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正>增长极模式是一种非均衡的基本空间模式,通常是针对区域开发初期阶段,在欠发达的经济稀疏区实施的一种发展模式。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首先在沿海地区采用这种增长极的发展模式,以此通过点上的开发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自1978年开  相似文献   

2.
<正>一、区域经济梯度与"多点多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非均衡问题是经济学所面临的基本问题之一。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非均衡的空间分布结构特征与结构优化等问题。按照区域空间的经济资源丰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等的差别,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按照不同经济梯度划分出不同的区域空间。区域的经济梯度既可以表现为宏观空间的经济地带的梯度(如我国的东、中、西部之间的经济梯度),也可以表现为以城市、产业集群为核心的中观  相似文献   

3.
多中心视角下的京津冀都市圈空间联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驱动下,多中心空间发展模式成为实现区域协调与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京津冀都市圈作为我国的经济核心区和城镇密集区,区域经济多中心化与板块化逐渐成为重要表现载体。基于城市区域的空间形态和功能的多中心特征,利用引力模型和城市流模型对京津冀都市圈城镇体系的空间联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都市圈空间联系呈现非均衡性多中心极化发展态势,围绕京津两大核心城市,京—津—滨走廊带已初具多中心城市连绵区域的过渡形态和结构,而外围的石家庄、唐山等地区中心城市发育还不成熟。  相似文献   

4.
包容性增长有着深厚的学术渊源,应作为新时期我国的政治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在理论和战略上指导区域发展。非均衡突破作为世界各国发展的实践经验,应是我国区域发展的现实特征。学理上,非均衡突破与包容性增长兼具差异性与互补性、侧重性与统一性,非均衡突破暨包容性增长模式应成为区域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发展的主要模式。其实践路径关键在于经济一体化的同时面向全社会提供公平、全覆盖、均等化、可持续、可获得的普遍服务。  相似文献   

5.
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引擎,并加快了我国区域合作治理的步伐。区域合作治理体制、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则成为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区域经济与区域政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的制度保障。在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必须尽快建立、完善适应经济一体化的区域合作治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合作治理之间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6.
美国大都市区规划管理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如何有效管理以促进大都市区经济的空间整合 ,日益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本文分析和总结了美国大都市区规划管理的经验 ,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大都市区的行政分割有效治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正迎来一个新时期。如何借鉴西方主流区域经济理论为我所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区域经济的增长理论和增长模式,并结合中国实际进行了简要评论。遵循发展规律,中国区域经济的路径选择应是非均衡协调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区城经济一体化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引擎,并加快了我国区域合作治理的步伐.区域合作治理体制、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则成为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区域经济与区域政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的制度保障.在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必须尽快建立、完善适应经济一体化的区域合作治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合作治理之间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9.
内陆地区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客观要求进一步调整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区域非均衡发展政策及其惯性对内陆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对内陆地区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进一步调整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有三大切入点:即加强对反梯度推移理论和战略的研究;深化对有关区域开发理论模式的认识;完善区域利益分享和补偿机制,探索区域合作和利益分享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评价政府生态环境治理绩效并提出提升路径是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首先基于DPSIR模型构建了政府生态环境治理绩效评价体系,然后基于改进的可拓云模型对江苏省2011-2020年的生态环境治理绩效进行动态评价,最后分析江苏区域生态环境治理的差异性。研究表明:江苏省总体生态环境治理绩效云模型特征值分别为(2.5168,0.2956,0.1),生态环境治理绩效介于优秀和良好之间,接近良好。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区域生态环境治理绩效呈现非均衡发展态势。江苏省应从优化产业结构、坚持区域协同发展等方面进行完善,以推进江苏省绿色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11.
依托中心城市,构建区域经济高地,带动区域开发,既是地区发展的国际经验,也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所印证。  由于西部地区的空间经济结构呈现为典型的二元性特征,即少数发达的中心城市和大面积的落后地区,因此,西部开发只能选择非均衡的发展模式,由点到面,依托现有中心城市和主干交通线,逐步拓展开发空间,以局部的快速发展带动整体的全面振兴。  以重庆、成都两个特大城市和绵阳、内江、乐山、宜宾、泸州、涪陵、万县等 12个中等城市在内的川渝城市群,位置处在四川盆地腹地及长江沿岸,自然条件优越,经…  相似文献   

12.
以沪昆铁路沿线区域及城市经济发展为分析对象,实证分析了我国基础设施投资的空间溢出效应。认为沪昆线的基础设施投资既产生了提高沿线区域及城市的运输能力、扩大沿线贸易量、调整沿线产业结构、促进沿线经济增长的空间正溢出效应,也产生了加剧沿线地区及城市要素的非均衡流动、非均衡经济增长的空间负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开始不断的发展,特别是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最为迅速.但是由于部分区域经济发展较快,也从而拉大了局部地区之间的人均收入差距.本文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状况实证检验入手,进而详细的阐述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非均衡的原因,并对其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为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时提醒了我国相关部门对经济不均衡发展的关注度.  相似文献   

14.
区域开发是在对区域内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进行科学评估、规划的基础上,采用自然的、社会的或综合的各项措施进行综合、合理地开发利用,使其达到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最佳效益的统一,不断推进本区域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区域开发主体是区域开发过程中主观能动性发挥的重要方面,直接影响着区域开发的效果。本文通过对区域开发主体及政策的分析研究,探讨适合我国区域开发的主体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辽宁抓住城市区域化发展的机遇,适时推出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发展、辽西北突破三大区域战略,三大城市区域对县域经济的带动作用明显,但在区域开发背景下,县域经济的问题仍然非常突出,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基于此,本文对区域开发战略下辽宁县域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探究和分析,首先从理论层面分析了辽宁的县域经济,又分析了区域发展战略下辽宁县城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提出了区域发展战略下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以期为辽宁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文章通过对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模式的研究与分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从经济全球化和东亚及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来看,山东半岛在当前的国际社会重新洗牌之际,战略地位凸显,是我国拓展国际空间的重要节点和战略突围点,设立自由贸易区、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打造成国际先导产业示范区、蓝色经济试水区和区域性国际磋商总部,是未来我国参与东亚及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在西安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人为的行政区划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制度安排使汉长安城遗址区在西安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非均衡结构十分显著.从补偿机制、财税政策、就业政策、文化产业链、组织管理机构等方面提出了遗址区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9.
<正>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区域发展新动能,拓展经济新空间,培育新的增长极,成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经济空间格局、推动新型城镇化的一个重要战略工具。无论是实施均衡发展战略还是非均衡发展战略,无论是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还是在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国家和各级政府制定的规划和文件中,将某个城市、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乃至整个城市群打造成新的"增长极",已成为我国空间规划最  相似文献   

20.
面对环境污染危机,根据区域大气污染治理任务的复杂性以及治理主体的多元性,提出了我国大气污染治理模式的选择路径,即在跨界水污染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以政府治理为主导、柔性地融合运用科层治理模式、市场治理模式和网络治理模式。研究以我国的基本国情为基础,对这三种治理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并且加以对策性选择和柔性运用,以期实现利益补偿下的区域利益共享,从而促进区域产业、能源等合理调整,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