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在沿江经济开发热潮中.常熟市委、市政府提出以新材料产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目标并着手规划建设国家火炬计划常熟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基地,基地于2003年7月通过科技部火炬中心评审10月批准建立同时有11家企业被批准为基地骨干企业:两年来,基地以“创新、产业化”为先导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着力构建区域特色产业的按术创新平台。  相似文献   

2.
《中国集体经济》2013,(26):13-14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二轻工业联社按照“创新联社管理服务方式.做大做强玉林区域特色产业经济.创建全区二轻工业强市”的工作目标.大力加强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力度.着力提升玉林区域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玉林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3.
传统产业稳定发展有助于区域经济增长,新兴行业持续发力的同时,部分支柱性产业,尤其是传统特色产业陷入一定的困境。文章以四川原酒产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及18位专家问卷调查,运用云模型进行区域支柱性传统特色产业的风险量化研究。研究表明,原酒产业中企业自身风险最高的是中游企业,其次是下游、上游企业,共同体风险中资金流风险最高。据此,提出通过财务预警体系建设、人才培养与激励、创新“保险+期货”模式、注重品牌规划及供应链金融等方法管理风险,实现区域支柱性特色产业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各地在实施火炬计划项目的基础上,依托区域特色资源和技术优势,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产业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火炬特色产业基地迅速成长。自1995年至今,被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认定的特色产业基地已有109家。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实践表明,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在推动特色产业的集聚,  相似文献   

5.
以消除产业空壳村为抓手。充分发挥怀柔区域资源优势,壮大优势主导产业,培育发展特色产业。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产业》2005,(12):226-226
国家火炬计划济宁工程机械产业基地于2004年1月通过科技主管部门组织的专家论证和验收。济宁市机械工业发达,是传统的机械制造业重镇。基地以技术创新为龙头,围绕“构建区域特色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加速工程机械产业聚集”的总体目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充分突出地方产业特色,经过一年多的科学运作,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已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7.
以特色产业基地为重要载体,最大限度地发挥科技进步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是辽宁"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提高辽宁省特色产业基地的科技含金量,以自主创新带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将特色产业基地的发展方式从政府主导型向行业协会主导型转变,让特色产业基地更适应市场需求,完善特色产业基地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提高产业价值品位,构筑适合于辽宁省情的特色产业基地体系,是我们应高度关注的。  相似文献   

8.
近11年来,在实施火炬计划项目的基础上,依托区域特色资源和技术优势,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产业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特色产业基地迅速成长。目前,科技部火炬中心已认定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140家。其中。淄博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上海南汇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廊坊信息产业基地、广东中山小榄金属制品产业基地.顺德家用电器产业基地等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在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推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等方面取得了不斐的成绩。为了更好地展示特色产业基地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发展成就.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对特色产业基地进行重点宣传报道,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区域特色产业是大学生创业项目的重要来源,基于区域特色产业的大学生创业实践在高职毕业生创业活动中占有较大比重。通过对384名在校生和7个以区域特色产业为创业项目进行创业的大学生创业实体的调查,发现基于区域特色产业的创业项目与在校大学生心目中期望的创业项目特征具有很高的契合度。调查表明基于区域特色产业进行创业的大学生的收入水平显著高于非创业大学生,是较理想的创业选择。调查走访结果表明,大学生创新创业不但对区域经济有带动作用,而且对改变传统经营模式,引入新思想、新技术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个区域要实现工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崛起。离不开支柱产业和特色工业的支撑。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发挥本地区产业的比较优势。培育和扶持有望成为支柱产业的特色工业。形成一批以优势产业群为主体的特色工业园和特色产业基地。是实现区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基本方向。也是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保定高新区是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国家级高新区,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十五”以来,保定高新区认真贯彻落实科技部“武汉会议”精神,加强技术创新,加大以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发展新兴产业的力度,日益成为区域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良好平台。区域经济带动能力显著增强。一批投资大、科技含量高、推动力强的项目迅速成长,构筑了高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石。  相似文献   

12.
《浙江经济》2009,(1):F0003-F0003
城北新区位于安吉县城北部,规划总面积24.25平方公里,是县委、县政府实现“奋战五年、再造安吉”目标的重点开发区域,也是安吉“十一五”工业经济发展带的核心区域和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2007年被列为省基础建设重点项目。城北新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离品位聚集、高效率服务的宗旨,努力建成现代化高新技术工业的聚集区和新农村建设的样板区。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扬州市邗江区按照“区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发展规模化”的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加快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通过政策配套,资源整合,产业集中、人才集聚等若干措施,充分发挥邗江“压力机之乡”的传统优势围绕彰显特色、形成支柱提升水平增强实力的总体要求.坚持科技创新与管理创新相结合.自主开发与成果引进相结台.努力营造政策环境,推进配套设施建设,2004年1月.邗江顺利建成扬州市第一家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  相似文献   

14.
特色产业是发展特色经济的有效载体,是县域经济发挥比较优势的重要途径,培育、发展好特色产业,是富民强县(市)的关键所在。高碑店市的箱包产业是河北省25个县域特色产业之一,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以白沟镇为中心,辐射周边5个县市、50多个乡镇、500多个自然村,带动30多万农民走上致富道路的区域特色经济。  相似文献   

15.
一、依托产业基地,规划三大产品群,推动高新产业迅猛发展。江苏省常熟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是电气机械基地的核心区。园区经过8年的发展.集聚了一批电气机械骨干企业,拥有规模以上电气机械企业40多家.固定资产13亿元.年产值41亿元.涉及配电开关控制设备自动化电力设备节能压缩机与冷冻箱、电气机械基础件等行业。目前.园区已逐步形成了以电气机械制造.电子电器为重点的特色产业群体;  相似文献   

16.
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是科技部继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之后加快推进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南通市自科技部1995年批准成立第一家国家火炬计划海门新材料产业基地以来,以培育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为主线形成高新区产业基地高新企业、高新技术产品科技“小巨人”五线同抓的工作链.扎实推进了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该市7个特色产业基地2004年工业总产值达到324.9亿元.比上年增长30%.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赣州打造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划为出发点,先是对国内外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进行阐述和现状分析,接着对赣州发展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的优劣势进行了分析,最后从政策扶持、产业集群规划、结构优化升级、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五个方面提出了促进赣州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具体策略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高新区》2010,(8):11-11
为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总结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发展15年来的成效,加快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促进新疆地区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7月9日,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在新疆伊宁市召开了“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十五周年座谈会”。来自河北、辽宁、新疆等12个省级科技部门分管处室负责同志和30多家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负责同志参会。科技部火炬中心局级调研员马彦民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19.
<正>广西二轻工业联社开展行业特色产业区域培育工作已有12年,完成了14个自治区级特色产业区域的培育授名,并有7个已升级为国家级行业特色区域。借此机会,跟各兄弟省区市交流心得。一、"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个目标干到底"2003年,广西二轻工业联社以博白、荔浦、宾阳三个县为试点,开始尝试在行业内培育特色产业。第二年就完成了对博白县编织工艺品、荔浦县木衣架、宾阳小五金等3个自治区级行业特色产业区域的授名。至此,一张覆盖  相似文献   

20.
针对地方产业发展需要高校提供技术、专业人才等多方面支持,地方高校也需要在服务区域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更好地促进自身科研发展以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合作关系,对地方高校与区域产业发展互动的主要合作模式进行探讨,以湖南农业大学与安化黑茶特色产业互动发展为实证,提出了高校与区域特色产业互动发展的模式和建议,以期为深化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内涵与凸显其特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