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环境经济》2011,(9):7-8
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近日发布《通知》,将在全国集中开展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专项行动,禁止无偿或变相无偿提供塑料购物袋,对违反规定的商品零售场所经营者,特别是集贸市场开办者将给予处罚。《通知》指出,各部门要加大在商品零售场所特别是集贸市场的宣传力度,提示经营者和消费者有偿提供使用合格塑料购物袋,引导市场开办者设立专营或兼营塑料购物袋经营摊位,实行塑料购物袋统一采购、销售,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要求,从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袋。 今后,商场超市内的塑料购物袋将明码标价,并单独收费。旅客列车、客船、客车、飞机、车站、机场及旅游景区等也不得再向旅客、游客提供超薄塑料购物袋。  相似文献   

3.
《环境经济》2008,(2):6
国务院办公厅近期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通知》指出,鉴于购物袋已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今后各地人民政府、部委等应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并将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通知》还要求质检部门要建立塑料购物袋生产企业产品质量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4.
最近,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袋。今后,商场超市内的塑料购物袋将明码标价,并单独收费。  相似文献   

5.
金振斐 《经贸实践》2009,(12):62-63
“白色污染”通常是指由不可降解的塑料废弃物等形成的对环境污染,其中塑料购物袋的泛滥使用而形成的污染是重要源头。国务院办公厅在2007年12月31日下发的《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明确:从2008年6月1日在全国实施“限担令”,“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施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相似文献   

6.
图片新闻     
6月1日,一位顾客正往环保布袋内装商品。为了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引导消费者减少使用塑料购物袋.从6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施“限塑令”,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并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  相似文献   

7.
从2008年6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施"限塑令",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就消费者、商家和生产者这三大市场主体出发对此项政策作出自己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环境经济》2008,(2):8
针对将从6月1日起生效的塑料袋禁令,国家标准委正在积极组织相关单位及专家制定塑料购物袋相关的国家标准,并计划在今年3月份完成。这套国家标准将包括塑料购物袋的标识、快速检验方法、直接接触食品用塑料购物袋和降解塑料购物袋等多个方面。由于塑料购物袋标识对于塑料购物袋的安全使用、环境保护和回收利用都非常重要,国家标准委表示,目前,国家标准起草组正在对塑料购物袋标识技术内容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中国治理“白色污染”在行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7年12月31日,国务院发出通知,要求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  相似文献   

10.
从"限塑令"到"禁塑令",改变的不仅仅是一个字。2007年末,国务院办公厅下发"限塑令"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6年多过去了,"限塑令"的落实可谓喜忧参半。菜市场我行我"塑"。"限塑令"的推行确实减少了超市等部分场所塑料袋的使用量。据国家发改委统计,从  相似文献   

11.
新思维     
禁限塑料购物袋还须文化助力国务院办公厅近期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要更好地将限制塑料购物袋的任务贯彻到位,通过政府法令、制定严密强硬的行政措施只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实际  相似文献   

12.
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塑料购物袋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由于过量使用及回收处理不到位等原因,也造成了严重的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特别是超薄塑料购物袋容易破损,大多被随意丢弃,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3.
从10月1日起正式执行的海南“限塑令”明确规定,在本经济特区内禁止生产、运输、销售、储存、使用厚度在0.030毫米以下(含0.030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和一次性塑料餐盒、碗、盘、碟、杯等餐具。  相似文献   

14.
谷向君 《经济师》2010,(9):51-52
我国是世界上使用塑料购物袋的大国,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塑料购物袋。塑料购物袋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由于过量使用及回收处理不到位等原因,造成了严重的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国务院办公厅于2007年12月31日发布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即"限塑令"。"限塑令"颁布实施两年之后,仍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尽快解决,使之得以有效实施。文章以北方某市区为例,探讨影响"限塑令"有效实施的问题和对策,以期能进一步妥善合理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并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5.
限塑令的边际 效应递减为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出通知,称购物袋已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  相似文献   

16.
《环境经济》2008,(2):9
国务院办公厅近期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要更好地将限制塑料购物袋的任务贯彻到位,通过政府法令、制定严密强硬的行政措施只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实际上更为关键不可或缺的是:从文化的角度,来反省、检讨并引导,重塑人们的生活方式。伴随市场经济的逐步推进,尤其社会生活的加速“现代化”,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袋这类寻常生活场面,已经不只是单纯经济意义上的消费行为,而且逐渐浸染、衍生为一种社会文化心理、价值伦理意义上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7.
《经济视角》2008,(7):35-35
看似大而空的节能话题,其实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从领导便装开会、空调控温到眼下超市禁用塑料购物袋,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浓。现在,一缕环保清风又将吹遍春城。作为今年长春市节能环保宣传周的“新生儿”,6月13目开幕的首届长春“节博会”将奏响长春今年全民节能环保的序曲。主办方力求将首届节博会打造成政府的节能“助手”、企业的招商平台、  相似文献   

18.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出台,标志着中国对塑料袋的生产使用进入了“禁、限时代”。这项政策实际上分为对超薄塑料袋全面禁止和对其他塑料袋有偿使用两部分,希望达到的效果无疑是引导、鼓励群众合理使用塑料袋,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进一步  相似文献   

19.
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可以看见很多环保袋的派送,最近连固定电话的积分也可以换领购物袋。随着今年6月1日,全国即将实施超市"限塑令",今后免费或变相赠送超薄塑料袋的商家将被最高罚款万元。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80年代,广东零售业最先开始向顾客附赠塑料购物袋,此后迅速普及到大江南北当年的媒体曾热情讴歌这一“便民举措”,认为这开启了消费史上的新篇章,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小方便却越采越让人头疼白色塑料垃圾(也称白色污染),随之也成为困扰城市环境的一个难题。 2007年12月31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限塑令”,从2008年6月1目起,国内所有的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部将实行塑料购物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等免费提供翅料购物袋,旨在从源头上扼杀白色污染。 虽然是有偿使用,但对于这项面广量大、根深蒂固的工作,很多人在置疑。可喜可贺的是,早在两年前,杭州钢铁集团利用焦炉“巧烧”白色污染,实现零排放,还能变废为宝。然而,这一新技术在推广过程中,却遭遇了收集白色污染物品的尴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