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6 毫秒
1.
李晨亮 《中国金融家》2012,(12):118-118
我的老家在普通的农村,那里的人们长期过着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我家很穷,在我的印象里,老家的生活就是每天农田的生活,家里还有一头老黄牛,三四头猪。父亲就是这样一个农民,但他也是幸运的,在他20岁的时候,通过关系家里找到一个招工名额,像《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那样,离开了农村,成为一名煤矿工人。父亲很节俭,因为他还有五个弟弟妹妹,他每月的工资大部分都用到了弟妹身上。父亲和我说,那是1974  相似文献   

2.
李芳洲同志的牺牲,使我很悲痛!回想和芳洲同志相处的日子,一切记忆犹新。特别是他那种对党的工作忠心耿耿,对同志对人民彻底负责的精神,一直在鼓舞着我,鞭策着我。毛泽东思想在他心里早就扎了根一九五九年八月,我从卫生员训练班调到李芳洲同志所在的连队当卫生员,那时他在一排当排长。李排长平时不爱多讲话,但对同志却和蔼可亲,什么工作都干在战士的头里,战士很敬爱他,我也打心眼里佩服  相似文献   

3.
芳洲同志牺牲已有三个多月了。每当我回忆起他那温厚的面孔,耿直的性格,特别是他那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彻底革命精神,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場,对贫下中农的深厚阶级感情,和他那勤奋好学、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总使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我和芳洲结婚虽已有七、八年了,但我们生活在一起的日子并不算多。芳洲原在部队里工作,转业到地方后,他经常为了工作需要,长期去农村蹲点,他这种革命第一、公而忘私的精神,给我印象很深。记得他还在部队里的时候,每年都有探亲假,我们结婚的第二年,他从某步校学习结束,原来计划是回宣城探亲的,但为了工作需要,他临时主动放弃了一年一度的假期。  相似文献   

4.
现实仿佛已经让很多人丧失了微笑的能力,一旦有某个人似乎没有理由微笑的时候,给人的感觉就有些不正常了。而曾经,我便发现了这样的一个人:一个走路微笑的人。当他微笑着,很自我的微笑,从我对面走过的时候,蓦地,我只是感觉他似乎和别人不一样,他牵制着我的眼球,同时也令我惊讶:他居然是微笑着在走路的!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独自走路脸上还带着微笑的人。也许他刚刚接了他心爱的人的电话?或者在这喧嚣的闹市里,他正沉浸在美好的回忆里?或是工作上得到了他人的赞许和领导的肯定?……我内心对他的微笑充满各种好奇的猜想,总想为他独自走路时的微笑找出一个合适的理由。  相似文献   

5.
我与世界著名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院士熟稔,他的财富故事,都装在我的脑海里。他的财富故事里,还通透着他的金钱观、财富观呢。  相似文献   

6.
寂静     
在一本杂志里看到一则作为补白的短文:我的一个朋友很喜欢过乡下恬静的生活。有天晚上,他一边兴致勃勃地向我描述他的乡间旅行,一边打开录音机,对我说:‘我让你听一段我制作的最美妙的录音。’我好奇地等待着,可听不到一丝声音。‘什么都听不见。’我不耐  相似文献   

7.
他在一个公司工作了25年.25年里,他每天用同样的方法做着同样的工作,每个月都领着同样的薪水.一天,愤愤不平的他决定要求老板给他加薪及晋升.在和老板谈话时,他向老板提出了要求,他的理由是:"毕竟,我已经有了1/4世纪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记得一位哲人说过,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把它放到大海里去。一个人,怎样才能发挥他最大的作用?那就是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记得刚来到农行的时候,年少的我一面享受着农行的光荣,一面梦想着美好的未来,开始了我职业生涯的第一步。而正是农行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工作氛围,教会了我在往后的日子里如何学习和工作,教会了我如何把自己融入到农行这个光荣的集体中。  相似文献   

9.
《金融博览》2011,(19):20-20
我的童年,生活在美国中西部小镇奥马哈。伴我成长的房子建于20世纪初,1958年父亲花费31500美元买下了它。房子是很普通的独栋小屋,没有围墙,从厨房的后门出去.就到了别人家。我们养了两只猫,还有一条叫汉密尔顿的狗。外祖父母住在只隔两个街区的房子里,我总是步行到外祖母家.等待我的是加了糖果的冰激凌。父亲至今还生活在那栋小屋里,80岁.每天高兴地开着用了20年的车去上班。他说自己幸运.不是因为有了巨大的财富,而是开心他可以做他喜欢的事情。如果你现在某天晚上去我父亲家,可能跟我B岁时看到的场景是一样的父亲穿着普通的睡衣,坐在同一把椅子里,吃三明治和炸土豆条,享受生活。  相似文献   

10.
本命年     
我们是天傍黑时到达红门寺乡税务所的。我给安顿在一个房间里正冷得不知如何对付时,一个年轻人将头从门边探进来问要不要木炭,说是20块钱处理的,他急着要赶回三泰山去,放往常给他30块他还不肯卖呢。我跟他走到院子里一辆四轮车前,车厢里果然藏着一大堆黑东西,忒便宜了!车厢上还放着一只竹筐。一切都似乎正为我准备的。  相似文献   

11.
誰出席过全國储蓄先進工作者代表会議,谁就可以看到一个經常面带笑容、身穿藏族服裝的代表,他就是奔馳在祖國草原上的储蓄員,他就是储蓄战线上的先進工作者万德同志。他的一言一动是那么純朴、直率、和藹可亲,大家都乐意和他接近。不管是在会場里、宿舍里、飯廳里、在路上,只要一有机会,同志們就都会去和他欢談;他也时常主动地、親热地关心别人的工作、学習和生活。在和他的接触中,人們深切地感到民族大家庭里充滿着溫暖。  相似文献   

12.
顾准同志是在一九二七年,由我的留美同学王志莘先生介绍给我的。那年他才十三岁,到我初创的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当练习生,生性活泼,孩气未除,常在事务所里跳跳蹦蹦。他是中华职业学校初级班的毕业生,因家境贫寒,无力升学。我就让他在立信会计补习学校免费学习簿记、会计等科,白天在事务所工作,由所供给膳宿,并每月支给工资数元(银元),作为生活津贴。  相似文献   

13.
袁桂东  陈庆俊  崔飞 《税收征纳》2005,(6):37-37,39
初“识”王小山是在十年前。那时我刚参加工作不久,分在一个偏僻的税务所里做内勤,负责税款的征收。记得是在一个细雨蒙蒙的春晨,我坐在办公室里看报,忽然有人拄着拐仗,蹒跚着踱进办公室,说是缴纳一百元的定额税。我有些意外,心想,这鬼天气,怎么还来缴税?开完税票,收好税后,我和他闲聊起来,才知他是一位英雄,是从老山前线下来的。当年他为了掩护战友,英勇负伤,永远失去了右腿和左手。  相似文献   

14.
《中国工会财会》2007,(9):32-33
在10多载的春秋寒暑里,他忙碌着,无怨无悔,用心血和汗水书写人生信条;他以默默无闻的姿态,体现着对事业的忠诚,对工作的挚爱;他以孜孜以求,甘于奉献的精神,履行着一名工会财务工作者的诺言。在他担任市总财务部部长的十多年里,取得了  相似文献   

15.
十二月的北京,北风呼呼地吹着,空气中飘着丝丝寒气,我一路构想着我将要采访的主人公会是什么样子。马连道一座并不十分抢眼的楼里,李直向我走来,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头并不高,精明中透着点腼腆的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几分钟后,我就坐在一间宽大的会议室里,听我的主人公讲述他工作中的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16.
吃完晚饭刚想出去遛弯儿,楼上上初中的邻居小童把我堵在门里,他说老师留下一篇作文题——记童年时代难忘的一件事。小童很茫然的告诉我,他并没有什么童年难忘之事,显然很难写出篇像样的作文来,让我帮着找找思路。是啊,小童家和我邻居多年,这孩子也是我看着长起来的,简直就是生活在蜜罐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除了父母还有四位老人的疼爱,在家里是呼风唤雨说一不二。  相似文献   

17.
我叫艾尼和加,是烏孜别克族人,过去只讀过六年书。一九五一年我参加了银行工作。一九五五年十月,组织上调我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县人民银行做信贷工作。我的文化水平很低,做银行信贷工作当然很困难。但是当我想到我们少数民族过去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是受压迫的,今天却能生活在幸福温暖的革命大家庭里,建设着美丽的社会主义社会,于是我感到自己责任的重大。组织上要我去做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他“很汇丰,很中国”,对于这样一个评价,丁国良报以会心一笑,用他的话来说,别人给我这样的评价,说明我留给人的印象是这样的,“很汇丰,是因为从1978年我进入汇丰,第一份正式工作也是在汇丰;很中国,是因为我从1986年开始就一直在内地工作,而且家人也一起随我在内地生活了22年。”的确,在过去三十年的时间里,他从一个踌躇满志的有为青年到现在事业有成的成熟男人,从一个普通的基层员工到如今的企业管理者,  相似文献   

19.
“我的生活有了盼头” 见到沈清清是在2009年冬至的下午,他刚做完血透回到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八厂乡一个充斥着刺鼻药水味的出租民房里,脖上裹着一大块纱布,清瘦蜡黄的脸上挂着笑容。  相似文献   

20.
1956年5月,我经过3个月的新兵训练后,分配到庐山警卫连当战士。先后担任1959年七八月间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八中全会,1961年八九月间中央工作会议的中央首长警卫工作。在警卫工作的日日夜夜里,耳闻目睹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工作生活经历和平凡伟大的领袖风采。历历往事,一直珍藏在我的记忆深处,在毛泽东诞生一百周年之际,我把亲眼所见的毛主席的几个生活片断记下来,以寄托一个老警卫战士对他老人家的深切怀念。睡惯了硬板床 1959年6月上旬,我们接受了中央将要在庐山召开重要会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