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随着化石能源大规模使用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担忧,传统燃油汽车的发展受到挑战。电动汽车作为解决人们出行需求和环境污染问题之间矛盾的有效方法,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我国目前正在研究制定燃油车禁售时间表,现阶段在政策上对新能源汽车有所倾斜。国务院于2012年5月颁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12-2020)》中指出,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既是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推动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也是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2.
在油价高涨和环境问题日趋严峻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逐步取代传统汽车将成为不可逆转的全球趋势,新能源汽车因此将成为世界汽车产业博弈新的制高点.本文根据“钻石模型”理论,通过与发达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比较,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及劣势进行探讨,并就如何破解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存在的问题,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讨论燃油车禁售为时尚早,来得更快的或许是新能源与新动力快速发展对行业造成的影响。今年9月,2017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在天津滨海新区举行。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会上表示,全球产业生态正在重构,许多国家纷纷调整发展战略,在新能源、智能网联产业加快产业布局。目前我国工信部也启动了相关研究,制定停止生产销售传统能源汽车的时间表。一时间,与汽车、能源相关的多个行业  相似文献   

4.
背景:4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会议指出,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对于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要以纯电驱动为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当前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推广普及非插电式  相似文献   

5.
正能源和环境问题是世界共同面临的挑战,对于中国压力更大。2013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了58.1%,能源安全形势十分严峻。据国家环保部公布的数据,导致雾霾的罪魁祸首是燃煤导致的排放,其次就是汽车尾气排放,对雾霾的"贡献"超过25%。不管从能源需求还是从降低汽车尾气污染的角度讲,传统汽车工业的转型升级和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都刻不容缓。目前,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国家政策一边倒地向纯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可以不必从传统经典的自上而下的电力市场起步,而是直接建设基于能源互联网特别是局域能源互联网与新能源和分布式能源大规模发展相适应的、自下而上的新型电力市场。电力市场建设可以与能源互联网共同跨越式发展,可以避免路径锁定,可以取得后发优势。  相似文献   

7.
钟游 《广西电业》2007,(7):19-19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煤炭等资源日益匮乏,能源已经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所关注的重大问题。自然燃料乙醇即燃料酒精便成了各国新能源战略关注的重要对象。  相似文献   

8.
能源互联     
能源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关系人类福祉,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保障能源安全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尤其是进入21世纪,大规模开发利用化石能源导致资源紧张、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诸多全球性难题,对人类生存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建立在传统化石能源基础上的能源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加快转变能源发展方式,推进能源绿色低碳高效发展,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选择。近年来,美国掀起了页岩气革命,德国大幅提升风能光伏发电比重,中国则提出了加快能源革命和加强国际能源合作……虽然国情各不相同,但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清洁发展。基于对中国能源与电力的探索与实践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理事长国家电网公司  相似文献   

9.
缘于石油供应和环境保护双重压力。发展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成为全球共识。当今.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都将目光投向电动汽车发展,将发展电动汽车作为国家战略,纷纷加快部署、加大支持力度.大力推进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相似文献   

10.
卷首语     
作为国内三大车展之一,广州车展得到了海内外车企的高度认可。依托广州车展的国际影响力和行业资源,今年“广州国际电动汽车展览会”以独立展会形式推动电动汽车发展,打造了高品质的国际合作、产品展示的平台。随着世界能源危机和环保问题的日益突出,汽车工业面临着严峻挑战。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纷纷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战略,加快推进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国际汽车产业发展的主流方向和汽车市场的新增长点。  相似文献   

11.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都把新能源发展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新能源的投入呈现加速之势。美国、欧盟、日本等世界发达经济体大力推进新能源的发展,既着眼于当前应对金融危机,更从战略的高度抢占未来经济的制高点,从而增强在能源和气候问题上的主动权和话语权。中国也在加快能源产业战略转型的步伐。中央明确提出,要推动新能源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新能源引领着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方向,蕴涵着巨大的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12.
企业动态     
《汽车观察》2012,(12):126-127
1.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上海举办2012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高峰论坛11月8日在上海新博览中心举行。上汽集团、米其林、比亚迪、沃尔沃、奇瑞等厂商,以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等该领域专家就电动汽车发展趋势、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新能源汽车技术等议题开展广泛讨论,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和市场推广提供一个交流和共同发展的平台。  相似文献   

13.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是工业转型升级的着力点.当前,汽车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有关技术加速融合,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融汇新能源、新材料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种变革性技术,推动汽车从单纯交通工具向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转变,促进交通体系和城市运行智能化水平提升,对建设清洁美丽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能源资源的日益紧张,能源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核心。立足于我国能源资源的现状,吸收借鉴世界各国能源发展战略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全新的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多维立体思路。认为我国的能源可持续发展应该转变传统的思路,重在从多元化的增加能源供应和多方面的减少能源消耗2个方面研究能源可持续发展问题,同时重点关注能源的调控管理和能源研发。  相似文献   

15.
<正>10月18日,广西首座电动汽车充电站投入运行暨首批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营发车仪式在南宁竹溪立交电动汽车充电站隆重举行,标志着广西首批电动汽车充电站和新能源汽车正式"上岗",标志着广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开启新篇章。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随着政策的导向、资金的涌入、技术的提高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并可能将逐步替代传统燃油汽车。对石化行业来说,应充分理解并牢牢把握这种趋势,加快战略调整。文章建议在燃煤电厂清洁能源和构建油电综合服务站上立足当下,面向未来。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石能源日益枯竭,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能源与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各国急需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发挥电动汽车节能环保的特点.推进汽车电动化,成为世界各国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共识和重要举措。作为国有能源供应骨干企业.国家电网公司把推动电动汽车发展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家能源战略和节能减排政策,履行社会责任的重大战略举措,对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与实践,积极构建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推动我国电动汽车规模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在全球汽车产业发展100多年的马拉松里,新能源为中国汽车提供了百年未有的赶超机会。自1992年新能源汽车首次出现在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中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式开启征程。从1995年第一辆新能源车下线至今,在28年的时间内,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逐步发展壮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今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实现世界领跑,成为引领全球电动化转型的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19.
今年4月获批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确定了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基调。规划指出,“以纯电驱动为我国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 《规划》明确提及电动汽车与混合动力汽车并举路线,使得纯电动与混合动力的争议尘埃落定,而业界此前对于混合动力客车的争议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混合动力客车的销量。进入2012年,混合动力客车的市场表现如何?  相似文献   

20.
“八五”以来,中国汽车工业开放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汽车工业与世界汽车工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出现两大特点:一是汽车工业全球工业化速度加快跨国公司蜂拥而至,将国际竞争引入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二是作为微电子信息技术最大用户的汽车产业,注定要在知识经济时代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竞争形势和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如何探索相应有效的中国汽车工业跨世纪发展战略,将直接关系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前景和国际地位,这无疑是一项至关重要的课题。研究中国汽车工业跨世纪发展战略首先要对世界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