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那瓶洒落下去的时候老安龇牙了。酒瓶子的嘴儿给砸豁了。落地的酒砸疼了老安的心肝,这是正宗的贵州茅台,七百元大钞啊。  相似文献   

2.
<正>对于日常生活开支占总收入比重低的人,尤其是富豪来说,消费品上涨可以忽略;对于日常生活开支占收入比重高的老百姓来说,通胀将明显降低他们的生活质量,并侵蚀他们可怜的应付紧急事件的保障性存款。即便央行意外加息2.52%,仍与3.6%的通胀水平有相当距离,老百姓仍不得不面对负  相似文献   

3.
在村务公开中,村民最关注的是各种支出的透明度。我们在开展村务公开调查时发现,村级财务支出发票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白条”现象,村民戏称为“白条横行,账目难清;数字全有,全凭良心”。最近,我们走访了几个村。在这些村的财务账目中,“白条”支出的现象都普遍存在,其“白条”的类型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正当的开支无正规发票。如村干部工资、村里公益性建设、文化公益性支出等;二类是群众认为可以支出而无处开票的接待性开支。如买鸡、鸭、鱼等;三类是群众不赞成开支而又开支了的有不正规发票的。如村干进城办事,请有关人员吃喝、…  相似文献   

4.
萧琴 《楼市》2012,(12):94-95
三个家庭的教育金储备计划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都蕴含着父母的一份心血,如何让孩子能顺利长大成人,父母从孩子一出生便开始未雨绸缪。在中国,对大多数人来说有三大开支——买房、子女教育金、养老费用。可见,作为三大开支之一的子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生前工资收入,除去家庭生活费用的开支外,所剩无几。湖南老家不时有亲友来访,他们在京的花销,回去的路费,买土特产送行,给每位来京亲友做一身衣服,等等,都从毛泽东的工资中开支。李敏回忆说,50年代,毛泽东每月都要抽空检查家庭的收支帐,听管理人员报告全月各种用项。他一再叮嘱,不能超支。除工资外,毛泽东拥有大笔稿费。在50年代,稿费就达人民币100万元。都派了什么用场?一、买书。毛泽东极爱书,特别喜欢线装书。他晚年视力不行了,看小号字很吃力。在一次眼睛手术后,他看的书都要印成大字线装本。印书的钱,就从稿费中开支。有一次,毛泽东决定用他的  相似文献   

6.
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开支的范围和标准有明确的要求,但一些单位为了满足一些不正常的开支要求,利用预算外资金管理上的漏洞,搞起了“小金库”。笔者在对行政事业单位审计中发现“小金库”的审计线索有如下几种:1.以不合规的票据收费的;2.有下属组织的机构在上...  相似文献   

7.
机关经费是国家行政机关日常活动所需的必要开支,其来源应由财政或上级拨入,其支出应用于机关运转之需。但审计部门的一项审计凋查却表明——机关经费支出无"规矩"——车辆费有奥妙。某单位有二辆小汽车,除缴纳养路费外,六个月的修理、燃料等费用开支近5万元,与每辆小车每年开支二万元的一般水平相比,竟高出150%。这种普遍存在的高"车辆费"现象,其奥妙,一是修理费中有水份,司修人员在车修费中大作手脚,中饱私囊,二是公车私用花样翻新,公钓、公游等屡禁不止,机关之间相互借用公车办私事已成为一种新手法。——电话费说不清。除私话公装、私打公话、借公机下私蛋之类的问题外,借公话聊天、借公话拨打"123"(音乐台)、"168"(信息台)等消遣成了电话费支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对业务招待费有具体规定,即业务费控制在公务费的2%以内。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第四章第十九条规定:事业单位的支出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及开支标准;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没有统一规定的,由事业单位规定,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事业单位的规定违反法律和国家政策的,主管部门的财政部门应当责令改正。  相似文献   

9.
企业刚刚起步,当然应该节约成本,控制开支;那么当企业财力雄厚时,又该如何保持这个节俭的传统呢?奥克斯集团在这方面的成功做法,或许会于许多企业有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对“一支笔”也要进行监督谢昌明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规定了企业的财务开支,必须实行“一支笔”审批。所谓“一支笔”,即各项财务开支单据都要由企业的分管财务厂长、经理签字后才能报销。实行“一支笔”,有利于企业领导及时掌握财务开支情况,杜绝不正当的开支,促进...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审计中发现不少企业会计核算任意扩大"待摊费用"帐户的核算内容和范围,将本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各项费用开支转入"待摊费用"帐户,长期挂帐。例如:少数企业把开支过大的业务招待费和短期借款利息转入"待摊"户挂帐,有的企业把商品销售成本、营业税及营业外开支转入"待摊"户挂帐,更有甚者把年近百万元的商品损耗,不问清红皂白,不经任何人批准,便随意挂入"待摊费用"帐户,一年后未能摊销的又转入"递延资  相似文献   

12.
所谓职务消费,就是与行使职务有关的消费性支出。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职务消费”应当作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指标,予以好好查查。职务消费名目比较繁杂,包括有职位者的福利性住房、办公室装修、配备专车、手机电话、手提电脑,乃至出国考察、体检疗养、公务宴请、请客送礼、娱乐消费等等。全国的企事业单位一年的职务消费支出有多大,很难有一个确切的统计。据业内人士保守估计,国企领导人的职务消费一般都在本人年收入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以上。应当看到,职务消费中确有一些必要的和合理的开支,是领导人员或国企老总行使职权所不可少的。但是,职…  相似文献   

13.
企业刚刚起步,当然应该节约成本,控制开支;那么当企业财力雄厚时,又该如何保持这个节俭的传统呢?奥克斯集团在这方面的成功做法,或许会于许多企业有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经典逻辑中曾有"两难"推理。即一智者问上帝:"能否造一块连自己都不能举起来的石头。"结果可想而知。财务工作,作为后勤工作中的一部分,涉及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财会工作人员是财会法规的具体执行者,个中之"两难",亦不能顾全。一、政策与现实之"两难"近几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物价的变化,现行各项经费开支规定已不适应变化了的实际情况。就拿差旅费来说,其中的住宿费,按现行开支标准,出差人员到省外一般地区按职级不同分为几个档次:省厅级干部35元、处级25元、科以下20元,如此标准,使出差人员有苦难言,也使会计人员不好掌握。职工经济权益要得到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5.
当前,村级财务是广大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也是农村经济问题的一个难点。时下,许多地方在村级财务问题上矛盾重重,村支部和村委会因为村里财务开支等问题常常闹得不可开交,甚至还时常引发群体性上访事件。笔者认为,这与我们农村财务管理中的“一支笔”审批制度有一定的关系。  什么是村财“一支笔”?很多地方为了规范村级财务开支,就在村里确定一人有权签字报销单据,以避免由于多人审批签字报销单据而造成的财务混乱。那么这“一支笔”到底应由谁来握 ?有人认为,党支部是村级组织的核心,支部书记是“班长”,这“一支笔”应当握…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 ,在审计中发现一些单位存在“黑车、黑油、黑费用”怪现象 ,笔者称之为“三黑”现象。镜头一 :审计某单位时 ,明知该单位有轿车 ,可财产账和固定资产账上却没有登记 ,也看不见有购车购油票据。镜头二 :明知一些单位有招待费开支 ,但在这些单位的账上反映的招待费金额偏小 ,甚至有的单位的账上根本就没有反映招待费开支项目。那么 ,这类车、油、招待等费用究竟何处藏身呢?通过深入细致的审计调查 ,才揭开庐山真面目。原来这些单位的“轿车、汽油、招待费”已经秘密转入地下 ,或从账外的“小金库”列支 ,或转嫁他人(下属单位或个体)…  相似文献   

17.
一、存在问题及成因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支笔”审批经费开支制度一直在高校中流行。这一制度主要是指高校内各级各单位,必须指定一名负责人掌管“一支笔”,“一支笔”对其所在单位掌管使用的经费开支进行审批的规定。高校之所以建立“一支笔”制度,目的是为了改变过去“多支笔”审批经费开支的混乱局面.  相似文献   

18.
张宏杰 《英才》2014,(12):114-115
清代地方官最主要的收入,是“陋规”。这个“陋”字反映了世人对它的道德判断。 其实陋规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地方财政钱不够花。地方政府运转中需要大量开支。因此清代财政收入名义上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叫起运,运交给中央。一部分称作存留,存留在地方衙门。不过由于制度设计的自私性和短视性,皇帝们只重视中央财政,地方开支留得特别少,打个比方,某县一年需要支出十万两,可能朝廷只留给它—千两。用曾小萍的话来说所留数目“与州县的行政需求几乎没有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对业务招待费有具体规定,即业务费控制在公务费的2%以内。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第四章第十九条规定:事业单位的支出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及开支标准;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没有统一规定的,由事业单位规定,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事业单位的规定违反法律和国家政策的,主管部门的财政部门应当责令改正。一、业务招待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按照以上规定,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是合法的,合理的。但在现实工作中,人们往往认为,事业单位的招待费是不合理的、不合规的。于是对这笔费用采取隐藏,…  相似文献   

20.
黄瑞玲 《价值工程》2005,24(2):88-91
结合成本管理的实际情况,利用统计指数分析原理。对传统的成本差异分析内容与方法进行了分析、调整与完善。将变动成本差异与固定制造成本差异分析方法归一,同时将实际开支总额与标准开支总额之间的差额作为总差异.其分支差异有三个差异,即产量差异、用量差异和价格差异。在完善绝对数分析的基础上。补充了相对数分析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