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在鱼苗孵化过程中,由于鱼卵、鱼苗的体质弱、活动能力小,容易受到病害的危害,如不及时防治,将影响孵化的效果。 一、旱出膜 1、孵化用水循环使用或套孵、进苗较早、孵化较早、出膜较早的卵将孵化酶放入水中,再随水流带入进卵较晚的孵化设备中,就能将发育较晚的鱼卵卵膜过早的溶  相似文献   

2.
<正>鱼苗因其个体较小,体质较弱,且游动迟缓,极容易遭到敌害生物的侵袭。现将鱼苗池常见敌害生物及其防治技巧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导致鱼苗孵化过程中,提前脱膜和出现畸形胚胎而严重影响出苗率的原因有四:1.鱼卵质量差,或鱼卵过熟,卵膜脆薄而弹性小,极易破损。2.孵化池的内壁粗糙,易使随水流翻滚浮动的鱼卵被划破卵膜。3.放卵密度过大,或孵化用水水质差,pH值偏低、偏高等。4.几个孵化池同时使用孵化循环水,  相似文献   

4.
鱼卵和鱼苗的病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剑水蚤 剑水蚤对鱼卵和刚出膜的鱼苗危害很大,其危害程度随水中剑水蚤的多少而定,严重时可使鱼卵和鱼苗大部分被咬死。 防治方法: 1、孵化用水要求用60目~70目的铜丝布,或相当于此规格同目大小  相似文献   

5.
<正>鱼苗因其个体较小,体质较弱,且游动迟缓,极容易遭到敌害生物的侵袭。在生产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对象采用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保证鱼苗在繁殖及培育期间正常生  相似文献   

6.
<正> 近年来市场对禾花鲤商品鱼需求有所增加,禾花鲤稻田养殖在农村也有所复苏,对禾花鲤种苗的需求随之增大。虽然禾花鲤在流水或静水中都能自然繁殖,但因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多数是零星产卵,而且鱼卵和鱼苗往往被鱼类或其它敌害所吞食成活率很低。人工繁殖可以使禾花鲤集中产卵,提高鱼卵受精率、孵化率和鱼苗成活率,并做到有计划地生产。要搞好禾花鲤的人工繁殖必须抓包括亲鱼选择、培育、产卵、孵化和出苗五个关键环节。现详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 鱼卵的孵化过程是人工繁殖的重要环节之一,这个阶段如果管理不善,就可能导致孵化率下降,甚至会造成受精卵“全军覆没”之灾,从而影响整个鱼苗的生产计划。因此,在获得大量的受精卵后,必须认真搞好鱼卵孵化工作。将孵化工作注意事项简要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鱼苗指卵黄囊基本消失,鳔充气,能平游和主动摄食的仔鱼,又称水花、鱼花、海花。鱼苗因受亲鱼、鱼卵质量和孵化过程中环境条件、管理措施的影响,体制有强有弱,这对鱼苗的生长和成活率带来很大的影响。人工繁  相似文献   

9.
《渔业致富指南》2008,(2):37-38
<正>在鱼苗孵化过程中,提前脱膜和出现畸形胚胎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出苗率。提前脱膜多发生在胚胎发育的尾鳍出现至肌肉效应期这段时间,卵膜破裂或者溶解,失去卵膜保护的胚体沉入水底而死亡。发生的原因:一是鱼卵质量差,或是鱼卵过熟,卵膜脆薄而弹性差,极易破损;二是孵化池内壁粗糙,易使随水流翻滚浮动的鱼卵卵膜被划破;三是放卵密度过大,或是孵化用水水质差,pH值偏低或偏高等;四是几个孵化池同时使用循环水.而各个孵化池进卵的时间又先后不一,  相似文献   

10.
<正> 1、团头鲂有哪些常见疾病?如何防治? 答:上期讲到细菌性疾病,本期接着讲真菌性鱼病、寄生虫病、非寄生虫病。 一、真菌性疾病 水霉病较常见,严重危害团头鲂的鱼卵,鱼苗、鱼种或成鱼的受伤部位也易感染。在鱼卵的孵化过程中,水霉菌的内菌丝侵入卵膜内,当胚胎因故死亡时,内菌丝迅速延伸入死去的胚胎,同时外菌丝也随之长出。当菌丝长得多时,附近发育正常的卵粒也因菌丝覆盖,窒息而死。菌丝越长越多,造成恶性循环,大量感染可引起鱼卵全部死光。一般在水温15℃—30℃流行。鱼卵的水霉病治疗较困难,应以预防为主:(1)加强亲鱼培育,提高受精率,选择晴天进行繁殖;(2)对鱼巢、产卵池、孵化用具进行清洗、消毒;(3)采用淋水孵化;(4)粘附在鱼巢  相似文献   

11.
1.池塘培育 鱼苗池要彻底清整.每亩用生石灰150kg,消灭敌害生物及病原体。清塘后放人1m深的新水.每m^2水面放鳜鱼苗200尾。根据鳜鱼苗不同的生长阶段投喂适口的饲料.是提高鱼苗成活率的关键。刚孵化出膜3—5天的鳜鱼苗.适宜吃同日龄的鳊、鲂鱼苗。6—8天的鳜鱼苗还可吃3—5日龄的四大家鱼苗。9—15日龄的鳜鱼苗可吃1cm长的饵料鱼:据  相似文献   

12.
鱼苗培育简单概括就是将鱼苗养成一定大小的鱼种的过程。此阶段中鱼苗身体细小,体长仅7到8毫米,体质弱,游动速度慢,活动范围小,摄食能力弱,食谱窄,对敌害生物及外环境适应能力弱,易死亡等特点,这些决定了鱼苗培育是整个养鱼生产中难度最大的时期。因此给鱼苗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其成活率,使其快速达到生长标准是十分重要的,现将有关技术方法介绍如下,供养鱼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生物渔肥营养全面、配比均衡、应用方便、高效无残留,使用效果优于有机肥和无机肥,不仅可以显著提高水体饵料生物量(主要是浮游生物量),增加鱼产量,还可有效改善水质,防治鱼类病害。近些年,北方地区也开始应用生物渔肥,并已见成效。一、池塘苗种培育(一)鱼苗培育目前,我国鱼苗培育(也称发塘)方式多采取粪肥肥水,鱼苗下塘后泼洒豆浆的方法,但这种方式易恶化水质,鱼苗  相似文献   

14.
一、春季(阳历3—5月)气温逐渐回升,一般在10—20℃之间,比较适宜于各种病原体生长繁殖,尤其是4—5月份更为突出。早春鱼苗孵化时,鱼卵易患水霉病,鱼苗主要患车轮虫、小瓜虫、指环虫等鱼病,成鱼春季易患水霉病、鲤鱼白云病和鲤春病毒病等病。  相似文献   

15.
<正>冬春连夏特大干旱,给渔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进入夏季,水温升高,鱼类致病因素及敌害生物也随之增多,加上养殖水域受污染,鱼类病害常呈暴发性出现。水产养殖鱼病防治尤为重要。1.细菌性疾病:在气候干旱无雨时,各类水体水位偏低,水质较浓,加上夏季气温  相似文献   

16.
<正> 在鱼苗孵化过程中,提前脱膜和出现畸形胚胎等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出鱼率。 提前脱膜多发生在胚胎发育的尾鳍出现至肌肉效应期这段时间,卵膜破裂或溶解,失去卵膜保护的胚体沉入水底,并致死亡。发生的主要原因,一是鱼卵质  相似文献   

17.
<正>三、苗种培育鱼苗出膜后3天,卵黄囊吸收完毕,体长达到5mm,可作水平游动,开始摄食,即可进入苗种培育阶段,此阶段是养殖的关键。1、清池消毒。放养鱼苗前对水泥池或土池都必须进行清塘处理,可以杀灭潜伏的细菌性病原体、寄生虫、对鱼不利的水生生物(青泥苔、水草)、水生昆虫和蝌蚪等敌害生物,减少鱼苗病虫害的发生和敌害生物的伤害。  相似文献   

18.
在单胞藻的培养中,常会发生敌害生物的污染,而导致培养失败。为防治污染,保证单胞藻培养的成功。现把敌害生物对单胞藻的危害及防治简介如下,以供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大力提倡健康养殖的形势下,人们对水体中的投入品越来越谨慎。其实水体中的许多病害不一定非要用药解决,可以采取一些生物的方法予以防治。在养殖过程中,可以巧妙地利用各种鱼类的生活习性之间的互补性,在养殖水面中适当套养一部分有用的生物,达到调节水质、防治病害、以鱼养水、以鱼养鱼的目的。现结合生产实际,谈几点生物防治病害的技巧,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鱼苗下塘是鱼苗培育过程中提高苗种成活率的关键技术环节之一,鱼苗由于身体纤弱,对天气、水温、水质、敌害及放养时的操作等要求严格,养殖者稍有疏忽,轻则造成鱼苗不同程度的死亡,重则整个养殖全部失败。本文将鱼苗下塘技术要点概括为十个方面,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