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4 毫秒
1.
本文利用1998-2008年相关产业数据进行中国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由此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影响中国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有两个方面,即"产业发展能力"与"市场潜在能力";第二,对中国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人才要素",其次是"相关产业支持"和"相关法律政策环境";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迅猛,如何推动软件服务外包企业的创新、提升其市场竞争力是本文探讨的问题.文章通过分析软件服务外包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发展限制因素,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提升软件服务外包企业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一轮的全球产业转移中,软件服务外包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形态和服务贸易模式,并且正在迅猛发展。作为新一轮产业转移的重要推动因素,国际软件服务外包为寻求服务业发展的中国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本文在对中国软件服务外包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中国承接国际软件服务外包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展开了讨论,进而对中国发展软件服务外包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代服务外包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离岸(海外)业务在促进产业成熟和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服务外包企业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由于服务外包的行业特性,国际并购成为获得离岸业务的主要方式。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某些服务外包企业已经具备了从事国际并购的能力,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支持。国际并购将成为未来我国服务外包产业获得离岸业务、提升专业技能、获取专业性资产、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外包企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离岸(海外)业务在促进产业成熟和提升国际竞争力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经过近10年的发展,我国某些服务外包企业已经具备了从事国际并购的能力,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支持。国际并购将成为未来我国服务外包产业获得离岸业务、提升专业技能、获取专业性资产,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外包企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服务外包正以其不可替代的优势成为国际商务活动中的新宠。近几年,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中国的服务外包产业也逐渐发展壮大,但是与印度等国相比,中国的服务外包产业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并不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本文从服务外包的概念和分类入手,比较中国服务外包产业与其他产业发达国家的竞争力,通过钻石模型和竞争力过程理论模型,分析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空间和竞争优势,找出制约产业发展的不足和劣势,进而提出增强产业竞争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影响中印软件外包业竞争力的四个因素,应用层次分析法对两个国家软件外包产业的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两国该产业竞争力的数值,并提出发展我国软件外包业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离岸服务外包竞争力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建立基于影响因素的离岸服务外包竞争力八维度模型,进一步构建浙江省各地级市离岸服务外包竞争力指数的评价指标。通过调研和搜集数据,运用多层次主成分分析法,以浙江省11个地级市作为样本进行综合测算,全面比较分析11个地级市离岸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现状,力图更加清晰地认识浙江省离岸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格局,为浙江省离岸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后续研究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服务外包已经发展成为万亿元产业,并且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冲击,服务外包产业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和活力。在数字变革发展趋势之下,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要充分发挥在畅通双循环中的"黏合剂"作用,着力推动服务外包数字化转型、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拓展在岸市场空间、优化综合发展环境、加强品牌培育等工作,加快服务外包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高品质、高效益方向转型升级,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服务外包接发包中心,进一步将服务外包发展成为打造"中国服务"和"中国制造"品牌的核心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新一轮产业的转移,国际服务外包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市场潜力巨大,其中软件外包发展迅速.中国应抓住这一产业转移的大好机遇,积极拓展服务外包的国际市场,促进我国服务外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葛丹 《时代经贸》2008,6(3):20-2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新一轮产业的转移,国际服务外包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市场潜力巨大,其中软件外包发展迅速.中国应抓住这一产业转移的大好机遇,积极拓展服务外包的国际市场,促进我国服务外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服务外包为突出特征的新一轮产业转移正在席卷全球.我国沿海城市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已成功地承接了国际制造业产业转移,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加快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对于促进沿海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烟台是我国重要的沿海城市,基于钻石模型的分析.烟台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提升路径是:从战略高度发展服务外包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依托比较优势,重点发展业务流程外包;政企合力,加快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和引进;积极拓宽国际市场,开发国内市场,使两者相互促进;加快成立并发挥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加快资源整合,以提高服务外包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和世界信息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离岸服务外包产业作为国际专业化分工不断深化的产物,已然成为一种高利润、低能耗、高附加值的新兴服务贸易方式。浙江作为我国的贸易大省,拥有杭州、宁波两大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和舟山自由贸易试验区,因此,以浙江为例,研究并测算离岸服务外包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典型代表意义。文章基于浙江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现状,在对其竞争力进行定量指数测定的同时,运用波特钻石模型进行定性分析,确定关键决定因素,并最终从政府及企业两个层面提出对策。文章的研究不仅有利于认清当前我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能力与潜力,而且对我国未来构建东中西部协同联动的新兴服务产业生态体系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服务外包是近年全球化中进展迅速、影响深远的新趋势。承接服务外包是中国服务业加快发展和提升竞争力的重大机遇。文章在评估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国际地位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现状与问题。提出应该辩证地学习"印度模式",最后在此基础上从宏观层面政府角度提出了扶持和发展服务外包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路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价值链的影响下,随着国际产业的转移和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迅猛,通过分析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旨在探索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路径,最后提出了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策略,以实现服务外包产业的跨越发展与整体提升,有助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相似文献   

16.
服务外包产业投入产出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超效率DEA-Tobit模型对中国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软件外包承接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DEA模型分析显示示范城市存在规模偏小、管理水平低及人力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通过Tobit回归模型发现人才竞争力、科技竞争力和制度竞争力是影响承接效率的三个因素,资本获得便利性、经济开放程度以及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竞争力对其影响不显著.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因中国接包业务的低端化,人才竞争力已经成为影响效率的负面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著名的软件外包国家之一,包括几个比较著名的国家级产业外包基地,各省都致力发展软件外包产业。从区域科技支持的角度,建立了区域科技对软件外包产业支持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区域内各科技支持因素进行归类,并对中国省际区域间科技发展对软件外包产业的支持能力进行量化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促进中国软件外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以服务外包、服务贸易为主要特征的新型产业结构正在兴起。我们应顺应潮流,抢抓全球服务外包蓬勃发展的机遇,迅速增强我国外包产业竞争力,让服务外包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绿色引擎。"文章对我国服务外包产业人才的需求、培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来有为  马骏 《发展研究》2010,(12):34-36
近年来,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领域逐步拓宽。不过,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当前仍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企业规模小,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弱。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加快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推动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建议重视下述的工作:扩大服务市场需求;进一步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引导服务外包企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0.
《经济师》2013,(7)
文章选取了2007年到2011年五年以来中国服务外包企业最佳实践50强排名中与天津市相关的前10强企业进行分析,利用波特竞争力模型,从行业内竞争、潜在进入者威胁、替代品威胁、供应商和购买者五个角度对天津市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提出增强天津市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