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与重要标志,是我国经济社会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本文从理论上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影响新型城镇化的作用效应和传导机制,基于2016-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实证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样本期内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新型城镇化水平逐年上升,并形成了以成都市、重庆中心城区以及万州区为中心的三个空间聚集区域;数字普惠金融与新型城镇化水平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特征,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但会对周边地区产生虹吸效应。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是随着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及农村人口向城镇集城镇集中的历史进程,是一国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金融作为当今经济发展的核心,是城镇化投融资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发挥金融在城镇化建设中的资金融通和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功能,确保金融支持与城镇化进程相匹配,对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以保山市为例,分析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对金融提出的新要求及金融支持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给合实际提出适合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金融支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传统普惠金融的延续和发展,能够有效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基于2011—2019年中国大陆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熵权TOPSIS、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机制和影响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促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但存在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享受数字金融技术红利更充分,而西部地区则享受了数字金融政策红利.此外,不同维度的数字普惠金融对新型城镇的影响也呈现出异质性,金融数字化还不能发挥正向影响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资本错配、产业升级和环境规制是数字普惠金融影响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中介渠道.  相似文献   

4.
彭健 《济南金融》2014,(6):36-39
本文基于协整理论、格兰杰因果检验和方差分解,利用我国1992—2012年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和金融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研究区间内,我国城镇化领先于工业化,符合钱—塞的"发展模型"理论;资本市场的发展和金融规模的扩大并没有对城镇化和工业化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在长期内,资本市场和存贷比对城镇化影响显著,城镇化和金融发展对工业化影响显著。本文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何琳  何文 《时代金融》2014,(6Z):51-52
基于1978年~2012年中国城镇化与金融发展的相关数据,对中国金融发展与城镇化关系进行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进行探讨,重点侧重于基于VAR模型的动态关系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金融发展与城镇化发展之间隐含了一种互动循环机制;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发现,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对来自金融发展的随机扰动的效应有所波动,最终稳定时呈现正效应;方差分解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起到的作用在不断的增强,且金融深度贡献值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6.
林志伟 《福建金融》2013,(10):31-35
金融作为现代社会资金融通的重要渠道,对城镇化的支持作用显著。本文采用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Johansen协整检验法和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分析1990~2012年间我国金融发展与城镇化的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得出结论:我国金融发展与城镇化之间联系密切,金融规模扩大和金融效率提高对城镇化起支持作用,特别是对城镇投资的支撑作用明显;但受我国金融市场不完善的影响,我国金融规模扩大和金融效率提高对城镇化的支持作用总体有限,金融结构优化不能促进城镇化。  相似文献   

7.
基于1978年2012年中国城镇化与金融发展的相关数据,对中国金融发展与城镇化关系进行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进行探讨,重点侧重于基于VAR模型的动态关系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金融发展与城镇化发展之间隐含了一种互动循环机制;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发现,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对来自金融发展的随机扰动的效应有所波动,最终稳定时呈现正效应;方差分解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起到的作用在不断的增强,且金融深度贡献值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8.
杨柳  邹斌 《西南金融》2012,(5):25-27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而金融支持又是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要保障。本文在对国外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所采取的金融支持手段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就四川省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互动发展中金融支持中存在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我国西北地区2011—2018年3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考察了城镇化水平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农村地区金融排斥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城镇化水平的调节效应显著,即在城镇化水平越低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收敛城乡收入差距的效果越明显.据此本文提出西北地区应加快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同时加速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强金融风险防范,从而更有效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我国31个省区市2005—2016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系统GMM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检验普惠金融发展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是普惠金融发展对人口城镇化、产业城镇化均存在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对土地城镇化却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二是普惠金融发展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最后依据结论,得出提升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有助于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运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小微金融发展对城镇化的影响效应及其非线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样本区间内小微金融发展对城镇化影响显著为正,不过其弹性系数相对较小。但进一步建立的面板半参数模型回归结果却显示:小微金融发展对城镇化的影响效应存在显著的非线性特征,其影响曲线类似于倒"U"曲线和"S型成长曲线"的复合,长远来看会呈现不断增强的态势。此外,工业化、农业发展、农业人力资本等控制变量对城镇化的影响效应不同但亦呈现非线性特征。最后,基于实证结论研究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型城镇化和金融普惠化分别是中国城乡区域发展和金融改革发展的战略抓手.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普惠金融发展对各地区及全国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2005—2018年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普惠金融发展具有双向互促作用,二者互动发展对增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协同效应显著,且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中还都互为中介机制.与此同时,新型城镇化和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无论是在双向互促效应,还是在增进地区经济发展中都存在双重门槛的非线性特征,且新型城镇化的中介效应和促进效应均更为显著.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要继续统筹提升新型城镇化和金融普惠化水平,按照"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圈群城镇"的多向路径、"结构优化"的统筹基点、"区域城乡"的协同格局,统筹新型城镇化需求牵引的普惠金融发展和普惠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13.
毛薇  张行 《甘肃金融》2023,(2):29-34
推进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符合新时代经济社会的发展理念,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本文以金融发展水平作为中介变量,运用2011—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金融科技对人口城镇化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一是金融科技发展能够显著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二是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对人口城镇化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三是金融科技通过金融发展的中介效应影响人口城镇化的效果显著。基于此,提出加大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稳定就业环境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建设更高水平的金融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四化"同步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已成为金融支持的重要视点之一。从对俄口岸地区实践看,城镇化将是对俄口岸地区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增加有效投资、实现城镇  相似文献   

15.
新型城镇化是多种经济要素配置的重组过程,金融资源配置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具有支撑作用及引领效应。本文基于金融发展的二维属性(金融深度和金融宽度),分析金融发展对新型城镇化的传导机制,构建金融深度和金融宽度指标体系,实证分析金融支持对新型城镇化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长期看,金融深度和金融宽度均对城镇化的推进呈正向效应,且金融宽度的作用更加突出;短期看,金融深度和金融宽度对城镇化建设的作用有波动性。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完善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工业化、城镇化是我囝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本文以广饶县为案例,基于VAR模型对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广饶县工业化、城镇化和金融发展的历程比较发现,金融发展对工业化、城镇化起到了积极助推作用,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义进一步促进了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17.
金融发展是贸易比较优势的重要源泉,文章将金融发展因素纳入到贸易与收入不平等的分析框架,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检验贸易扩张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进出口贸易确实加剧了中国收入不平等程度,而金融发展对贸易扩张的收入分配效应则起到负向作用,即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助于贸易缩小收入差距。然而金融发展的作用尚未充分体现,这是源于中国金融体系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压制或制度偏向特征。  相似文献   

18.
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必然伴随着城镇化,城镇是产业发展的载体。因此,推进城镇化成为我国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而金融发展和创新对城镇化的有序推进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金融支持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河北省农村城镇规模偏小、城镇化水平较低,远远滞后于工业化水平的现状及金融在支持城镇化建设中信贷资金投入不足、金融服务弱化、金融合力不强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深化融资体制改革,探索多元化城镇建设资金筹集方式,引导乡村中小企业向城镇集中,发挥重点镇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整合金融资源,创新金融产品,支持农村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土地聚集是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城镇的不断发展加快了土地利用的空间转变。从时间维度上看,城镇化早期普遍存在土地资源粗放利用问题。随着城镇的快速扩张,集聚效应、市场价格效应、外部性效应以及政策效应等促进了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既是城镇化进程的产物,又进一步对城镇化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总体上说,城镇化对土地集约利用存在一个先恶化后促进的关系变化。应从加强土地监管、推进产业升级、加快市场化改革、发展集约型城镇等方面入手,着力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促进城镇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