成的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地理单元。重庆大城市与大农村的二元经济矛盾突出,壮大县域经济,对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县乃国之基","郡县治、天下安"。县域生活着大部分人口,是国家最基本的经济社会单元;县域涵盖城镇与乡村,是承上启下、沟通条块、联结城乡的枢纽;县域兼有农业与非农产业,是宏观和微观、城市和农村的接合部,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载体。县域经济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县域经济,主要是指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7.
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内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由各种经济成分有机构成的一种区域性经济。县域经济处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结合部、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链接点,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动力源泉。只有县域经济不断发展.区域经济才能协调健康发展,才能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8.
县域经济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点,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石和支撑,是地方经济腾飞的基础和保证。浙江经济发展快的重要成功经验之一就是县域经济发展快,城乡发展差距小,各县区形成了既有较大规模、较强实力,又有鲜明块状特色的区域经济。如何做大县域经济规模、提升县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姜信治 《发展》2005,(10):8-9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小康社会进程的一个着力点和具体行动,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没有县域经济的发展,也就谈不上整个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要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从发展的空间看,县域经济是各自为政的经济。县一级作为承上启下的行政管理层次,它以县级政权和县级财政作为市场调控主体,从而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能动性。县域经济往往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是在县级行政区…  相似文献   

10.
县域经济是在县级行政区划的地域和空间内统筹安排经济、社会资源而形成的开放且有特色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常常是以县城为中心,集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区域广阔,资源丰富,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乡镇企业为重点,城乡一体、工农并进,区域性经济特色明显,是我国社会经济功能比较完整的基本单元。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单元,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党  相似文献   

11.
《呼和浩特经济》2004,(3):F002-F002,1
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内以城镇为中心,以农村为基地,各种经济成分有机构成的一种区域性经济,它处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结合部、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连接点,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战略任务,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重点也在农村。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对于解决农业结构调整缓慢、农民增收困难、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地方财力、提升我市经济总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县域经济有关基本理论问题探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县域经济是指以县级经济区域为地理空间,以市场为导向,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具有地域特色,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是赋税经济、民生经济、区域经济、资源经济、生态经济;县域经济具有区域性、系统性、整体性、综合性、复合性、层次性、开放性、行政性、历史性、易变性  相似文献   

13.
县域经济是涵盖广大农村的区域经济,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宏观与微观、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重要结合部。我省县域经济约占全省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二。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对于解决好“三农”问题,改善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青海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牧区为腹地的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作为在县级行政区划上形成的以市场为导向、以县级政权为重要推动、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相对独立性,同时又不同于县级行政区划,具有广泛的开放性。因地制宜地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构筑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重大举措,是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纵观县域经济的发展历程和它特有的属性,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作为一种区域经济,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城市经济的摇篮;是市场经济的温床;是县域社会的脊梁.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县域经济是整个自治区地区经济的支撑点和落脚点,优化资源配置以提高全区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环节。由于资源、地缘、人文等多方面的原因,在发展过程中内蒙古县域经济形成了自己的特征。发展内蒙古县域经济须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立足当地实际采取相应措施,以取得良好效益。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它是以县级政权为宏观调控主体、以市场导向为基础,在县级行政区划的地理空间上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比较完备的相对独立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发展在内蒙古区域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对于解决“三农”、“三牧”问题、推动城乡一体化、壮大内蒙古的综合实力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向帮农 《湖南经济》2002,(12):36-37
当前,湖南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着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和加入WTO的新形势。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应当进一步理清和创新县域经济发展思路。总的要求应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富民强县为目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先导,加快农业产业化、县域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村劳力非农化和经济外向化的步伐,努力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以发展农产品精、深、高加工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是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素质和效益、增强农业整体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湖南是个农业大省,农产品资源丰富,但农产…  相似文献   

18.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增强县域综合竞争力,对于促进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农业、农村的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迁安在提高县域经济竞争力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9.
县域经济是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一个基础层次和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结合部,又是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交汇点,也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衔接处。面向新世纪,理清发展思路,加快振兴县域经济,对于实施第三部战略部署,促进我国小康社会建设,加快现代化步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注入了新的巨大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20.
红河州山区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区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即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山区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它既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又不同于国民经济,其主体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主题和方向是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是全国哈尼族和彝族的主要聚居区。“边疆、民族、山区、贫困”四位一体是红河州的主要特征,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