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告大观》2005,(6):67-70
雕刻艺术是我国众多古老悠久的民族文化海洋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无数的珍宝古玩都离不开雕刻和浮雕。而传统的手工雕刻技艺。经过无数先人的不断探索和不断提炼,今天,中华传统雕刻门类众多。技艺精湛,巧夺天工!在今天工业化、数字化繁盛的时期,依然屹立不倒,散发着独特的艺术芬芳!我们力图探索先进的数字雕刻技术与传统的手工雕刻技艺的融合之路,把我们传统的雕刻艺术发扬光大。并创造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2.
泉州木雕是福建木雕的一种形式,它结合了许多福建独特的传统,在雕刻技术上相对朴素,在整体雕刻上线条流畅,尤其是在装饰物的雕刻方面,雕刻方法具有典型的南方文化风格,与北方的木雕有相对显著的差异。泉州木雕在多种技艺与雕刻技艺的融合中寻求变化,在中国木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原因。本文以泉州木雕的艺术价值为研究核心,提炼出泉州木雕...  相似文献   

3.
《广告大观》2005,(11):71-71,69
雕刻,是古老中华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经过无数先人的不断探索和提炼.今天,中华传统雕刻艺术门类众多.技艺精湛.巧夺天工!在今天工业化.数字化繁盛的时期依然屹立不倒,散发着独特的艺术芬芳!  相似文献   

4.
叶品勇 《消费导刊》2022,(13):29-32
工匠技艺对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田石雕而言是一个热门话题。工匠是一个雕刻匠人,但不仅仅是普通的工匠。本文试图通过“雕刻工艺”,源于艺术中所包含的“巧工与天然”的关系讨论,重点探索匠人之功与自然之境的统一关系。技艺包含了器具与匠人心与手相应、哲思与自然相生的多种方式。由此,将揭示青田石雕艺术的自然之美的问题,以此指向技石...  相似文献   

5.
《致富时代》2011,(1):37
我国是最早使用竹制品的国家,竹雕在我国也由来已久。竹雕也称竹刻,是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多种装饰图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种陈设摆件。竹雕成为一种艺术,自六朝始,直至唐代才逐渐为人们所识,并受到喜爱。竹雕发展到明清时期大盛,雕刻技艺超越了前代,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6.
《商》2015,(50)
民间雕刻的蓬勃发展促进中国雕塑的进步,其中民国至新中国时期民间雕刻尤为重要,作为这一时期雕刻艺术的代表,范庆云先生的作品有其独特的价值。本文运用文献记载和史料对范庆云生平作了稍微详细的介绍,通过缅怀这位艺术家的一生,以不一样的角度来了解民间雕刻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家泉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6):241-242
通过对牙雕工艺的历程和发展解析,阐述了牙雕作为一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正意义。由于美丽背后的杀戮,象牙雕刻也许会成为人类遥远而模糊的记忆,其消亡可能是一种宿命。努力留住这一古老雕刻的制作工艺,同时期待艺术家们能让这门技艺在其它材料上重获新生。  相似文献   

8.
理想美的永恒魅力——对古希腊雕刻中理想美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文芸 《消费导刊》2009,(19):224-224
古希腊作为欧洲文明的摇篮,其文化中反映出来的强烈的人性思想至今深深地影响着整个世界的文化艺术。本文探究了古希腊雕刻中高度赞美人、人的生活、人的尊严和人的力量的理想美的精神实质,它在造型上的构成因素以及它对后世文化艺术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叶志伟 《消费导刊》2022,(15):31-34
青田石雕历史悠久,具有非常丰富的创作题材及精湛的雕刻技术。本文就人物雕刻进行分析解读,对人物雕刻中人物的艺术形象—人物创作、造型神态、色彩,以及人物雕刻方法的比例把握、天然之美的表现、传承创新、意境追求进行了具体的探究。  相似文献   

10.
王东雪 《消费导刊》2022,(11):50-53
玉雕工艺是中国一种需要细致雕琢的最古老的雕刻品种,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式各样的玉石原石与雕刻工艺精巧的配合逐渐形成现在的玉石雕刻艺术,玉石雕刻因地理环境的不同、文化传统的差异以及时代的变迁形成各具特色的风格,彰显出独特的文化韵味。中国的玉雕历史文化悠久,玉雕艺术品在众多中国传统艺术品中占据着不可估量的地...  相似文献   

11.
俗话说:“石出寿山,艺出鼓山”。我生在鼓山脚下,鼓山的人杰地灵养育了我,鼓山集聚了一批寿山石雕刻名匠,偶然中我闯进了寿山石雕刻艺术的大门,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祖光为师,老师不仅悉心传授我雕刻技艺,还常以自身艺术感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  相似文献   

12.
苏旭  鲁统磊摄 《浙商》2011,(18):67-67
在瑞丽文艺气氛的熏染下,周晓东对玉石雕刻艺术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眼光。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石雕的灵魂。石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需要的不仅仅是雕刻的手法与技艺,更多的是对于传统文化的感悟与传承。泰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独特的山区地理环境造就了厚重鲜明的人文积淀,拥有廊桥文化、茶文化、泰顺石文化、竹木文化、红色文化、民俗乡土文化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同时优质原石作为不可再生资源,有限的资源储量...  相似文献   

14.
正古人一直把"居有竹"作为风雅生活的追求之一。正所谓"琴棋书画养心,梅兰竹菊寄情",文人墨客也将对竹的喜爱搬上了书桌文案,变成了今天拍卖场上闪亮的竹雕艺术品。竹雕技艺与传承竹雕又称竹刻,是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多种装饰图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种陈设摆件。竹雕成为一种艺术,自六朝始,直至唐代才逐渐为人们所识,并受到喜爱。明以前,传世的竹刻器物和知名刻工甚少,明中叶以后至清代,文人士大夫写竹、画竹、种竹、刻竹蔚然成风,竹刻名家辈出,  相似文献   

15.
钦州坭兴陶是中国陶瓷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是钦州人引以为傲的本土优秀民间工艺。钦州作为日渐闻名的陶都,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坭兴陶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地处钦州市的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北职校"),开设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工艺创作专业(坭兴陶艺方向),并已成为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民族文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担负着为地方坭兴陶产业生产一线培养陶艺中等专业技术人才的责任。如何围绕"素质为先,能力为重"这一教育任务进行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出符合坭兴陶企业职业岗位需求的应用人才是北职校开展坭兴陶教育的当务之急。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课程设置以及组织编写具有中等职业学校特色的民族工艺创作专业教材,是北职开展陶艺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内容。2012年北职校开设民族工艺专业(坭兴陶方向),通过长期坭兴陶雕刻装饰艺术教学实践,对中职坭兴陶雕刻装饰艺术谈谈一些心得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朱宇 《消费导刊》2022,(11):58-61
红木雕刻和舟船文化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当中的珍品,继承与创新是当代创作者的责任。红木雕刻与舟船文化的结合,不仅是笔者内心的向往,更是艺术的创新和传统的传承。中国古代船舶早已不是简单的造船历史,繁复的造船工艺、传统的审美情趣、积淀的文化内涵早已使古代船舶拥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它对于学术研究、内心的文化滋养有着重要意义。红...  相似文献   

17.
许文华先生,号翰墨居士。其积30余年心血,潜心薄意雕刻。他的薄意雕刻具有明显的个性特色,既具石刻精细的技艺,又有书画泼墨的手法,两者相融,浑然天成,表现出东方书画艺术的神韵。选择的石头也各个相异,有寿山石薄意,有青田石薄意,还有鸡血、墨晶薄意等。作品形状也多姿多彩,有方形、长方形、圆形、半圆形……适应人们不同的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门复杂的技艺,茶道源于中国,盛于日本.日本战国时期的茶圣千利休将茶道发展成为融汇饮食、园艺、建筑、花木、书画、雕刻、陶艺、漆器、竹器、礼仪、缝纫等众多技艺的文化综合体,使侍茶这一行为的意义远远超越了茶本身,上升到艺术哲学高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道”.  相似文献   

19.
“龙虎风云绕砚床,神工鬼斧著华章;由来巴蜀文渊薮,苴却新葩匹歙端”。这是著名文物专家陈恩元对苴却砚的评价。苴却砚以传奇般的历史、优良的石质、高品质的石眼、绚丽多彩的石晶花纹、精湛的雕刻技艺成为令人瞩目的文化性名特产品,成为四川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20.
沈杰 《上海商业》2011,(11):60-61
“龙虎风云绕砚床,神工鬼斧著华章;由来巴蜀文渊薮,苴却新葩匹歙端”。这是著名文物专家陈恩元对苴却砚的评价。苴却砚以传奇般的历史、优良的石质、高品质的石眼、绚丽多彩的石晶花纹、精湛的雕刻技艺成为令人瞩目的文化性名特产品,成为四川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