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股权分置是我国经济转型和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的特殊现象。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导致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直接影响了上市公司的治理效率和业绩水平。本文对上市公司股权构成及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表明:股权分置改革有效地降低了股权结构中各因素对公司绩效的负向影响,同时加强了股权集中度对公司治理绩效的正向作用,使得上市公司的治理绩效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2.
英军 《现代商业》2013,(17):38-39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已经基本完成,本文主要考察股权分置改革后股权结构与股利政策的关系,以及对比股改前后股权结构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本文选用代理成本理论作为理论分析工具,考察股权分置改革前后股权结构与现金股利政策的变化、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在股改前后是否发生变化,从而达到本文研究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现金股利政策之间关系的目的。最后得出股改后上司公司不倾向于发放现金股利,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现金股利支付水平正相关,上市公司股权制衡度与现金股利支付水平负相关。我国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尚未呈现出全流通资本市场上现金股利政策应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王冰冰 《华商》2008,(21):15-16
股权分置下的上市公司存在着股权结构不合理,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内部人控制严重,缺乏有效外部治理等问题;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产生的深远的影响,形成共同利益基础,优化股权结构与健全公司治理机制、活跃控制权市场等。研究结论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总体上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王冰冰 《华商》2008,(22):15-16
股权分置下的上市公司存在着股权结构不合理,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内部人控制严重,缺乏有效外部治理等问题;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产生的深远的影响,形成共同利益基础,优化股权结构与健全公司治理机制、活跃控制权市场等。研究结论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总体上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别从股东所有者结构和股权集中度两个方面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股权分置改革前后呈现出的不同特征.得出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呈现出股权集中度高,国有股一股独大,股权流动性低等特征.而在股权分置改革后,这些不合理特征正在逐步得以改观.  相似文献   

6.
股权融资偏好、控制权私有收益已在我国资本市场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然而,它们实际上都根源于我国特殊的股权结构——股权分置,因此股权分置改革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股权融资偏好和控制权私有收益。  相似文献   

7.
我国上市公司中存在着非流通股与流通股二类股份,由于持股的成本有巨大差异,造成了二类股东之间的严重不公,形成了"不同股不同价"的市场制度与结构.通过股权分置改革,将国有股、法人股等不能上市流通的股票变为流通股,并对其利弊进行分析和提出完善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合理化建议,以促进我国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股权分置的制度缺陷导致了上市公司治理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扭曲了资本市场发挥作用的机理。股权分置改革有利于上市公司逐步形成共同的治理基础。从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治理优化的影响关系框架可以看出,指出股权分置改革通过上市公司股东行为、董事会作用及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等内部治理因素和资本市场定价机制、控制权市场并购重组机制及监督约束机制等外部治理因素影响着上市公司整体治理的优化,从而使后股权分置时代促进上市公司治理优化。  相似文献   

9.
股权分置已危及我国资本市场持续建康的发展,全面认清股权分置危害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回顾股权分置的产生背景,接着分别从资本市场建设、上市公司投资者的角度,阐述股权分置的现实危害。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我国零售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别从股权性质、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等角度检验了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的相关性.研究发现:零售行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与法人股比例显著正相关,与国有股比例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正相关但不显著,与股权集中度呈倒U型关系,与股权制衡度显著正相关.最后基于实证结果提出了优化股权结构和提升经营绩效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股权分置下,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存在股权集中度高、国有股一股独大、机构投资者持股比重低、非流通股比重大等缺陷,这些缺陷引发一系列的公司治理问题,影响了企业的绩效。从2005年我国实行股权分置改革至今,非流通股逐步转变为受限制条件的流通股,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发生了变化,而不同的股权结构决定了不同的企业组织结构,从而决定了不同的企业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成因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上市公司表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这是由于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市场上严重的投机倾向这些外部因素,以及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的较低成本、股权结构的缺陷和内部人控制问题等这样的内部因素导致的。股权融资偏好会带来降低募股资金使用效率和拖累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等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调整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建立内部激励制度,完善资本市场规则等制度安排,以淡化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  相似文献   

13.
余杰 《商》2014,(42):210-210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的构成和比例关系,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公司的价值和发展,进而影响投资者利益和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从我国股权分置与资本结构出发,介绍了相关背景,分析了在股权分置改革前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现状,比较了股改前后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并提出了股权分置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这有利于我国上市公司进行资本结构的合理化配置,进而促进资本市场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股权分置改革后的资本市场为研究背景,选取制造业上市公司2006年至2009年四年为样本,对股权结构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股改后国家股比例、法人股比例与盈余管理大小正相关,高管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大小不相关,流通股比例与盈余管理大小正相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大小正相关,其他股东受第一大股东影响较深,第二至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大小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高管激励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对提上市公司业绩,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具有重要意义。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资本市场资产定价功能逐步恢复完善,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将发生重大变化,这为实现高管股票期权激励创造了条件,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文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吴颂华 《现代商业》2011,(30):109-110
公司股权结构是现代公司制企业的基本要素,是现代公司治理的基础,股权分置改革直接导致公司股权结构的变化。本文主要研究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我国的资本市场处于股权分置格局,学业界和实业界均认为,股权分置是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诸多缺陷的症结所在。就对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以及股改后我国上市公司可能实现的公司治理模式进行了阐述,得出四种我国上市公司可能选择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林大庞 《商业科技》2011,(3):192-193
股权分置是制约我国资本市场的根本性制度问题,而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资本市场非常重要的改革,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股权分置改革业已顺利完成,资本市场进入全流通之际,本文选取2000年—2008年间上证和深证1048-1573家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盈余管理角度检验股权分置改革在公司治理方面的成效,实证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有助抑制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显著改善了公司治理状况。  相似文献   

19.
股权分置改革与盈余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分置是制约我国资本市场的根本性制度问题,而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资本市场非常重要的改革,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股权分置改革业已顺利完成,资本市场进入全流通之际,本文选取2000年—2008年间上证和深证1048-1573家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盈余管理角度检验股权分置改革在公司治理方面的成效,实证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有助抑制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显著改善了公司治理状况。  相似文献   

20.
股改引发的新并购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进行与逐步完善,中国金融业也将呈现出新的格局。在这种新的格局下势必演绎出一轮新的并购活动。而新的股权结构对并购理念、动因、手段等都会起一定作用,因此并购市场也将有新的舞台。本文旨在说明股权分置改革以后给并购市场带来的具体变化,并对这些出现的新现象加以说明和分析,使了解在后股权分置时代将会给资本市场,尤其是并购市场带来怎样的新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