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原城市群经济带是以省会郑州为中心,包括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济源在内共9个省辖(管)市,分别占河南省土地面积和总人口的35.3%和40.3%。另外,中原城市群这九个城市所处的区域不同,经济发展的情况也各有差别,但归根结底每个城市的求发展的目的都是一样的,相互交流,相互协作,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孟开  苏文 《开发研究》1998,(1):28-29
一、河西旅游资源存量分析河西地区的旅游资源具有资源富集、分布相对集中、特色突出、种类丰富、知名度高、开发利用价值大等特点。区内共有各类旅游资源点约99个,占全省总数的31%,其中人文旅游资源61个,自然风景类38个,分别占全省总数的34.1%、30%。人文类旅游资源是全省最富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武陟县,北依太行,南临黄河,地处中原城市群郑州、焦作、新乡、洛阳四市的中心地带,京广铁路穿境而过,有武陟、老田庵两个火车站,是黄河北岸重要的货物换装站。公路四通八达,郑晋高速公路、济焦新高速公路和孟武高速公路贯穿全境,郑(州)常(平)、新(乡)洛(阳)两条省道在县城交汇,是南北物资文化交流、晋煤南运的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4.
十几年前,《洛阳市城镇体系规划》中首次将洛阳定位为河南省副中心城市.2011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洛阳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区域副中心城市地位.  相似文献   

5.
《首都经济》2011,(11):32-32
国务院日前出台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指出,中原经济区是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为基础、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地理位置重要.粮食优势突出,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6.
中原城市群作为承接东西部的枢纽地区,研究其内部的产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格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中原城市群中三个重点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三市高技术产业数据,通过计算区域分工系数、地方专业化指数初步测算三市之间的空间分工水平和各种高技术产业的专业化程度。结果发现郑洛新三市高技术产业区域分工还处于低层次阶段,产业结构趋同明显;郑州洛阳新乡的高技术产业不同行业专业化水平差距明显,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中原经济区中以郑州、洛阳、许昌三市为顶的三角区域里,有七个文化相同、地理位置相连的县市的发展尤其令人瞩目,被称为"区域经济强县统筹发展组团——中原组团",这七个县市形成了中原经济区的隆起区。县城作为农村之首,城市之尾,聚集了不少非农业人口,是地域性经济文化中心,是城市化发展的节点,是大城市连接小城镇的桥梁和纽带,在实现《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为中原经济区提出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8.
举世闻名的愚公移山所在地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西踞王屋,南临黄河,东接华北平原,地处焦作、洛阳、晋城、侯马四市中心地带。面积1931平方公里,人口61万,是新兴的工业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9.
牛艳华 《科技和产业》2021,21(5):104-109
基于河南省18个地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产值、企业数量、从业人员等统计数据,利用空间基尼系数、产业动态集聚指数等指标对河南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空间集聚度进行测定和分析,并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检验网络基础设施、创新支撑条件、制度因素对其空间集聚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河南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空间集聚度呈上升态势;在空间上主要集中于郑州、洛阳、新乡、许昌等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网络基础设施、创新支撑条件、经济制度环境对河南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空间集聚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欠发达地区的划分与界定目前省内没有统一的标准。浙江由于区域发展的不均衡,不仅地区之间存在发展差异,地市范围内部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域发展差异。以县(市)为单位对全省欠发达地区进行初步界定,全省欠发达县市共24个,约占全省县市总数的38%;欠发达地区陆地面积约3.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37.6%;人口总数达1034万,占全省的23.3%。从空间分布来看,浙江欠发达地区具有以下特征:(1)主要分布于浙西南地区。(2)主要分布于山区,并受所处山脉影响而联结成片。(3)山区性质  相似文献   

11.
一、昭平县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分析 (一)旅游资源现状 昭平县的旅游资源共有7种主类,占全部8个主类的87.5%;22种亚类,占全部31种亚类的70.97%;46种基本类型,占全部155种基本类型约29.68%。其中自然旅游资源56个,人文旅游资源63个,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比例接近1:1,可以看出昭平县是一个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兼容并蓄的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12.
未来五年是新乡实现跨越赶超、大有作为的黄金机遇期。“十二五”时期新乡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市为中心任务,紧紧围绕项目建设,着力打造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验区、中原经济区现代制造业基地、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和高素质人力资源培育基地等“一区三基地”,更加注重民生改善,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实现综合实力迈入全省前列,建设中原经济区强市。  相似文献   

13.
文章概述了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概况,剖析了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不足,认为河南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就要抓住机遇、利用好优势资源。发展优势:交通区位及城市群发展优势,综合资源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发展机遇:全面深化改革发展战略带来的机遇,中原经济区和航空港区建设带来的机遇,国内外产业转移带来的机遇。  相似文献   

14.
新郑市位于河南省中部,隶属省会郑州,是河南省18个改革开放特别试点县(市)之一。1994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全市辖10镇4乡1区,总面积873平方公里,总人口61万,其中,市区面积15平方公里,城镇人口15万。新郑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距省会郑州仅38公里,位于洛阳、开封、许昌所构金三角的中心,中原城市群的腹地。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纵贯全  相似文献   

15.
泉州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山、海、城、刹、古建等各类自然人文资源;文化底蕴深厚,海丝文化、宗教文化、中原文化、闽越文化、商贸文化兼容并蓄.在厦漳泉大都市区域同城化发展背景下,作为省域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的泉州,在区域旅游发展中应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由此提出,彰显泉州旅游形象,注重旅游转型提升,推进旅游一体化发展,实现泉州从旅游过境地到旅游目的地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城市群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区域一体化的建设和完善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科学客观准确的分析和掌握目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与中国十大城市群宏观经济效益水平差距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构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与中国十大城市群宏观经济效益指标体系,运用虚拟值与实际值相对比的方法,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与中国十大城市群宏观经济效益进行比较研究,比较分析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与中国十大城市群宏观经济效益的差距和存在的问题,并从总体经济实力、工业化发展程度、区域服务性产业发展状况、区域生产潜力、区域财政运筹实力、区域对外经济实力等六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宏观经济效益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郑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中原城市群经济发展的最大引擎,也是郑州大都市区的经济增长极。焦作作为郑州的近域城市和郑州大都市区的重要门户,郑焦融合发展已成必然趋势。文章从国际环境、国内环境、硬环境、软环境4个方面分析了郑焦融合的影响因素,具体从经济全球化、全球产业转移、“一带一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原城市群发展、交通布局、产业平台、旅游联动、商贸物流、政府政策、技术创新、引智工程、文化信息等14个方面进行了剖析,并总结了发展中需要注意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中原城市群区域旅游合作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旅游整合开发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全面整合旅游资源,联合开发出一个特色鲜明、文化深厚、可游性强的区域性旅游圈,对中原城市群提高区域旅游竞争力,实现旅游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分析中原城市群旅游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对该区域旅游合作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中原大地,有"豫北明珠"美誉的新乡始终为中原经济区建设默默地贡献着;沃野千里,农民心中的"粮财神"茹振钢教授几十年如一日地为粮仓丰盈努力着……茹振钢教授,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小麦抗病虫育种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先后主持了河南省"八五"、"九五"、"十五"小麦育种攻关项目,承担了国家"863"科技攻关项目和自然科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城市化进程也越来越快,城市群开始出现,旅游业的发展也呈现出以城市群为依托的态势,城市群智慧旅游一体化成为经济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厦漳泉城市群是推进福建经济崛起的带动核,也是国家战略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重要核心。现如今旅游业已成为厦漳泉城市群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实现厦漳泉城市群智慧旅游一体化迫在眉睫。文章对厦漳泉区域旅游合作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当前厦漳泉城市群旅游一体化战略目标、内容及要求,为厦漳泉城市群智慧旅游一体化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