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城市游憩空间结构系统分析--以宁波市为例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秦学 《经济地理》2003,23(2):267-271,288
从空间类型、空间要素、空间结构与形态等方面系统探讨了城市游憩空间结构,并以宁波市为例详细分析了其游憩物质与环境空间结构、游憩行为与需求特征、游憩行为空间分布规律等一系列要素,为宁波市的旅游开发、游憩规划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农户从非亲环境行为转变为亲环境行为的过程中,面子观念对其影响至关重要。研究将转换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并从经典家庭理论出发,构建面子观念与农户亲环境行为偏好选择模型,在此基础上,以农户塑料袋重复利用行为为例,采用CGSS2013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实证分析面子观念对农户亲环境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理性人假设下,在非亲环境行为转变为亲环境行为的第一阶段,由于转换成本的形成和高水平状态而维持成本较小,农户越看重面子观念,越对非亲环境行为具有明显偏好;(2)相较于男性,女性更偏好选择亲环境行为;(3)相较于不信教农户,信教农户更偏好选择亲环境行为。研究结论将在指导乡村振兴开展过程中对亲环境行为的宣传和监督上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企业环境行为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来越多的环境事件与企业巨头们的不当环境行为产生了密切的联系,巨额的环境责任赔偿带给企业的压力和环境灾难留给人类的反思使得企业环境行为的研究成为了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就近十年来国外学术界有关企业环境行为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从理论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阐释企业环境行为模型、企业环境行为评价以及公司价值、生态型企业家与环境政策等对企业环境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亲社会行为是指对他人和社会有益的能够带来积极影响的助人行为、利他行为或其他更为广泛的行为[1].Custavo Carlo把亲社会行为分为利他亲社会行为、依从亲社会行为、情绪性亲社会行为、公开亲社会行为、紧急亲社会行为和匿名亲社会行为.研究发现,美国大学生自我报告最多的是利他亲社会行为,接下来依次是依从、情绪性、紧急和匿名亲社会倾向,公开亲社会倾向被报告的最少. 适应性的问题,是个体与周围环境互动后产生的行为困扰或是问题行为.目前国内外关于大学生适应性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将其与家庭教养方式、学校氛围、人格特征等方面结合,而把大学生适应性与亲社会行为相结合的研究内容较少.因此,本研究有两个目的:一是考察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现状;二是通过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和适应性的关系研究,探析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对适应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游客地方依恋和游客亲环境行为关系的探究体现了旅游地理学中有关游客积极环境行为的研究路径由理性向情感转向的新趋势,也反映了业界的游客环境行为管理由理性管理向情感管理的新方向。文章以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的观鸟游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322份有效问卷的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观鸟游客存在着明显的地方依恋情感,此情感促进了亲环境行为的产生;自然共情和环境教育感知在其中起到了中介变量的作用。在地方依恋的两个维度中,地方依赖显著加强了环境教育感知,地方认同显著促进了自然共情的产生;自然共情比环境教育感知更明显地影响了亲环境行为的产生,但环境教育感知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自然共情的产生。据此,景区管理者可以利用高科技技术,在避免对候鸟及其栖息环境产生冲击的前提下增加游客与候鸟的接触,同时改进景区内环境教育设施,以促进游客自然共情的产生和提高环境教育的效果,进而更好地引导和提升游客的亲环境行为。  相似文献   

6.
当前,员工持续创新行为激发机制是创新领域的重要研究问题。以往研究主要聚焦持续创新能力塑造或情感变化的单方面作用,综合考虑动机、情感和组织环境等多层面因素激发作用的研究较为欠缺。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利用48个企业348名员工多时点调查数据,运用多层线性模型(HLM),探讨个性化协议对员工持续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跨层次分析结果表明:个性化协议对持续创新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创新激情在个性化协议与持续创新行为间发挥中介作用;差错管理氛围调节个性化协议与创新激情的关系,也调节个性化协议通过创新激情对员工持续创新行为的间接影响。结论可为企业管理者从员工动机、情感和组织氛围等方面激发员工持续创新行为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方远平  张琦  李军  黄向 《经济地理》2020,40(1):204-213
随着研学旅行、亲子旅游的快速发展,青少年旅游市场渐热,规范和引导青少年游客的亲环境行为,维护景区环境已刻不容缓。在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回顾的基础上,基于群体影响的视角建构了参照群体、行为态度和亲环境行为的理论关系模型,侧重分析青少年游客与成年游客在亲环境行为的差异性,并以海珠湿地国家公园为案例地,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利用SPSS17.0和AMOS17.0统计软件进行结构方程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参照群体的两类影响(规范性社会影响和信息性社会影响)对的行为态度、亲环境行为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并再次验证了行为态度与亲环境行为之间的正向关系;②通过中介效应分析发现,行为态度在参照群体的两类影响与亲环境行为之间的存在部分中介作用;③基于多群组分析,青少年游客与成年游客在理论关系模型中存在差异,青少年更容易受到规范性社会影响,成年人则更容易受到信息性社会影响。研究结论能够为有效培养和激发不同年龄段游客的亲环境行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搜索舒适性研究的中外文献,梳理了研究的数量、学科、热点,以城市街道为研究对象,从街道空间对小气候要素的影响、舒适感受评价、街道空间与舒适感受的相互作用3个方面对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空间要素是风景园林小气候尺度影响舒适感受的重要因素,热舒适为目前主要的舒适性研究主题。提出风景园林小气候舒适性研究,以城市街道为例,需要建立整合空间要素、小气候要素、人的感受的具有风景园林专业特色的舒适性评价体系,为未来城市宜居环境规划建设提供舒适性设计经验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消费者跨渠道购买行为研究评述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者跨渠道购买行为是指多渠道零售环境下,消费者在购买决策过程的不同阶段运用不同渠道的行为。文章基于文献研究法,从定义、影响因素和企业管理策略三个方面对消费者跨渠道购买行为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和评述,阐述了消费者跨渠道购买行为的定义,总结了消费者跨渠道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归纳了企业对消费者跨渠道购买行为的管理策略并进行了评述,分析了未来研究方向,得出消费者跨渠道购买行为可以细分为消费者跨渠道搭便车行为和消费者跨渠道保留行为,研究结果为多渠道零售企业进行渠道设计和多渠道顾客管理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已被正式纳入中国的第十四 个五年规划。系统化认知儿童日常户外行为需求及其与社区 建成环境之间的矛盾对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具有紧迫要义。 基于儿童视角,以日常生活圈尺度的社区户外空间为研究对 象,调研儿童日常户外行为特征、户外空间需求和满意度, 从场地空间、土地利用、道路系统和边界空间4个层面采集社 区建成环境各要素属性,经数据分析,明确影响儿童户外行 为及满意度建成环境的关键指标,包括儿童适宜活动空间面 积、周边建筑密度、步行道路连接度和边界空间出入口密度 等,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提升社区户外空间儿童友好度的指标 建议值及策略。  相似文献   

11.
面向综合区划的国土空间地理实体分类与功能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区划是统筹区域各类要素,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格局的重要手段,也是空间政策制定的依据。本文首先应用本体分类法,将国土空间划分为农地、水域、森林、草原、矿产、城镇、交通、自然保留8类地理实体,实现对国土空间产生重大影响的各类多主题和多尺度要素的认知和表达。其次,从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角度将各类地理实体发挥的功能归纳为14类,构建国土空间地理实体与功能之间的多对多网络关系:同一个地理实体发挥着多种功能,同一种功能可被不同的地理实体所体现。在解读地理实体在空间中功能发挥机制的基础上,探讨了国土规划中功能调整与优化的基本思路。最后,从区划对象与评价单元、功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区划方法探索、与部门区划衔接四个方面提出对未来综合区划技术框架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众创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从内涵上,众创已超越一般意义上的创业,从简单的对象扩展到不同形式的创业载体。而众创载体的发展模式从简单意义上的"绩效运营"进一步增强了多样化功能与商业模式的创新。众创生态系统研究方面,则着重突出构成要素、运营机制与演进模型三方面,但仍需在评价体系研究上突破传统孵化器的研究框架;行为绩效方面,微观个体的行为影响因素研究取得了广泛成果,但创新行为与绩效的切实关联机制仍需实证补充,特别是针对自组织众创行为、众创生态系统动力机制及其演化等尚在探索之中。  相似文献   

13.
李强 《时代经贸》2009,(8):75-76
企业慈善行为影响消费者感知因素是通过一些具体要素来实现的。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企业慈善行为对逍费者感知影响的要素内涵,将要素框架定义在领域、时机、资源,数量、宣传五大方面,针对这五方面对消费者感知因素的两个维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同时,实证研究了企业慈善行为在这五个方面采用不同方式会对消费者感知产生不同的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供企业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不平等是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它会导致社会分化,影响社会关系。本文在实验室中构造了四种典型的收入不平等来源:风险选择、自然运气、个人努力和竞争机制。以此为背景,本文研究了个体之间的收入不平等来源对他们的亲社会行为与反社会行为分别有着怎样不同的影响,并尝试从个体优势不平等厌恶和劣势不平等厌恶心理的角度对这一影响的机理进行解释。本文的主要发现是:自我财富水平并不直接影响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但自我财富相比他人财富越多,亲社会行为水平越高;他人财富相比自我财富越多,反社会行为水平越高;各类不平等来源可直接影响亲社会行为;优势不平等厌恶能够影响亲社会行为,劣势不平等厌恶能够影响反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5.
促进农户向绿色生产与生活方式转变对推进中国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意义重大,这决定了剖析农户亲环境行为逻辑的重要性。论文基于构建的“环境规制—数字化信息渠道—农户亲环境行为”分析框架,运用中国土地经济调查中的农户数据和二元Probit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约束型与激励型环境规制正向引导农户亲环境行为,这一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而且,约束型与激励型环境规制在不同情境下对引导农户亲环境行为存在明显异质性;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化拓宽农户的环境规制信息获取渠道,增强农户的信息获取能力,促进农户环境规则感知,进而促使农户采取亲环境行为。基于上述结论,本文认为环境规制对激励农户亲环境行为是重要的,但数字化赋能环境规制的内生逻辑则是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16.
上海居民购物行为的时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柴彦威  沈洁  翁桂兰 《经济地理》2008,28(2):221-227
基于上海市居民购物行为的问卷调查数据,研究居民购物行为的时空间特征,并从主观决策和客观物质空间的两个方面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上海市居民购物行为表现出低频率、夜间化、短距离以及非机动与公交出行方式为主的一般特征;商品购物出行的时空间等级明显,但具有分散化和扁平化的特征。其中,不同商品购物活动空间选择因素的不同导致其购物出行范围的等级性差异,而城市商业物质环境和空间分布更多地决定了居民购物行为的具体方式、空间大小和集中程度。  相似文献   

17.
高铁影响下的京津城际出行行为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侯雪  刘苏  张文新  胡志丁 《经济地理》2011,(9):1573-1579
文章通过总结1 400份实证调查问卷,利用GIS及社会统计方法,从出行交通方式、出行频率、出行需求、出行时空分布及出行空间感知五个方面,分析归纳出在高铁影响下,京津城际出行行为的特征及其不同社会经济属性的变化。研究发现:京津城际高铁不但改变了原有城际交通的分布结构,加强了城际出行的强度,增加了人们城际出行的需求;同时影响了人们对城际出行的空间感知,使得部分人群产生了职住分离的意愿,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接受职住分离这种新的就业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8.
企业战略风险问题已成为管理者和学术研究者们的关注焦点之一.基于战略行为展开的分析为战略风险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首先以整合的观点分析战略行为的基础;其次基于行为要素的分解,构建战略风险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框架,从行为主体、行为内容、环境、组织、行为过程特征共计5个维度讨论了可能的战略风险来源及其影响机制.分析表明,行为主体及其认知过程、环境不确定性、组织因素、行为内容特征、决策过程特征以及执行过程特征等因素共同构成可能的风险来源,且因素之问存在的交互影响增加了行为的不确定性及风险的复杂性;最后针对该框架展开了进一步研究设想.  相似文献   

19.
从区域空间关联视角出发,将资源环境约束纳入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框架中,测度了我国29个省级地区2001-2011年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及其区域非均衡性,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对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各省区普遍处于环境无效率状态,资源环境约束下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现较为明显的"增长效应"及空间非均衡性,能源消费结构、要素禀赋等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探究企业低碳化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与管控要素的识别是探讨企业低碳化发展路径的关键。通过相关性和逐步回归分析,研究发现:政府和公众的外部压力等情境因素成为企业低碳投入环境行为的驱动因素,企业低碳投入主要是外推型行为;而低碳运营中低碳行为能力等企业个性因素影响最大,低碳运营主要是内拉型行为;环境价值观与两种低碳环境行为显著相关。因此,应加大企业环境宣传以构建自然和谐的环境价值观,加强企业环境能力的培养和增强环境行为意愿,积极发挥政策法规在企业低碳行为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