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的需要在人类社会中具有永恒意义。马克思对人的需要的深刻剖析,构成了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理论基础。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意蕴深远,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与这一理论有着高度耦合性,在新时代条件下彰显了人的需要的基本特征。因此,面对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充分重视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从领导力量、保障制度、思维方式、精神世界等多个维度出发,坚持守正创新,强化使命担当,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保障制度,树立起正确的政府思维和市场思维,持续丰富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不断引导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范君 《乡镇经济》2010,1(3):7-10
文章从对马克思人学理论的研讨和马克思技术思想的广义理解出发,梳理和研读马克思的有关著述,力图再现一个较为系统、完整的马克思技术思想轮廓,揭示人与技术发展的关系。同时讨论人类应该在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注意保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与平衡,学会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合理利用技术这一改造世界的工具,解决好技术活动中的道德选择问题,保障技术运行的长期有效,从而为促进人与人、人与技术、人与自然的和谐协调发展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3.
探寻马克思的思想起源离不开他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更离不开他的批判主义精神及其革命斗争实践经历.在理论思想形成上,对他影响最大的是以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为代表的哲学思想;其次是他对西方人本主义、西方自由思想以及西方古典经济学的辩证吸收.对于马克思思想起源的研究历来颇受关注,为此,笔者通过研读马克思的相关著作,尝试从一个新的视角来分析马克思的思想起源.  相似文献   

4.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表明,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劳动本质的核心理论,摒弃了其自我意识和绝对精神的唯心主义论调,超越和发展了费尔巴哈的“类本质”学说,形成了自己的关于人的本质的基本理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追问和考察对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像黑格尔那样创作出自己的《精神哲学》和《精神现象学》,而更多是把精神这个范畴作为定义其他范畴的工具或描述其他范畴的词汇来使用。同黑格尔把人的精神规定为"绝对"有着本质上的不同,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通过思维、意识、观念等精神一词的同义词或近义词间接回应了他们对精神的理解:不但从实践层面理解人的精神活动,而且直接把它的本质规定为实践。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经济学的生产理论以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为主要内容。西方经济学的生产理论包括短期生产和长期生产。尽管马克思经济学的生产理论和西方经济学的生产理论在理论基础、概念体系、分析工具和方法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但是两大经济学体系的生产理论在内容上具有明显的相融性。这种相融性表现在: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与短期生产、长期生产,在对社会生产的要素投入方式、影响因素、持续时间等方面的相融性上。对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在生产理论上的相融性进行研究,对于实现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在研究技术和具体方法层面的融合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与人的解放理论,前提在于正确认识马克思经典著作中关于历史活动主体的"人"的本质含义,正确认识马克思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人的异化以及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条件等一系列问题。文章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界定入手,阐释马克思经典著作中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的含义,说明个人在社会分工协作、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生产关系变迁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而分析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中人的异化的根本原因。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只有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与人的解放理论为指导,通过长期的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制度建设,才能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
人的本质问题与这个世界的基础到底是物质还是精神有很大的联系。费尔巴哈使人的本质摆脱精神层面的空谈而复归到现实世界,但他"直观"的局限性使其不能进一步的发展。马克思在吸取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精华的基础上,对他进行坚决的批判,使自己的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正确看待费尔巴哈对马克思的影响,探讨在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历程中是否存在一个"费尔巴哈阶段"。  相似文献   

9.
在梳理马克思经济学就业理论和西方经济学就业理论的基础上,从形成背景、分析路径、主要内容等方面对其进行比较,发现西方经济学对失业问题的分析主要集中在交换领域,而马克思经济学则从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入手,在生产领域对失业问题进行分析。因此,应在以马克思经济学就业理论为指导的前提下,批判性地借鉴西方经济学相关理论的有益成分,以实现新时代中国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相似文献   

10.
异化劳动理论的发展在西方思想史上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在"异化"概念的早期发展中,霍布斯、卢梭和黑格尔、费尔巴哈等西方思想家们作了大量建树.异化劳动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阈内体现为生产结果异化、生产过程异化、人的类本质异化、人际关系异化四个方面的规定性,其构成了其理论的逻辑框架.马克思在异化理论的发展后期实现了从抽象的人的本质到生产劳动的视角转换,并从异化的力量来源和生产力两个方面对扬弃异化劳动进行了回应,使异化劳动理论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发展的最高价值取向。关于人的需要问题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马克思的需要理论是分析和研究人类全部历史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深层次解读马克思的需要理论,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马克思需要理论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2.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现代哲学史上均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笔者认为,二者尽管在异化的概念、产生根源和扬弃途径上存在着差异,但二人的理论在精神实质上是一致的,都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去分析他们所处时代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马克思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思想史的理论中折射出朴素的科学社会学的思想,这些思想与之后科学社会学领军人物默顿的某些观点不谋而合.成为默顿学派倡导和追求的科学精神价值的思想源泉。文章从科学社会学的视角重温和分析了历史语境中马克思著作中的经典话语.以期解读马克思对科学社会学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统计表明,他们对文化概念予以了高度关注,尽管他们生前并没有留下系统的文化理论专著,但在其浩瀚的著作中体现了丰富的文化观和文化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对文化概念的使用表明,他们对文化概念有五个方面的理解,即人类功史实践活动中的人化的、精神文化的、物质文化的、知识的、文明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马克思的现代化思想进行简要分析,认为虽然马克思不曾提出“现代化”这一概念,但是从其思想论述中我们可以总结其包含的现代化思想:马克思通过对俄国具体国情的分析,为东方国家指出了一条新型的发展道路,直接通过发展自身的市场经济实现现代化的生产;马克思预见了全球化的历史发展趋势;马克思提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发展观;马克思关于超越时空的生态理论认为,人们在未来的自由联合体社会将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中蕴涵着极为丰富的人学思想,马克思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从批判黑格尔等人的"抽象的人"出发,提出了"现实的人"是一切历史的前提与基点,人的解放与自由个性全面发展是与历史转向世界历史阶段的程度一致的,马克思正是在世界历史理论中完成了人学思想的深刻变革,超越了历史上的一切关于人的学说。  相似文献   

17.
在人的本质问题上,马克思既吸收了费尔巴哈的人是人的本质思想,又以实践的、现实的、社会关系的人的科学理论超越了费尔巴哈的人学理论。马克思关于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理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的本质。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及人本思想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司金龙 《黑河学刊》2013,(2):5-6,150
马克思的国家观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的哲学始终是以对人的关怀为理论出发点,也正是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实现了对以往国家观的超越。只有从这一基本的理念出发,才能真正的理解和阐明马克思的国家观乃至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才能始终使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沿着马克思主义指引的道路顺利前进。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中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重建的思潮一轮接着一轮,而以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为代表,肯定辩证法在重建历史唯物主义中核心地位的理论尤为突出。尤其以卢卡奇为首率先奠定了传统西马重视辩证法的基调,进而引发阿多诺、萨特等人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再阐释。但是无论哪种辩证法路径都暴露出一定问题,对此笔者认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重建的基本出发点,必须立足于此才能既不远离马克思本人的理论精神,又能结合时代特色使其焕发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通过梳理中外思想家有关人的发展问题的思想发展脉络,最终落脚在马克思的人的发展观上。马克思入的发展思想是建基于自己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马克思区别于以往思想家的地方突出表现在,马克思所指的人是以实践为标志的现实的入,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相统一的人。这种人同时还是类本质和现实本质的统一。即劳动这一人类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活动和“在现实性上,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统一。马克思人的发展学说,正是以对人的本质的科学认识为基础的。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人的发展思想的基本内涵即可概括为: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在劳动、社会关系和自然、社会、精神等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方面的全面、自由而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