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的多功能是农业固有的生产机能、生态机能、生活机能所衍生的,它们与农业生命逻辑密切相关。农业的生产机能是农业的经济、财政、社会、政治、军事诸功能的主要源头,其作用和意义超出经济的范畴。中国古代形成的农业多功能综合概念"农本论",建立在对农业生命逻辑认知基础上。农业生态功能古已有之。农业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有"正"和"负"的双重作用。但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有着本质的同一性,当前在环境的社会再生产中担负着修复和养护受到严重破坏的生态系统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2.
农业生活是人在农业领域的创造性、社会性的生命活动。与农业生产的相互渗透、人与自然的互动,是农业生活的两个突出特点。劳动者发挥自主能动性和互助协作精神,是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活的内在要求。中国早在先秦时代即已形成在农业生活中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系列行为规则,给后人留下足资借鉴的农业伦理遗产。  相似文献   

3.
正本篇承接《农业生命逻辑丛谈之五》(《中国农史》2018年第2期),探讨农业实践与大生命观形成,"阴阳"、"气"观念形成的关系。四、农业实践与"阴阳"、"气"观念的形成无论生生观、一体观或是三才观,都以生命为中心,所以称作大生命观。生命形成和发展的机制是什么呢?按大生命观的逻辑,是气的阴阳开閤。那么,阴阳和气观念的形成,与农业生产和生活又是怎  相似文献   

4.
正本篇承接《农业生命逻辑丛谈之四》(《中国农史》2017年第6期),探讨农业实践与大生命观形成,"阴阳""、气"观念形成的关系。三、农业实践与传统大生命观三大层次的形成认识来源于实践。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逐渐地了解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正本篇承接《农业生命逻辑丛谈之六》(载《中国农史》2018年第3期),探讨农业实践与大生命观形成,"阴阳"、"气"观念形成的关系。五、与农业有关词语的生命意识举隅中国古代在广度和深度都处于世界前列的农业实践,铸就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大生命观。《周易·系  相似文献   

6.
多样性的农耕环境孕育了我国多功能性农业,并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形塑了乡村的独特价值,成为新时代城乡融合背景下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逻辑起点。文章基于习近平在陕西、河北、福建和浙江的农业现代化实践逻辑,阐述了习近平农业多功能性思想的社会、生态、文化和经济的理论逻辑,明确了习近平农业多功能性思想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价值逻辑,并遵循"农业多功能性政策—现代农业模式催生—农业多功能性回归—乡村多元化价值重塑—乡村全面振兴实现"的路径,提出了从"农业现代化"到"乡村全面振兴"的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大生命观视自然界的发展为生命创生、延续和演进的过程,天地万物是以生命为中心的相互依存的共同体,人是天地化育万物的参与者和协调者,以追求自然与人的和谐为自己的使命。传统大生命观是在农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文章还简要介绍了日本学者提出的农业生活价值和"生命农学"。  相似文献   

8.
农业法制的生态化,就是将生态文明理念和生态学原理贯穿到我国农业法律的制定、修改和健全的全过程。农业生产的自然属性,是农业法制生态化转向的逻辑起点;农业生产面临的困境,是农业法制生态化转向的根本动力;中央政府生态政策的大力推动,是农业法制生态化转向的指引方向;我国目前农业法制的缺陷,是推行其生态化转向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9.
<正>农业本就源于自然,"生态"可谓是其既有之魂,生态农业的勃兴,是农业的必然归宿。"生态"一词源于古希腊"οικοs",原意指"家"或"栖息地"。农业的"家"就在于"生态"。生态农业将农业置于自然生态系统环境中,遵循自然生态规律,注重生态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的永续发展。回归自然,与自然共生的生态农业,必然对于一切自然生物持有"敬畏"之心,具有天然的"生命意识"。"生命意识""生命意识"是人类自身对于人类生命存在、生命尊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就我国农业规模经济现状及其发展逻辑进行系统论述。笔者认为,提高土地生产率是我国农业规模经济发展的基础。首先在对当前我国农业规模经济发展现状及特点予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业规模经济的实现条件,进而对我国农业规模经济的型式及其发展逻辑与进行了探讨;对加快我国农业规模经济发展步伐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推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和更好地适应居民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深度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至关重要。[方法]文章通过文献梳理,系统界定农业生产"三品一标"的概念与内涵,明确推进原则和逻辑思路,探讨实现路径。[结果]研究指出:(1)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是一种将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系统集成,在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推进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管理,推动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无缝对接的新型农业发展方式。(2)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品种培优是基础、品质提升是目标、品牌打造是保障,标准化生产是手段。(3)推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以发挥优势、质量第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科技引领、创新驱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为原则,并遵循"源头与出路并重、产出来和管出来并行"的基本思路。[结论]建议从加快推进品种培优,推广农业绿色技术与模式,全面推进品牌强农兴农战略,建立可推广的农业标准化体系等方面进一步推动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工作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垦区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文化等资源,发展绿色生命健康产业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以发展绿色农业为切入点,围绕绿色生命健康产业的建立和发展展开论述,分析垦区建立绿色生命健康产业的机遇、资源优势和产业保障,旨在为垦区的绿色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3.
剩余农业劳动力的产生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但任其滞留于农业生产领域必然要危及到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这是我国农业了不起的成就,然而,这一成就是用土地资源的过渡垦殖利用和生态破坏为代价换取  相似文献   

14.
农业规模经营包括农地流转规模经营和农业服务规模经营两种类型,两种类型具有不同的实践逻辑:农地流转规模经营之所以能实现,源于乡村组织对土地规模流转的大力推动,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工商资本式农场,但由于资本式农场的经营失利,最终又演化为替代性的家庭农场;农业服务规模经营之所以能实现,在于生产组织化的实现,根源于地方政府行政力量的介入和村级组织的主导作用。在两种类型的实践中,由于治理理念、治理技术和治理效应等方面的动机和需求,地方政府对农业规模经营起到了关键性的形塑作用,但也因此产生了分割弱势小农利益、增加政府治理风险、不具可持续性乃至倒退等诸多隐忧。为了顺利实现农业治理转型,形塑农业规模经营的良性逻辑,应在"国家的视角"基础上增加"农民的视角"和"社区的视角",不仅要尊重农民意愿和选择权利,因地制宜引导农民合作,而且要坚持"社区"本位,培育内生型的农业联合治理单元,最终通过内生的方式实现农业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5.
<正>创意农业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人们借助创意产业的思维逻辑和发展理念,有效地将科技和人文要素融入农业生产,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整合相关资源,把传统农业发展为融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从而创造财富和增加就业机会。国外农业创意有很多种类型,每种类型在各个国家几乎都有不同形式的存在。现在,我们介绍几种供农友们参考。  相似文献   

16.
农业发展是转型中国的时代命题,探讨现阶段农业经营范式及其演进逻辑,分析其本质特征及发展约束,具有现实意义。借鉴"范式"概念,现阶段中国存在小农家庭经营范式、规模农业经营范式、特色农业经营范式,三者范式相互补充、共生共存,并符合渐次推进的演进逻辑。总体来看,普遍存在的小农家庭经营范式受到市场冲击,难以实现农民收入的跃升;而随着土地制度完善和农村人口迁移,通过扩大土地经营规模、降低单位生产成本而实现的规模农业经营范式蓬勃发展;得益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农业多功能性得以开发,新产业新业态出现,特色农业经营范式方兴未艾。本文认为,现阶段农业经营范式呈现多元化特征,以乡村振兴为战略引领,国家的政策导向和制度安排既要"一视同仁",也要"对症下药",准确把握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着力构建符合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求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  相似文献   

17.
农业多功能视域下乡村振兴的逻辑、困境与破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农村是一个有机体,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的发展,农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意,农业多功能性的发挥更是为乡村的振兴提供了无限空间。文章从城乡、工农演进的视角分析了农业发展阶段、农业功能演进与乡村发展的关系,研判了我国农业多功能性的进程与乡村振兴的策略,揭示了"农业提质增效政策转型—农业多功能性回归—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催生—乡村全面振兴"的逻辑,在明确生产主义导向下我国农业功能单一化造成乡村发展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农业政策转型、发挥农业多功能性、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公共政策的本质是对社会利益和公共价值的权威性分配,合法性和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和逻辑起点。农业政策统属于公共政策,遵循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与基本规律。农业政策过程的基本遵循与基本逻辑。以农业生产特性为基本逻辑起点和出发点,以实现农业承载的公共目标为终极性价值诉求,遵循公共政策过程的基本规律,是农业政策制定、执行和评估应遵循的基本逻辑。即要在确定某问题在政府职责范围内的前提下,在需求调  相似文献   

19.
农业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对我国来说,还是一个薄弱环节。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工农业结合日益密切,科学技术在促进农业发展的同时,也给农业生产带还了环境污染、能源不足和生态失调等反效果。因此,处理好利用资源和保护资源的关系。维护农业生态平衡,已成为当前农业生产的重要课题,用农业生态的系统观点去指导农业生产,已引起广泛的重视。用农业生态系统的观点指导农业生产,也就是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指导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20.
刘依杭 《农村经济》2023,(5):125-133
粮食安全是国民经济稳定的基础,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保障。基于小农户与家庭农场的经营特征比较发现,家庭农场更追求利润最大化,农业专业化水平相对较高,生态自觉性与合作意识较强,且对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更为迫切;在种粮行为逻辑方面,小农户遵循的是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逻辑,而家庭农场遵循的是以生产要素最优化配置为目标的市场逻辑,二者逻辑选择上的差异导致小农户“非粮化”与家庭农场“趋粮化”两种不同意愿。因此,在破解“谁来种粮”及“如何种粮”现实问题上,不能简单地实行“一刀切”或片面取舍,二者都是农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强农业生产经营适度规模化、生产集约化,推进农业科技水平提升,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化发展,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