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政府重视,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雄厚的资金支持;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法制环境;注重就业教育,坚持校企合作,满足了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职业教育的发展有很多优势条件,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2.
论创新教育与教育信息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企业发展需要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力或创新人格等创新素质以及创新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对一个企业来说,教育可以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成立"企业内部大学",这亦是一种创新.传统的观点"企业和教育是两个独立系统"在今天是行不通的,一些成功人士,成功的企业都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把教育融入企业的日常经营中.三菱、日立等一些著名企业内部都设有完备的教育设施,让职工接受再教育.西门子公司教育经费约占销售额的1.5%;法国的企业,法律规定的教育培训费用占投资总额的1%~2%,在高技术产业部门实际上达到了5%~6%……有的公司为鼓励培养"超前创造精神"的知识型人才,提出了"不怕疯狂,就怕愚蠢"的企业文化精神,为他们提供接受知识的条件和氛围,这里的疯狂就是高度的"超前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3.
实践教学是培养高职"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环节,也是薄弱环节。文章以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了构建基于"产业-创新-教育-人才"四链贯通现代学徒制冶金类专业"12345"进阶式实践教学体系,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立体化、多元化培养模式的指引下,以工匠创新工作分站为载体,率先完成装备人才梯次队伍的建设,实现“老中青”人才库,为装备管理的持续建设、创新发展提供技术储备和支持,最大限度满足公司乃至整个行业新旧动能转换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从而为区域经济新旧动能加快转换提供人才支撑。同时,为企业高技能人才成长和交流搭建重要平台,给技能人才技术革新、技艺展示和成果分享提供交流平台,将工匠创新工作分站打造成为高技能人才的“蓄水池”、技术革新的“发动机”、装备健康管理的“台柱子”。  相似文献   

5.
李杰 《山东纺织经济》2012,(11):122-123,130
我国目前的高职服装教育在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培养目标以及人材定位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是专业定位比较模糊,高职特色缺乏,美学、创新和市场开发意识的教育缺失。针对高职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所存在的问题,构建以整体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新的课程体系,力求更好地培养出适合企业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6.
闫文佳 《中国纺织》2013,(12):60-61
目前,我国的技能人才总量不足,特别是高级技能人才缺口较大,难以满足纺织产业发展的需要。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需要教育助力,尤其需要职业教育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型的劳动者。  相似文献   

7.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任务是培养适用于企业的生产第一线技能型人才,这也是我国产业升级过程中企业最缺少的人才。文中以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相关技能大赛和参加科研项目为支点,改变旧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其专业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高等纺织职业教育中存在的教育教学质量问题进行反思,在以人为本,以就业为导向,以实践能力为特征的职教理念的指导下,借鉴山东丝绸纺织职业学院具体培养模式和做法,以实现高等纺织职业教育所担负的培养以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等方面第一线工作的高层次、实用型、技能型高级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小学语文教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则必须在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过程中,重视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通过创新教育,开启学生创新的心扉,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成为21世纪的创新型人才全面地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李金芳 《山东纺织经济》2012,(7):104-105,124
当前形势下,高职院校实施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顺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对于培养大量的企业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起到重要作用。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取得的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在深层次分析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校企合作缺乏平台、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机制不健全、法律法规缺陷等,并提出推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发展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