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双城市是黑龙江省的玉米主产区,连续十年的农业丰收,给农民带来了喜悦也带来了烦恼,一方面是粮价低,农民粮食难卖;另一方面粮食购销企业场地小、库容少、粮难储、库存大、粮难销,在“两难”的不利情况下,双城市粮食部门发挥主渠道作用,千方百计克服各种实际困难,坚持敞开收购农民手中的余粮,做到不拒收、不限收、不停收。1998、1999两个粮食年度全市粮食商品量133万吨,粮食部门从农民手中共收购原粮125万吨,占商品量的939%,有效解决了农民卖粮难的问题。每年收粮前,双城市各购销企业都做到“五个到位”。一是政策宣传到位。…  相似文献   

2.
“卖粮难”的思考江西省粮食局局长刘与忠长期处于“低标准、瓜菜代”的我国粮食供给问题,终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出现了新的转机——不仅全国粮食供求基本平衡,并在1984年、1992年两度出现全国性的粮食相对过剩,农民“卖粮难”。今年,江西、吉林等地又相继告急...  相似文献   

3.
在粮食供大于求、国家库存压力大的情况下,有相当一部分粮食存在农民手中,由于受保管条件限制,未经熏蒸处理,农民所售贸易粮会出现虫粮。在这种情况下,粮食企业直接从农民手中收购的粮食,既不能直接调出,又不能再把粮食运到粮仓内进行密闭熏蒸。为解决这一问题,现介绍一种既省时又省费用的磷化铝熏蒸虫粮的简易方法。  相似文献   

4.
辽宁雷厉风行落实各项支农措施,从3月28日起全面启动粮食直接补贴制度,计划在2周内把5.08亿元粮补资金直接发到农民手中,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1984年全国粮食大丰收后,农民“卖粮难”之声不绝于耳;1996年粮食又是大丰收,“卖粮难”之声在局部地区也有耳闻。多年以来,我国粮食一直是在紧张状态下的平衡,尽管1984年、1996年粮食丰收,但粮食供求关系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之所以出现“卖粮难”,主要原因是粮食市场化程度低,流通不畅,宏观调控乏力。粮食工作一要保障供给,稳定市场,稳定粮价,保持一定数量的粮食储备;二要保护农民的利益,保证种粮有一定的效益,促进粮食生产的发展。要做到这些,必须及时、准确地掌握粮食信息,通过国内外粮食市场采集粮食生产与供求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粮食是粮农收入的主要来源。粮食流通部门作为涉农部门,应当把促进和引导粮食生产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服务农村建设作为工作的出发点。面对粮食购销全面市场化形势,粮食流通部门就是要创新、搞活粮食流通,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以此发挥粮食流通部门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第一,创新粮食产业化经营路子,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近年来,不少地方粮食部门积极探索了粮食产业化经营的路子“订单粮食”“、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的产业化经营,为农民提供了市场信息、增加了农民种粮信心、解决了农民“卖粮难”问题,提…  相似文献   

7.
在新一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如何根据中央有关政策和农民意愿实行土地流转.把有限的土地向有实力的企业或种田能手集中,实现粮食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如何在经济较发达村庄摆脱面朝一亩三分地一年收入寥寥无几的窘境,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和现代农业进程?如何改变粮食购销企业“买粮难”和农民“卖粮难”的处境,进一步完善粮食流通体制?这是各级党委、政府当前都在深思探索的问题,也是广大农民日益期盼的事情。  相似文献   

8.
夏收一结束,伴随着各地粮站开秤收粮的喧闹声,山东省一些产粮大县新开办的数千家“粮食储蓄所”门庭若市。这些粮食储蓄所为农民发放统一储粮本,农民随吃随取;取粮时按时间长短缴纳数额很少的代储金;储存的粮食可以调剂串换产品,也可以按市场价格协商后代卖给粮食储蓄所换取现金。储粮难,是困扰农民多年的一个问题。山东省各地粮食部门急农民所急,办农民所需,创设“粮食储蓄所”,既缓解了粮食收购部门资金不足和仓容压力,又有效地防止了浪费现象的发生,可谓是一举多得。在自然气候正常,没有重大灾情的年份,农民手中存粮约占粮…  相似文献   

9.
据调查,近年来,部分基层粮食购销企业将收购任务下达给职工个人,三两名职工自由组合设点向农民低价收粮,然后再转手卖给购销企业,购销企业再向农发行报账申请贷款。粮食购销企业收购“转手粮”存在如下主要问题:一是形成收购价差。设在村、社的收购点的收购价格比政府规定的保护价(五级收购价)低,但收购人员转手卖给粮站的价格,一般按三级或四级的收购价格结算,而农民直接卖粮到粮站的价格主要集中在五级和很少一部分四级。这样,购销企业收购“转手粮”的价格比从农民手中直接收粮高,比设点收购时实际结算给农民的价格更高。  相似文献   

10.
要善待粮食     
虽然随着粮食连年丰收出现的阶段性过程给各地政府和部门带来诸多烦恼;虽然昔日“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粮食“宠儿”,转眼到了“手里有粮,心里发慌”的沉重“包袱”;虽然有人认为即使仓库里没有粮食,农民手里还有不少于4000亿公斤存粮,只要拿出1/3就足以在歉年情况下保证城市的粮食需求;有人把制约农民增收、加重财政负担的罪状统统强加于“粮多为患”;但在绝大多数中国人告别贫困实现小康,吃饱吃好意起风发步入新世纪的时候,笔者还是要特别呼请国人:居安思危,善待粮食。  相似文献   

11.
随着粮食连年丰收出现的粮食阶段性过剩给各地政府和部门事带来诸多烦恼,昔日是“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如今变成“手里有粮心里发慌”。虽然有人认为即使国家仓库时没有粮食,农民手里“还有不少4000亿公斤存粮”,只要拿出1/3就足以在歉年情况下保证城市的粮食需求,还有人把制约农民增收,加重国家财政负担的罪状统统强加于“粮多为患”,但在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告别贫困实现小康的时修,笔者还是要特虽呈请国人,要居安思危,善待粮食,这是一个老粮食工作者在学习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文件时得到的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适合农村市场的十种销售法张威一、“兑换式”销售。即以物易物,拿农民需要的商品去兑换农民手中的粮食,解决了农民贮存和运销困难,互通有无,方便农民。二、“篷车式”销售。即送货下乡,急农民所急,把农忙时节所需物品送到农家门口,农民省工、省时又不误农时。三、...  相似文献   

13.
《农村工作通讯》2008,(24):47-47
辽宁省目前已筹集50亿元粮食收购专项资金,开辟“绿色通道”,加快粮食收购企业贷款的审查速度,保证粮食收购资金按时足额供应,防止农民“卖粮难”。  相似文献   

14.
《中国粮食经济》2012,(7):10-10
根据今年粮食生产情况,为保护种粮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增收,防止出现农民“卖粮难”,切实落实国家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河南省粮食局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夏粮收购工作顺利开展。一是做好粮食收购政策的宣传工作。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做到家喻户晓,正确引导农民群众改变往年卖“毛粮”和高水分粮的习惯,收购前把粮食晒干扬净,提高粮食等级质量,实现卖好粮、多增收的目的。二是积极组织好粮食市场化收购,搞活市场流通。引导和鼓励各类粮食市场主体积极人市收购,参与竞争,搞活流通。三是将集中开展为农服务月活动。要求粮食部门和所有粮食收购企业必须做到在收购场所显著位置张榜公布国家最低收购价政策,  相似文献   

15.
在粮食多元化竞争经营的新形势下,粮食行业试图通过大力发展“订单粮食”来保障粮食安全和发展粮食产业。然而,“订单粮食”履约难、质量难保证等问题严重困扰和制约粮食经济健康发展。粮食企业思变则通,只要用好用足国家土地流转政策,采取转包、租赁、股份等多种形式从农民手中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中大批量土地,建设“粮食企业优质粮油原料农庄”,  相似文献   

16.
中共吉林省委书记王云坤近日强调,不要孤立地看待农业问题,要跳出农业抓农业,跳出粮食抓粮食。为此,要加快发展畜牧业,大力推进“粮变肉工程”,在大上粮食加工项目的同时,把实施“粮变肉”工程作为追求效  相似文献   

17.
江西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近几年来,我省粮食生产持续增长,出现了大量的粮食“过剩”积压,农民一直被“卖粮难”所困扰。尤其是1996年至1997年度,情况更为严重:全省粮食总产量突破350亿斤大关,扣除农民“三留”200亿斤,粮食商品量达150亿斤...  相似文献   

18.
在“大包干”故乡安徽省滁州市,农民有句口头禅:“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意思是家庭承包制简捷明了,一抓见效。然而,多年来,国家对粮农的补贴却“拐了个大弯”:通过国有粮食企业以“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的形式,间接暗补粮农。2002年9月,安徽省在滁州市来安县、天长市试点“粮食补贴方式改革”,第一次把这个弯子“拉直”了。这次改革把过去补在流通环节的费用直接发放到粮农手中。每一公斤粮食,国家直接补贴粮农一角一分钱。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一角一分,却点燃了农民的生产热情,近万亩土地不再撂荒;市场竞争趋于活跃,国有粮食企业负重…  相似文献   

19.
声音     
政府是苦心的,去年粮食大丰收,农民卖粮难,我们几次把农民的粮食收到国库里,而且高于市场价。但是你说的这个环节我们没有解决好。一定要多一些商业网点,方便农民卖粮食。——温家宝总理在听到人大代表农民代表顾双燕反映的粮食收购网点少、距离远以致农民卖粮不方便的问题时如是说。  相似文献   

20.
粮食之遐思     
“虽有数斗玉,不如一盘栗”、“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说的是粮食对于维持人的生命、补充人的能量的极端重要性。“无粮不稳,无粮则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说明粮食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大作用。 (一)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粮食对于民众、对于国家是天大的事。纵观华夏五千年文明史,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也都把粮食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