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1 毫秒
1.
《中国就业》2007,(1):59-59
近年来,山西省不断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和转移工作。2004年至今,这个省已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420万人,占到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8%。其中,85%在省内得到转移,实现了就地有序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双峰县青树坪镇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一手抓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一手抓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极大地提升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整体水平。本文重点介绍了青树坪镇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多渠道、多举措帮助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的经验做法。  相似文献   

3.
许方良 《中国就业》2010,(12):17-19
常德市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市,总人口61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71万人,农村劳动力278万人。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100万人左右。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的竞争压力日益加剧,其就业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为了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特别是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如何实现稳定转移就业,切实维护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群体的利益,该市积极探索新路,  相似文献   

4.
中小企业与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关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河南是全国人口大省、农业人口大省,以及金融危机的影响,实现河南农村过剩劳动力转移形势愈加严峻.而中小企业的地缘优势、自身的特点和农民工兼业的工作特征所影响已成为农村过剩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要发挥中小企业的主渠道作用,作为政府通过扶持和发展本土中小企业,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促进以创业带就业,培育农村新的经济体,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等措施,切实落实国家及省相关促进就业的新举措,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才能最充分地实现农村过剩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5.
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增强我国产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本文通过对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工作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分析,对做好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外企业》2003,(2):64-69
目前,无论是就地转移的农村劳动力,还是异地转移、进入城镇就业的农民工,均得不到应有的社会保障,就业风险远大于城市劳动力,这是影响农业富裕劳动力转移和农村人口城镇化的重要制约因素。逐步建立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7.
周辉 《中国就业》2008,(9):30-32
当前,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小城镇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断增多。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增强就业能力、促进就业转移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就业靠培训,岗位凭技能”的企业用人机制不断成熟,农村劳动力就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也不断加大,搞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相似文献   

8.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不但促进了城镇化、工业化和农村现代化的实现步伐,还有力地支持了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的发展。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城镇化的速度在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市民化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目前农村劳动力在转移速度和转移后就业质量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将对转移就业工程的实现,甚至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产生长远的影响。本文仅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一些表现和突出特征进行剖析,以期激发人们对于转移就业问题的理性关注。  相似文献   

9.
为把握当前形势变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影响,本文调研以中部地区省份欠发达山区的农业人口大县为样本。调查发现,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主体"与"载体"两大难题,前者表现为三类就业困难群体的出现,后者表现为三种缺失转变载体的状况,其深层次原因在于新、老问题的相互交织,以及政府履行就业公共服务职能的缺位与错位。为此,建议以就业促进为目标完善政策和破除体制障碍,提升农村劳动力的专业素养和就业技能,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就业》2007,(6):8-9
广东是全国第一农民工流动就业大省。到2006年底广东流动就业半年以上的人员达2480万人,其中来自外省1800万人;本省尚有未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400多万人,做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民工技能提升工作,在全省组织实施了“百万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湖南是一个农业大省、人口大省,也是一个劳务输出大省。截止2005年底,全省总人口为6732.1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241.2万人,占总人口的63%。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及建设小康湖南、和谐湖南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把发展“劳务经济”与发展“外向型经济”和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湖南经济建设的“三大经济战略”,列入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努力改善进城就业环境,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本文就湖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2009年,栖霞市各镇街劳动保障事务所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到目前,已有2540名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丰城市积极引导农业富余劳动力更多、更快、更好地转移就业,尤其是向本地企业、工业园区、新兴产业转移就业取得明显成效。今年上半年,全市劳动力就业达5.73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9789人,实现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新跨越。  相似文献   

14.
《山东劳动保障》2010,(5):18-21
3月下旬,根据省委要求,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农民增收问题专题调研。总的来看,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顺应了我省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趋势,已经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但是其促进农民增收的基础仍然不稳固,必须进一步构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
永年县全国著名的蔬菜生产县和标准件生产县。近几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把解决就业问题作为富民强县的一项重要举措,精心谋划,狠抓落实,全面推进,在新增就业岗位、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被确定为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示范县和农村劳动力就业试点县。  相似文献   

16.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农村劳动力的剩余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工业转移的过渡时期出现的一种必然结果。农业劳动力比重的大小,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实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本文主要对河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进行砑究,其选题具有时代性和重要应用价值。这不仅有利于促进河北省农村劳动力的合理开发,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还有利于河北省主导产业的长远发展,对于河北省的城市建设也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制约因素和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农村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主要内容,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我国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是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目标之一"。2004年以来,中央1号文件已连续9年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工工作作出相关部署,国务院还建立了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分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主席的故乡湖南湘潭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全市总人口28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7万人.现有农村劳动力123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0%以上。为探索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有效途径,近几年,湘潭市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卜号文件以及全国再就业工作座谈会精神,全面实施劳务经济富民战略,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丽水市云和县积极探索适合“小县大城”战略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新路子,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把服务经济、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就业工作的出发点,进一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筹城乡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成效显著。目前,全县农村劳动力人口56840人,实际转移就业39607人,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69.7%。  相似文献   

20.
《中国就业》2013,(4):65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关于多渠道促进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平稳有序外出务工的工作精神,进一步推动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有效开展,中国就业促进会组织编印了《引领劳务经济的"就业名片(?)全国劳务品牌建设成果实录》。本书主要收录了200/年以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中国就业促进会联合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围绕劳务品牌建设开展的专题研讨、交流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