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化进程的社会经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比较,分析海峡西岸经济区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和从业人员结构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总结出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化发展的一些特征,包括: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和产值提升促进城市化率及其年递增幅度的增长;第二产业产值和从业人员增长促进第三产业产值和从业人员增长;城市化中前期,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共同增长,城市化后期第三产业产值的增长降低了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城市化发展进人质的提高阶段;海西经济区工业化快速发展伴随着快速城市化,第二、三产业蓬勃发展促进人口集中于城市.基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期,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区规划与建设应重点放在城市经济发展上,促使各城市良性发展,并在自由发展过程中具备城市群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下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各个国家及地区不可避免地面临全球化带来的种种冲击。其中,全球化对城市化动力机制的影响尤引人关注。新兴古典分工理论可以动态、完整地描述城市化的形成、发展及衰败等动态过程,揭示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城市化动力新机制。经济全球化下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呈现出主体的多元化、动力机制的不均衡性及不稳定性等新特点和新内容。经济全球化通过提高中国城市专业化水平与交易效率,增强了中国城市分工演进水平,推动了中国城市化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我国的城市群发展很快,京津冀城市群必将成为继珠三角和长三角之后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按照国家发改委的界定。  相似文献   

4.
韩国自由经济区发展演化过程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由经济区作为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物,近年来已变成加快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城市化的驱动力以及制度创新的重要平台。东北亚地区是世界上仅次于北美、欧盟的第三大经济区,并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中心。作为具备连接东北亚大陆和海洋区位优势的新兴工业化国家,韩国自由经济区不仅是本国实现经济发展目标,扩大贸易以及增加就业,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还是参与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手段。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集中在韩国自由经济区的成本效益分析、理论基础以及对比分析等方面,有关其发展演化规律及动力机制仍然缺少系统性的归纳与研究。文章采用文献归纳、案例分析等方法,依据经济地理、贸易理论、系统发展演化理论总结归纳了韩国自由经济区由加工制造型向科技型、综合型和跨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演化的规律及模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推动韩国自由经济区发展演化的国际环境、国内政策、区内条件和区外条件等动力因素;最后分析探讨了韩国自由经济区演化规律及动力机制对我国建设自由贸易区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温州城市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化时代,城市日益成为区域竞争的关键,城市化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城市化机制研究日益得到重视。文章首先对城市化机制进行了理论探讨,将城市化机制划分为城市化动力机制、城市化运行机制和城市化利用机制。在此基础上,针对温州城市化的发展特征和存在问题,提出了温州城市化机制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带动和刺激了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在对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发展关系回顾的基础上,介绍广州特殊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的内涵和意义,分析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动力机制,最后提出全球化视角下推进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从经验角度看,伴随我国各区域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经济和地方化经济的发展如火如荼.在理论界,城市化经济和地方化经济对促进经济增长作用的探讨一直没有停息.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对地方集聚经济发展模式的需求,便于我们更好的制定产业政策,发展地方产业.文本利用1978年至2001年面板数据研究中国长期经济增长中的主要作用要素,发现城市化经济指数与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最大,是促进各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为了进一步探究城市化经济和地方化经济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的作用及其变动过程,作者又选取了1997年和2003年30个省区的24个工业企业数据进行横截面研究,通过跨年度研究的结果比较,发现城市化经济在不同的行业,正在逐渐替代地方化经济成为促进增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聚集机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冯云廷 《经济地理》2005,25(6):814-816
城市化过程是资源和要素在产业间和城乡地域间重新配置和组合的过程,是要素聚集和时空秩序的整合过程,而这个过程是通过城市聚集机制来完成的.文章以聚集经济理论为基础,从经济学的视角探讨了导致城市聚集的经济机制.提出了“比较利益-互补利益-选择利益”共同构成的利益关系链,是引致城市聚集的基本动力的观点,同时,还以城市聚集过程中的两次效应为出发点,考察了城市聚集的实现过程及其调节机制.这种研究对于更好地透视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思考中国城市化发展的进一步推进思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进入了城市化和全球化双重力量推动经济发展的全新发展时期。落后区域的中心城市在这一新的宏观背景之下,面临着城市化和全球化的双重冲击,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在运用区域经济学和城市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对落后区域中心城市的城市化与全球化进行研究,从理论上可以肯定落后区域中心城市的城市化与全球化相结合发展的问题可以决定其是能够追赶发达区域、发达城市;还是更加走向落后,甚至丧失中心城市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合作区域与地方政府区域合作机制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城市化加快推进过程中,城市与区域的发展关系和发展格局产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由城市和地方政府为主导的合作区域。这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区域类型,应该引起关注;为适应和推进合作区域的发展,城市和区域政府必须推进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培育和发展区域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1.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 (EMRs) facilitate fast and accurate access to patient records, which could improve diagnosis and patient monitoring. Using a 12-year county-level panel, we find that a 10 percent increase in births that occur in hospitals with EMRs reduces neonatal mortality by 16 deaths per 100,000 live births. This is driven by a reduction of deaths from conditions requiring careful monitoring. We also find a strong decrease in mortality when we instrument for EMR adoption using variation in state medical privacy laws. Rough cost-effectiveness calculations suggest that EMRs are associated with a cost of $531,000 per baby’s life saved.  相似文献   

12.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萨缪尔森认为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在美国原来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里的技术进步,会导致美国贸易条件的恶化和福利的下降。但从现实数据看,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扩大恶化了中国的贸易条件。从长远看,中国基于廉价劳动力为基础的纵向对外贸易的比重将逐步下降,而基于规模经济为基础的横向贸易的地位将逐渐上升。  相似文献   

13.
服务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理论分析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8  
本文研究服务全球化的概况和趋势,并作相应理论分析。首先对服务全球化发展状况及特点进行描述,从不同方面揭示服务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当代特征。其次提出推动服务全球化的主要因素,强调这些因素都将长期存在并不断加强,推动服务全球化深化发展。还区分了服务业和服务全球化的"真实增长"和"名义增长"两种情况。第三部分探讨传统分工理论的适用性,指出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都适用于分析服务业全球分工,并进一步提出将商品和服务都"还原为要素组合"的观点,使理论更具一般性。接下来从人力资源重要性、劳动力"虚拟"跨境流动、知识密集的生产者服务和广泛的非经济影响四个方面,论述服务全球化的特点和特殊意义。最后的结论是,服务全球化有利于世界经济增长和解决全球性问题,中国要利用这个机遇促进自身发展,有关理论研究需要加强和深化。  相似文献   

14.
李鹃 《生产力研究》2001,(4):45-46,49
当今 ,知识经济的热潮席卷全球 ,知识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要素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国际潮流中 ,知识越来越快速地广泛交流 ,知识产权制度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作用愈显重要。本文试说明什么是知识经济、知识产权保护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 ,并简述当前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应在三个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5.
我国逐步融入到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尤其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由于我国享受其他世贸组织成员开放或扩大货物、服务市场准入的利益,我国出口发展的步伐更是进一步加快.我国出口增长非常迅速,但我国的出口增长并不稳定.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外部需求,外部需求的变化进而会影响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2008年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萧条,恶化的外部经济环境对我国的出口产生了明显的冲击.本文采用1996-2007年的面板数据对外国经济发展与中国出口的关系进行了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在长期还是在短期,中国出口增长都能明显地改善外部经济环境,外部经济环境的改善也能明显地促进我国出口的增长,因此,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会影响我国出口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6.
国外人力资源服务业:现况、趋势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就业服务和培训在内的人力资源服务业,以其巨大的产值和就业规模,已经成为欧美发达国家服务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外人力资源服务业呈现出知识化、专业化、综合化、信息化、全球化等发展特点,这对还存在总体实力不足、服务发展不均衡、服务体系不完善、市场化程度不高、企业治理不健全等问题的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与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中国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中国工人工资率显著偏低。中国出口快速增长隐含着较高的机会成本或政策支持成本。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化的方式是独特的:中国出口的产品是用发达国家的资本、技术和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加上廉价的土地)相结合生产出来的,中国处于这些产品全球化生产链条中的末端。在中国出口快速增长的背后,是中国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的收益大量外流,中国国内的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工人、农民的收入和消费增长缓慢。其结果,一方面加剧了中国国内各方面的利益矛盾;另一方面又加剧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利益矛盾。  相似文献   

18.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investigate the nexus between the labor share and globalization in transition economies, with a reference to the skill intensity. We put these developments in the context of the structural and reform developments in transition economies. We rely on the predictions of the efficient bargaining model, whereby globalization forces are set to affect workers’ market bargaining power, which then produces certain developments in the labor share. We use industry-level data for 23 transition economies of Central and Southeast Europe and the Commonwealth of Independent States over the late transition period of 2000–2015. Results robustly suggest that globalization forces played important role for the stagnant labor shares in transition economies, mainly in low-skill industries. Workers’ shares in high-skill industries largely remained intact. Results further suggest that the negative effect has been the strongest for the low-skilled workers in the early transition phase and then lessened or vanished as countries turned a higher development stage. The key finding advises that if governments of transition countries attempted to or undertook steps to seize globalization by offering ‘cheap labor’, then it has been the wrong strategy.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effects on and responses of five middle‐income Southeast Asian economies to the current global environment of authoritarian populism, the retreat from economic liberalism, and the appeal of anti‐globalization movements. While the political histories and institutional capabilities of the five – Indonesia, Malaysia, Philippines, Thailand and Vietnam – vary greatly, these economies have a history of at least moderately fast economic growth for extended periods, and of increasing regional and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We argue that most of the factors behind the discontent with globalization in the rich economies are not present to the same degree in these countries, and that there has therefore been no major retreat from the economic policy settings that have underpinned their past economic success. However, there are no grounds for complacency. Economic growth is slowing in some of the countries, economic insecurity remains widesprea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durable independent institutions has lagged economic growth.  相似文献   

20.
There is general agreement on the moral values that globalization should serve. These are widespread prosperity and economic growth, 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 and cultural diversity. Proponents believe that neoliberal globalization will achieve these goals, while the critics believe that globalization undermines them. An institutionalist theory that recognizes the reality of economic power and choice posits that globalization enhances the power of the business sector at the expense of the government and moral–cultural sectors. Policies for redressing this imbalanc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