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伟 《浙江经济》2022,(1):10-15
疫情冲击与我国经济运行的国际环境 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冲击,进而对我国经济运行外部环境的影响,怎样去看?个人认为,可以按照两条线索、一个变局、一个落脚点和三个时段去看.两条线索,即审视疫情对于我国经济运行外部环境影响的基本线索;一个变局,即疫情冲击引发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变局;一个落脚点,即中国经济运行的外部环境;三个时段...  相似文献   

2.
张涵 《中国国情国力》2020,(5):F0003-F0003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为科学把握经济形势,分析疫情对区域经济带来的影响,探讨全球“战疫”下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应对举措,4月18日,“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第十五次专题线上研讨会召开,会议主题为“疫情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区域经济领域的23位专家就疫情冲击下的区域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3.
潘毅刚 《浙江经济》2022,(12):79-79
稳住三个基本盘,放大向上的力量,经济向好发展必定可期疫情三年,中国经济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持续冲击。当前,疫情防控已进入转段的关键时期。在“放开”后一波冲击之后,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将趋于减弱,2023年即使是在全球经济增长总体放缓的背景下,回升向好的预期在进一步增强,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的特点仍没有改变,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  相似文献   

4.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备受业界关注。虽然2019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没有提及2020年GDP增速目标,但该会议指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同时强调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如何看待此次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这次肺炎疫情是否会影响今年全年的发展目标?如何保今年全年发展的目标?就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蔡昉回答了外界关切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徐豪 《中国报道》2020,(2):66-67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世界经济复苏蒙上阴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金砖之父”吉姆·奥尼尔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经济至少带来三重冲击:冲击“中国引擎”,冲击正常国际经贸往来,冲击市场信心。有人认为,“新冠肺炎是压倒全球化的最后一根稻草”。实际上,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及其后续影响,世界各国更应该紧密合作。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交错融合,早已让世界成为紧密的一体。与全球供应链脱钩、退出全球化体系,不仅无济于事,反而影响经济体的稳定和发展以及应对风险的能力。全球化虽然面临“逆全球化”的严峻挑战,但全球化成为时代潮流有其内在的必然性,是市场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全球化的趋势难以被根本逆转,经济全球化仍将不断向前推进。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影响,更应该进一步加快改革、扩大开放,释放经济潜力,使经济社会尽快从疫情的冲击中恢复过来。长远看,世界各国相互开放、相互合作仍是主旋律。  相似文献   

6.
《浙江经济》2003,(10):28-31
随着非典型肺炎(SARS)的蔓延,这一疫情已演变为肆虐全国的“经济冲击”,严重影响到各地的经济运行。尽管浙江疫情相对较轻,但由于经济外向度较高,原料、销售“两头在外”,人流、物流比较活跃,第三产业较为发达,受SARS影响的程度也较深。准确地评估SARS对我省经济的影响,是有效应对SARS冲击、确保浙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7.
徐豪 《中国报道》2020,(2):54-56
经过全国上下艰苦努力,当前已初步呈现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自疫情暴发以来,中国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也是一场艰难的考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疫情防控这根弦不能松,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要抓紧”。  相似文献   

8.
正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着力点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蔡昉表示,基于疫情的不确定性影响,首先要准确分析和把握疫情带来的冲击,包括对居民消费的冲击,对就业的冲击,对中小微企业的冲击。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也不会因突发事件的冲击而改变。要用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一是非疫情严重地区可以在坚决有效防控疫情的前提下有效促进职工到岗,特别  相似文献   

9.
为回答国际公共卫生危机冲击如何借由贸易关联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本文基于进出口目的国和国外疫情严峻程度的差异,构造了区县层面(或网格层面)面临的国际公共卫生危机冲击指标。研究发现,在冲击初期,国际公共卫生危机对区县夜间灯光亮度增速产生了显著负向影响,且这一影响随着时间推移逐步减弱;冲击前专业化生产医疗品和“宅经济”产品的区县,在面临冲击时,相对于其他区县有更高的经济增速。此外,随着周边区域受到的外来危机冲击增强,本地夜灯亮度增速有所下降,存在明显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0.
全球新冠疫情蔓延对浙江开放型经济造成一定冲击。应加强跟踪研判境外疫情和国际经济形势,兼顾疫情防控和对外经贸合作,统筹对内对外开放,强优势补短板,借外力练内功,努力危中寻机、化危为机.  相似文献   

11.
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2020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下降3.9%,为39.2万亿元。随着我国对疫情控制持续向好,经济复苏持续向好,以及一系列援企纾困政策持续发力,今年消费预计将呈现恢复性的快速增长。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稳定和扩大消费。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商务部将在提振消费、推动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方面采取多项措施。  相似文献   

12.
杜平  吴瑶 《浙江经济》2020,(3):46-49
2020年第一只“黑天鹅”不期而遇,一场战“疫”由此打响。相比“三驾马车”中的投资、出口,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最严重的是消费。当前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5%以上,最终消费率近50%,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接近2003年的8倍,因此与“非典”时期相比,疫情对浙江经济的冲击,尤其是对服务业和消费的冲击已不可同日而语。  相似文献   

13.
当前,推进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任务更加繁重以及外部环境日趋复杂。这次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之广、冲击程度之深远远超过了2003年的“非典”和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美国股市10天内四次熔断,全球金融动荡加剧;国际油价跌破20美元/桶,刷新2002年以来新低;世界经济贸易增长受到严重冲击,各权威机构纷纷大幅下调世界经济增长预期。全省经济下行的压力更加突出,一些主要经济指标降幅明显,疫情影响的程度到底多大、影响时间到底多长,目前还很难作出科学精准判断。我们既要打好疫情防控的阻击战,又要打好经济社会发展的攻坚战。  相似文献   

14.
面对经济全球化逆潮以及疫情冲击的双重影响,我国东北地区如何利用与东北亚更加接近的地缘条件,在推进区域经济合作进程中打造国内市场与东北亚市场的重要连接点,并形成东北扩大开放的新优势?  相似文献   

15.
《走向世界》2009,(13):8-8
甲型H1N1流感疫情冲击全球经济;世银预测中国经济今年起开始复苏;通用汽车将在美国裁员2.1万人  相似文献   

16.
非典疫情对税收收入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衍生的.非典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将大大低于中国经济自身增长潜力的释放效应.根本上讲,非典疫情是一场影响到经济的危机,而不是一场经济危机.宏观经济运行中有时会受突发性事件影响,引发社会心理恐慌,从而临时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经济行为.因此非典对经济产生冲击的主要力量来自于其对人们心理影响的很大程度的不确定性.从宏观经济学上来看,目前所经历的非典冲击是一个典型的外部冲击.因此这样的外部冲击通常会给经济增长造成扰动,经济增长曲线会突然往上或突然往下,形成一个拐点,但在这种扰动结束后经济活动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
江振林  高莉 《浙江经济》2003,(24):32-33
今年以来,尽管遭受了非典疫情、旱涝灾害以及国际上伊拉克战争等多重冲击,我国经济仍然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经济增速达到近年来的新高。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前三季度国内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9114亿元,同比增长8.5%,比去年同期加快0.6个百  相似文献   

18.
疫情消退后更需做足准备 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有了疫苗普及和药物研发的推进,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和冲击预计会收敛.但疫情开始消退后所面临的经济增长环境,可能会比疫情发生的时候更加复杂,一些原来潜在问题,像中美政经关系、供应链问题等,反而会进一步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19.
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了世界经济格局重建的加速和各国产业链的内向化.全球产业链进一步收缩,全球市场低迷.中国虽然是传统制造业的中心,但高度依赖全球化的制造产业链,在此次疫情之中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本文在分析新冠疫情对全球产业链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进一步融入全球产业链的优势,并针对新冠疫情的冲击提出了后疫情时代提升我国产业链竞争力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从去年开始.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今年一季度的增长势头更为强劲,GDP增长达到了9.%,创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记录。如果没有意外冲击,预计今年获国经济增长将在85%以上,而我省经济则可达13.0%左右然而,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给蓬勃向上的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场“倒春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