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玥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186-187
财政部于1999年6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2001年1月对1999年6月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进行了修订,2006年2月在此基础上修改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其目的是为了规范企业非货币交易事项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由于非货币交易的会计核算有其自身的特点,为此有必要在理解相关概念和特点的基础上,对非货币性交易及其会计处理等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2.
1999年6月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对企业非货币交易行为的会计核算及相关信息的披露进行了规范。本文拟对新旧会计制度中非货币性交易准则进行比较,借以透视我国现行的非货币性交易准则,并就其未来发展趋向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正> 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已于2001年1月1日起在所有企业施行。非货币性交易是指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这种交易最大的特点是以物易物,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补价)。所以非货币性交易会计核算的主要问题是换入、换出非货币性资产的计价及相关损益的确认。本文拟就该准则修订前后不同之处作一比较并举例说明。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已于2001年1月1日起在所有企业施行。非货币性交易是指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这种交易最大的特点是以物易物,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补价)。所以非货币性交易会计核算的主要问题是换入、换出非货币性资产的计价及相关损益的确认。本文拟就该准则修订前后不同之处作一比较并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4.
为规范我国企业间的非货币性交易行为,限制企业利用非货币性交易操纵利润和规范非货币性交易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但准则中的若干硬性规定在实践中存在着干扰企业正常的交易活动的可能性。因此,对于涉及多项资产的非货币性交易,应从“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出发,真正体现出准则的广泛适用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以下简称《准则》)于2000年1月1日实施,该《准则》的实施规范了企业对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有很强的针对性。对现实中一些企业利用非货币交易来操纵利润现象起到抑制作用。笔者对其中关于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规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财政部于1999年6月28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并决定于2000年1月1日起在全国各类企业执行。这一准则是为了规范易货贸易、股权交换等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核算及相关信息披露,避免企业借此操纵利润。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核算有其自身的特点,现将其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提出来,谈谈个人的认识。一、货币性资产的非货币性交易确定问题企业的非货币性交易一般是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但有时也会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补价占交易额的比例成为区分货币性交易与非货币性交易的标准。准则指南中规定此比例为2…  相似文献   

7.
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已于2001年1月1日起在所有企业施行。非货币性交易是指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这种交易最大的特点是以物易物,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补价)。所以非货币性交易会计核算的主要问题是换入、换出非货币性资产的计价及相关损益的确认。本拟就该准则修订前后不同之处作一比较并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8.
《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已于2000年1月1日起施行。它适用于所有企业,重点,讲述了非3性资产交易会计核算的原理和方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企业间越来越多地进行非3性交易,因此,企业正确进行非3非交易的会计处理更显重要。  相似文献   

9.
商芳芳  李阳 《商》2014,(5):165-165
非货币交易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自1999年以来,我国财政部先后三次制定及修订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准则,其目的是为了规范企业非货币性交易事项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披露,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本文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对准则的适当范围进行了比较分析,探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完善我国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准则。  相似文献   

10.
引言1.本准则规范企业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2.非货币性交易会计核算的主要问题是换人、换出非货币性资产的计价,以及相关损益的确认。3.本准则不涉及以下事项:(1)放弃非现金资产(不包括股权)取得股权;(2)企业合并中所涉及的非货币性交易。定义4.本准则使用的下列术语,其定义为:(1)非货币性交易,指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这种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2)货币性资产,指持有的现金及将以固定或可确定金额的货币收取的资产,包括现金、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  相似文献   

11.
非货币性交易是指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 交换,这种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 价)。本文对小企业在非货币性交易中换入固定资产涉及补 价问题的会计核算谈谈看法: 一、在非货币性交易中换入固定资产涉及补价,其换入 资产入账价值,《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在非货币性交 易中换入固定资产,如果涉及补价,应区分支付补价与收到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介绍实质重于形式和非货币资产交换基础上,论述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非货币资产交换中的应用,并结合案例分别对具有商业实质和不具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资产交换的会计核算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和新兴支付手段的普及,各种数字货币逐渐参与到企业的支付核算中。然而,货币管理部门尚未正式认定数字货币在支付体系中的地位,这产生了会计核算上的损益问题。本文试探讨以三种不同方法确认和计量数字货币交易以及他们对企业带来的影响,以及在审计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4.
黄德祥 《商业会计》2000,(10):37-38
资 产按其存在的形态不同可分为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 ,与之相应的交易也可分为货币性交易和非货币性交易。补价交易 ,就是指在一方以其资产交换另一方的资产时 ,在其资产中既包含有非货币性资产 ,又包含有货币性资产 (主要是现金补价 )的交易或交换活动。补价交易如何划分货币性交易与非货币性交易呢 ?《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以下简称交易准则 )规定 ,以交易中货币性资产 (即现金补价 )占交易总资产的 2 5 %为标准 ,即一项非货币性交易中现金补价占交易资产总额的 2 5 % (含 2 5 % )以内为非货币性交易 ,按非货币性交易会…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纵深进行,我国证券市场得到了迅速地发展,企业经营方式也发生重大变化,资产置换、股权交换、存量资产(负债)重组等在内的特殊非货币交易业务越来越多,正确核算非货币交易业务已成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的突出问题。据此着重讨论了《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中没有规范的一些特殊非货币交易业务会计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基本要求(一)企业应分清非货币性交易与货和性交易的界限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类交易,按照交易对象的属性,可分为非货币性交易和货币性交易。非货币性交易不同于企业发生的一般交易行为,它是指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本准则旨在规定非货币性交易中换人、换出资产如何计价,以及相关损益如何确认的问题。在非货币性交易中,有时也会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这里的货币性资产,称为补价。非货币性资产进行交换,并不意味着不涉及任何货币性资产,如果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则仍属于非货币性交易。为便于判断…  相似文献   

17.
非货币性交易的核心问题是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处理,本文提出“两步交易法”,以“等价有偿”商业交易为前提,通过“虚拟两步交易”将非货币性交易转化为货币性交易,运用货币性交易会计处理程序处理非货币性交易,保持对货币性交易和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处理原则的一致,从而保证会计资料的客观、公允。  相似文献   

18.
《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以下简称《非货币性交易》)已于 2 0 0 0年 1月 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这对于进一步规范企业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核算以及相关信息的披露 ,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 ,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企业利用非货币性交易行为操纵利润。然而 ,笔者在学习及实践中发现 ,在《非货币性交易》中对存货处理的规范有疏漏之嫌 ,值得进一步探讨。非货币性交易会计核算的主要问题是换入、换出非货币性资产的计价 ,以及相关损益的确认。无论是同类非货币性资产相交换 ,还是不同…  相似文献   

19.
美国会计准则中,涉及非货币交易的有:会计原则委员会第29号意见书、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第109、123号公告以及第30号解释。美国有关非货币交易的会计准则规定:一般来说,非货币交易应以公允价值计量。如果非货币资产非自愿地转换为货币资产(例如,遭受到全部或部分的破坏、盗窃、没收或征用而收到的货币补偿),即使企业把货币资产重新投向或者有义务重新投向替代的非货币资产,也应确认利得或损失。一、定义有关名词的定义如下:1.货币性资产和负债,指由合同或通过其他方法规定了货币金额的资产和负债,如现金、以现金方式…  相似文献   

20.
吕程 《商场现代化》2010,(24):189-190
<正>发展货币市场基金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影响1.促进货币市场发展,提高货币市场流动性。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吸引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参与到货币市场交易中去,扩大了货币市场交易主体,丰富了货币市场的资金供给。促进了货币市场工具的流动性,为各个货币市场短期金融工具的流通交易提供了强有力的投资基础。同时,货币市场基金不断地买卖货币市场工具,赚取利差,也可以活跃二级市场的交易,增加交易总量。2.促进融资结构比例协调,降低我国金融体系风险。我国融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