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杨华云 《老区建设》2010,(14):52-53
"留守儿童"是伴随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一个社会问题。他们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无法享受到父母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走入误区。本文通过对金溪县"留守儿童"生存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了"留守儿童"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及其产生原因,着重阐述了金溪县政府针对这些问题及其产生原因,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创新教育管理,从政府、家庭、社会、教育界各方面集思广益,加强对"留守儿童"的人文关爱,形成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风貌。  相似文献   

2.
徐慧  汪斯妤 《南方经济》2020,39(4):40-52
文章利用实地实验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父母双方均外出的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公平感和幸福度上的差异。根据儿童在独裁者游戏、最后通牒游戏和问卷调查中的结果,我们发现两类儿童对优势和弱势不公平的厌恶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但留守儿童主观汇报的幸福度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机制探究显示父母陪伴缺失是导致留守儿童幸福度较低的原因。若将留守儿童的定义扩大至父母一方在外务工者,以上差异均消失,说明双留守儿童是我们更应关注的群体。文章研究对补充现有留守儿童行为研究以及相应公共政策均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玲玉 《魅力中国》2014,(19):20-20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进城市,“农民工”一词由此而生。农民工进城为城市的建设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他们的来成年子女留在农村生活和接受教育,这群远离父母的弦子被称作“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因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在情感和学习上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大量问题,留守儿童数量巨大,并逐年上升,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留守儿童。这些儿童由于父母常年不在身边,仅仅依靠电话等方式进行的稀少联系难以弥补他们心灵的孤独,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逐渐成为“三缺”儿童,情感正是这些儿童面临的最严重也最现实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从政府、家族、学校、社会四个方面加强对留守儿童情感的关怀。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大规模的“打工潮”而来的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数量迅速增长,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之一。针对面临的“留守儿童”严峻的现实问题,本研究基于“中国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项目”监测与评价调查数据,运用倍差估计方法,分析了父母外出打工及返乡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影响。研究发现,(父母)外出打工者的性别对子女成绩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父亲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并无显著影响,而母亲外出打工会对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产生显著的负效应。对于留守儿童而言,相对于父亲监护类型,母亲监护更有利于儿童的学业成绩。此外,父母外出打工之后是否遐乡并不会显著的提高留守子女的成绩,这是因为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子女学习成绩的影响同时存在“收入效应”和“教养缺失效应”的双重作用,打工带来的家庭经济状况好转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父母养育角色缺失所导致的社会化过程不完整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周琼 《魅力中国》2011,(14):117-118
据相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有将近1.5亿农民工常年在外务工经商,由此而产生了2千万左右的留守儿童,并且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外流家庭数量的增加,留守儿童的规模将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农村留守儿童这一庞大的特殊社会弱势群体,正处于国家义务教育阶段的年龄,正值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可是由于长期与父母两地分离,加上家庭教育的缺位和父母关爱的缺失,导致备受“感情饥饿”的农村留守儿童在心理上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基于对贵州省毕节地区和六盘水地区农村中小学的调查,就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作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公共政策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金兰 《特区经济》2010,(6):153-154
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使留守儿童与外出父母在时间上、空间上长期隔离,这给留守儿童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单靠个人及家庭的力量无法解决,只有政府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公共政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  相似文献   

8.
唐燕 《老区建设》2010,(14):50-5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我国社会发展转型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社会群体——农村留守儿童。他们的家庭中父母双方或一方是缺失的,在留守期间,这些儿童会出现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在某种程度上给社会造成了一些消极影响,所以留守学龄儿童的教育、发展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从现有的研究资料看,人们大多是将目光放在农村留守学龄儿童的教育问题上,而忽略了学龄前留守儿童特别是由农村转向城镇居住的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的发展现状,本文则以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的教育发展为视角,探讨家庭教育弱化对学龄前留守儿童社会化成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分化与留守儿童流变的相关性研究是对留守儿童研究的拓进。安徽省枞阳县DS村的个案研究表明:当前农民工主体的新生代农民工也发生了横向上的职业分化和纵向上的岗位分层,初步形成了自立门户的工商业者、企业白领和完全依赖受薪的苦力从上到下的蜡烛台式的分层结构。留守儿童就是父母为外出务工谋生的农民工而守望着家园的法定劳动年龄以下的未成年人,留守儿童流变即是留守时期里发生的留守儿童由“留守”到“非留守”或非留守儿童由“非留守”到“留守”等的变化及其结果的确定。留守儿童次生于农民工,留守儿童流变决定于农民工分化,留守儿童流变的方向及其结果的确定也决定于农民工分化流动的水平及其分层位次等。因此,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直接前提是农民工的销镕。  相似文献   

10.
儿童是国家发展壮大的潜在力量,是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视的重要教育对象,而留守儿童作为该群体中的特殊因子,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源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他们父母离土离乡的这种营生模式,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但遗憾的是,缺少父母的陪伴使得他们的心理得不到父母的守护,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留守儿童是经济发展的"牺牲品"。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不仅关乎儿童自身的成长变化,也关乎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成效,更关乎我国教育大业的发展成果。要利用我们的综合国力扭转当下留守儿童的不利局面,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建设,用经济实力照亮每一位留守儿童的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11.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发展至关重要.目前,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过早承担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教育"贫困"现象突出,日常失范行为、心理情感状况不容乐观,道德滑坡和价值认知畸形等一系列问题.要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发展,需要进一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引导部分留守儿童父母返乡;打破城乡户籍壁垒及非均衡公共服务,推动部分留守儿童"进城"及"市民化";加强小城镇建设及农村新社区建设,改善长期在乡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和质量;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推动留守儿童关爱方式变革;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在开放与流动中保障农民权利.  相似文献   

12.
谢洪瑶 《魅力中国》2011,(14):98-98
在大批农民工纷纷涌入城市的同时,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产生了,父母为生计所迫,被迫离乡,却因条件限制,无法带着自己的子女一同前往,只能把自己的子女交由他人照看;这些留守在家的孩子,由于长期的缺失父母之爱,在价值观和思想认识上得不到完善的指导教育,极易在认识和价值观方面产生偏离,使其个性和行为出现很多异常现象,如:没有安全感、悲观消极、暴躁、性格孤僻、自闭,缺乏自信等等;有些儿童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因此,对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市化发展迅速,促使农村青年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从而形成了特定时代下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通过对留守儿童暑期文化娱乐活动的调查,研究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情感上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改善建议,以培养留守儿童自立、自强、自爱的精神,让他们在文明和谐的农村环境中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了贵州省农村留守儿童的概况,论述了关爱救助农村留守儿童的必要性,提出关爱救助农村留守儿童的对策建议: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为留守儿童随父母流动提供制度保障;贯彻执行"雁归兴贵"计划,促进留守儿童父母返乡创业就业;着力"去标签化"管理,建立隐性关爱机制;实施儿童福利主任模式,创新留守儿童关爱机制。  相似文献   

15.
吴培材 《南方经济》2020,39(1):95-111
基于2015-2016年五个国定贫困县137所农村小学两期追踪调查数据,文章利用倾向得分匹配与差分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实证分析了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父母外出总体上并不会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但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有显著的消极影响。进一步的检验发现,父母外出务工的"分离效应"会显著降低儿童的身心健康水平,而"收入效应"会显著改善儿童的身心健康,抵消"分离效应"的负面影响。在留守儿童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充分发挥父母外出的"收入效应",减少"分离效应"是缓解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问题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6.
熊怡 《今日重庆》2010,(10):52-55
留守农村的孩子最奢侈的愿望,莫过于节日能与父母团聚。今年中秋佳节,61名重庆优秀农村留守儿童投入了千里之外深圳务工的父母怀抱。  相似文献   

17.
周琼 《魅力中国》2011,(11):128-128
据相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有将近1.5亿农民工常年在外务工经商,由此而产生了2千万左右的留守儿童,并且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外流家庭数量的增加,留守儿童的规模将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农村留守儿童这一庞大的特殊社会弱势群体,正处于国家义务教育阶段的年龄,正值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可是由于长期与父母两地分离,加上家庭教育的缺位和父母关爱的缺失,导致备受“感情饥饿”的农村留守儿童在心理上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基于对贵州省毕节地区和六盘水地区农村中小学的调查,就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作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基本缺失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蒋平 《理论观察》2005,(4):79-81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儿童群体,他们的父母外出务工、经商.把他们留在原住地入学接受教育,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亲面对面的教育和关爱,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基本缺失了。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基本缺失的条件下,在学业成绩、心理素质、道德品质及身体发育方面出现的不良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研究和解决。  相似文献   

19.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其父母外出打工,把他们留在家乡交给其祖辈或其他亲戚照管,这部分儿童由于长期亲子分离,得不到父母面对面教育和关爱,存在严重亲予教育缺失问题。本文主要从留守儿童所处环境的角度,对广西苗族学前留守儿童由于亲子教育缺失而引发的安全问题、心理问题、行为问题、生活问题和学习问题予以关注并提出粗浅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父母教育功能缺失的条件下,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的具体表现有:留守儿童的父母自身因素,如职业、文化程度、对子女的教养态度等以及留守儿童的学业自我概念、高成就、外控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